本报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超过10%的资本充足率、接近300%的拨备覆盖率和年均接近20%的净利润增幅,这些数字似乎在一遍遍强调:银行的风险可控。但能毁千里之提的蚁穴已经若隐若现,不良贷款已经连续6个季度出现增长。
在钢贸、光伏、船舶、制造业等产能过剩行业不断曝出风险后,当前备受青睐的小微贷款或也不能幸免。众多机构的研究显示,不良贷款将会持续暴露,短期难见底。
而地方政府也开始按照监管机构下发的通知筹建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用于批量处置省内不良资产。一位银行人士认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并不会无动于衷,或许会跟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抢食”。
小微贷的不良隐患
商业银行早已凤凰涅槃,不仅告别了高达40%的不良率和“理论上已破产”的外界评价,而且实现了年均20%的利润增幅。对近10年来银行的高速成长,大多数观点认为,剥离不良贷款、消除不良贷款生成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市场化运营、业务综合化等是主因。
可惜重生后的金融巨擘又将重蹈覆辙。在市场关注商业银行赚取高额净利润的同时,不良贷款也出现了新的状况。随着商业银行近十多年的发展,不良贷款曾经呈现了一种单边下降的趋势,但近一段时间却出现上涨趋势。
5月15日,银监会公布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141万亿的同时,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自2011年的第三季度开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从6个季度前的4078亿元上涨到了2013年第一季度末的5265亿元。
在安信证券银行分析师许敏敏看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季度不良贷款出现略增的同时,由于经济在偏弱的格局下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并且不确定性较强,未来银行不良贷款仍将继续暴露,但不会爆发极端风险。
对于本轮不良贷款的反弹,主要原因则与整体经济低迷和个别地区、行业风险暴露有关,而从披露的各家银行年报看,不良贷款的上升也多来自于批发零售业、制造业、钢贸、光伏、航运等产能过剩行业。
一位银行业人士认为,对于上述产能过剩行业,监管层多有警示,但经济下行依然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很多。而最近几年监管机构一直在提倡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也已显露头角。
“中小微企业的风险相对较高,在经济面临不确定的格局下,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的上升,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将会成为市场关注点之一。”上述人士表示。
虽然不少商业银行都成立了小微企业中心,增加了信贷对小微企业扶持的力度,但是也有部分股份制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审批较为严格。
除了产能过剩行业以及小微企业领域外,华泰证券则认为,未来房地产贷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领域贷款的走势才是决定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核心变量。
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已经达到100多万亿,假如不良贷款波动有一个百分点,那么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年的净利润就全被吞噬了。
资产管理公司“争食”
对于银行的管理层来讲,不良资产就像吃大餐时有苍蝇飞过破坏氛围一样。而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即AMC),不良资产则是美味大餐,是赚取利润的来源。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江苏将成立首家省级资产管理公司,注册地则在江苏无锡。这与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初衷如出一辙,当时为处置四大行不良资产,而如今,也是为了盘活金融企业不良资产而设立省级资产管理公司。
2012年2月初,财政部、银监会联合下发《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通知,在通知中显示,各省级政府原则上只可设立或授权一家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同时,只能参与本省范围内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工作,购入的不良资产应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不得对外转让。
一位监管人士认为,省级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其监管机构应该挂靠在省金融办,当地银监局有监管权力,向财政部、银监会报备。同时,设立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的资质则由银监会设定。
同时,在上述通知中,对于处理不良资产也提出坚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竞争择优、价值最大化原则。
对于正在转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讲,不断出现的省级资产管理公司与其形成了竞争格局,毕竟优质的不良资产也是有限的。
上述银行人士认为,在过去十多年中,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在全国各地都有办事处,随着这轮不良贷款的反弹,面临转型的四大管理公司肯定会积极地参与地方不良资产的处置,争夺其中比较优质的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