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静 上海报道
日前,接连爆出的天价国企招待费黑洞震惊业界,而上海建工(600170.SH)以1.78亿元招待费名列其中,数量不是最多,其招待费利润比却高达11.12%位居亚军,也就是说每赚100元钱,有11元钱用于了招待费。
与逐年走高的招待费用相比,上海建工的毛利率却呈下滑态势,其收入占比92%的建筑施工业务毛利率仅为5.45%,较上年下降了0.25个百分点,大额招待费究竟流向何处?是否吞噬了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
招待费之谜
2010年1.42亿元、2011年1.59亿元、2012年1.78亿元,上海建工业务招待费逐年攀升,而这只是计入管理费用部分的招待费,记者查阅年报管理费用细目之后发现,除去公司14.4亿元的职工薪酬,差旅交通费、办公费均以亿计,金额颇为惊人。
记者就此采访上海建工,其内部人士认为:公司的业务招待费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幅,且业务招待费占营业收入的占比也远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3条规定的相关比例。
2012年年报显示:上海建工实现营业收入931.54亿元,全年新签合同累计额达到了1208亿元。伴随着经营规模增长,包括业务招待费在内的成本费用也有所提高。全年公司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2%,净利润比上年增长17.7%,全年业务招待费支出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当年营业收入的0.19%,占当年净利润的11.13%。
在记者提出了采访要求之后,沉默数日的上海建工首度回应了招待费问题。“业务招待费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也如实在财报中反映了这种情况。”公司内部一位高管告诉记者,“绝对值大是因为并表企业多了。公司在经过2010年、2011年两轮资产重组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公司合并报表包括156家企业,在建工程近千个,每年参与的竞标项目超过3000项。由于公司单户企业和在建项目众多,因此归集汇总的业务招待费绝对值显得较大。”
“其次是因为调整结构,大力拓展外地市场。”该人士进一步指出,“目前公司外地市场的业务比重已达40%以上,工程设计咨询业务的外地市场比重更是高达70%。由于在拓展新的市场时需要广泛积累新的客户资源,因此业务招待费会开支较多。”记者查阅财报发现,外省新签合同比率从2011年的35%提高至2012年的41%,合同金额也从341亿提高到432亿。
第三个原因是建设周期长:公司建筑施工合同、设计咨询合同、建筑工业合同的业主数量众多且不固定,经营活动、履约周期较长,工程的平均建设工期在3年以上。“对费用控制方面,公司历来非常重视,内部有一系列的管理要求和审批流程,不会滥用资金,还将该项费用控制与相关责任人业绩考核相挂钩,并取得一定成效。下阶段,将继续加强管理,加大内部监督和审计力度,杜绝铺张浪费,力争把今年的招待费控制在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上述人士透露。
另一家中型建筑类上市公司董秘则告诉记者:“行业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拿到一个项目,内部七八个经理进行竞标,项目管理部来负责整个工期和成本控制。比如做一个5000万的项目预算,内部竞标可能做到4000万-4500万,这里的工程开工、结束、清点的一些费用可能是要开具发票、餐费之类的,也是记在了招待费之下,而实际是工程发生的费用,而并非市场误读的请客吃饭送礼。”
200亿撬动2000亿工程
上海建工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项是财务费用的激增:2012年财务费用1.18亿,较2011年的-3879万增长404%,这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利息及中期票据利息的增加。根据上海建工内部人士透露,2013年公司维持当前业务并完成在建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约为900亿元,新增融资需求约为30亿元,其中拟发行17亿元保障房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务融资工具。
3月28日,公司宣布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发行不超过17亿元的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保障房私募债”),专项用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镇04-02地块共有产权保障住房项目建设。
“目前公司正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浦发银行两债券联席主承销商及法律、审计等中介服务机构准备注册申报工作。”上海建工相关人士表示,“公司计划建设的保障房项目达160余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达140亿元。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需求规模大、周期较长,公司无法完全依靠现有的自有资金实现保障房建设计划。为避免对公司其他业务形成不利影响,有必要寻求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途径。”
该人士介绍说:“随着近些年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大,公司通过经营积累和多种融资手段筹集了较大规模的流动资金。目前公司的货币资金超过了200亿元。这些资金是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开展正常生产经营,保证2000多亿元(合同金额合计值)的在建工程正常建设的必要资源,也是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