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在任何投资者看来,本周都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交易周。
6月24日,上证综指以5.1%的跌幅带领全球市场经历了一个难忘的“黑色星期一”。6月25日,宣泄性的下跌仍旧继续,汹涌的做空力量使一个又一个新低变得不再有任何意义,直到陷入1849点的绝地,200多家公司跌停,央行不忍卒视,终于松口,阐释流动性“总体适度”立场。
收到口风的股市几乎是立竿见影地止住哭泣,奋发图强收复所有失地,仅以0.19%的微跌收盘,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26日,恐慌性的情绪得到极大缓解,全天仅跌去0.41%。
一场和“钱荒”有关的撒娇,带给市场难以平复的心悸。
在很多人猜测底在哪里时,深圳上善若水投资合伙企业投资总监侯安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长期来看,有很多公司已经值得买了,现在不失为一个入市的好时机。
救市:要还是不要
几乎每次大跌,都伴随着救市的呼声。而25日下午,正逢股市依次跌穿“辛亥底”和“甲午底”,上海召开了2013年陆家嘴论坛新闻发布会,一行三会有关负责人出席并回答了相应问题。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江向阳表示,证监会将加快改革,加强基础性建设,维护市场三公,采取综合措施,提振市场信心,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这一表态显示了证监会对改革的一个决心,却似乎并未针对当天股市的大跌显露救市信号。
“这几天的暴跌,是对流动性紧缩的一种过度反应,主要的因素是心理预期。目前这个市场不是该不该救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救?”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林采宜对记者表示。
林采宜用了一个比喻阐述其观点,一个孩子被一声巨响吓昏了,醒来之后,他就会明白只是一声炮仗响,而不是天塌了。可如果你在这时候给他注射大量强心剂,对他的健康反而没有益处。股市也是如此,因恐慌而陷入的暴跌,情绪散去就会恢复。而央行没有如期释放流动性,初衷正是为了降低金融体系的整体性风险。这才是治本之策,也真正体现了“稳健”原则。
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晓辉也对记者表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如果为了救股市而采取一些损害经济的政策,那最终还得由股市来偿还。“这涉及一个问题,股市大还是国家大?我认为从国家长期繁荣角度看,应该更多关注针对经济的政策,而不是股市点位。比如现在,我们都知道地产经济已经不能继续下去,难道股市跌一点就要治吗?唯有经济问题解决了,股市才能起来。”胡晓辉称。
此外,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在眼下救市,只是给炒作小盘股的机构投资者和套现的大小非以机会,非但不能救市,还是一种“救发”,为IPO的带病重启创造条件。
在胡晓辉看来,如果在连续暴跌后遇反弹,基金有可能迎来赎回潮。
IPO:越近还是越远
事实上,仅过了一周,IPO重启的预期就一下由近变远。6月21日,证监会否认了7月重启IPO的说法,表示IPO重启尚无时间表。
而进入本周,随着股市的暴跌,让IPO重启的预期变得更加遥远。“IPO重启的日程表应该会考虑市场人气的恢复情况。”林采宜认为。
“历来新股发行的暂停或重启都会考虑到二级市场情况,如何把握好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平衡的标准,是IPO重启的软约束前提。”国泰君安在其研报中也指出。
而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也认为,市场是在倒逼证监会改革,不彻底解决改革的问题,IPO“十一”也启动不了。
“对于IPO重启的时间表,我不去猜测,进入7月后随时有可能开启。但这不是最重要的。股市的本质就是为企业融资,如果马上启动IPO,上市的是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企业,你觉得投资者会反对吗?问题就是目前并没有令投资者放心的有价值的企业,而不在于启动或不启动。”胡晓辉表示。
央行态度:变了还是没变
正在市场为25日的V型反转匪夷所思之际,中国央行晚上6点多发表声明称,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该表态缓解了投资者对中国银行间市场资金链紧张的担忧,给股市反弹进一步增添了动力。
在林采宜看来,此次央行不过是表了一个态。未来该动的手术还是会动,该挤的脓包还是要挤。挤压影子银行的规模,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强化流动性管理,从而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央行这个立场没有变。
天治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寇文红也对记者表示,央行之前不放钱就有把资金挤回银行表内,然后引导流向重点行业的意思。这个趋势也不会变。
“所谓盘活存量,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资产证券化。让银行把信贷资产、信托权益、抵押资产等可变现或者获取收益的资产证券化,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出售,收回现金,提高流动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目前语境下的盘活存量实际上是通过去杠杆来提高流动性。”林采宜认为,而这一资产证券化的过程给了券商投行一个巨大的业务空间。
“把从通过影子银行流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流到房地产公司、产能过剩行业等不合国务院意愿的行业资金赶出去,重新配置,进行结构调整。”寇文红认为。
胡晓辉也称,我们的货币存量已经够了,现在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他们没流到地方。前两天央行的发文,已经点明了银行的七宗罪,这才是核心问题。
“央行不会改变态度,也不应该改变态度。”林采宜称。
钱荒迫在眉睫,关于央行会不会降准的问题再度出现。中国银行就认为,如果资金流入持续下滑,央行应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9月之前央行不会改变基准利率;如果GDP增长降至7%以下,央行必须行动;预计第三季度GDP增长将回到7.8%至8.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