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击鼓传“荒”谁先受罚

蓝姝 2013-6-28 23:50:00
本报记者 蓝姝 广州报道
    天治基金一纸关于旗下“天得利”基金货币偏离度为-0.5243%的公告,却成为银行客户经理们从同业那里招揽资金的一个契机。
    6月26日晚上8点,在广州的袁小姐被手机里收到的一条银行的“紧急提醒”短信吓了一跳,来自招行95555平台的短信称:“紧急提醒,请持有货币基金的客户建议尽快赎回,第一只亏损货币基金‘天得利’面临赎回风险,建议承接银行高息理财……”
    尽管央行宣告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至少在7月中旬之前,银行们依然需要四处找钱渡过难关。资金大抽血的伤害也同时扩散到金融同业身上:股市、债券、信托、保险,无一例外地卷入了这个“缺钱”年代。
银行疯狂找钱
    尽管央行6月26日已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在银行界看来,这种定点放水的方式“只够润润喉咙,主要是心理安慰作用”,一位银行的交易员表示,“自己的难题还是要靠自己去解决。”
    目前正值各家银行理财产品密集销售高峰期,伴随而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大跃进”也在这个特别的年月演绎到极致。
    据广州某银行分支机构负责人透露,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增的原因主要因为别的银行同类理财产品竞争,另外银行为快速获得资金也不惜抬高价码,以高息吸引其他银行的客户。这位银行界人士透露,近来在“钱荒”潮下,银行普遍头寸都很紧张,很多银行基本上都暂停贷款,“我们还在放,有一些城商行和地方农商行都快撑不住了。”
    对银行来说,半年末的时点因素和月底1.9万亿到期理财产品的兑付,发短期的高息理财产品从其他金融同行那吸引新资金是找钱的最快捷路径。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至少在5%以上了,最高的一家银行开出了7%。
    6月26日以来,银行新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纷纷加码,甚至出现了“一天一价”,而据近日媒体报道,招行深圳某网点门口挂出的产品介绍标明因资金规模不同待遇大为不同:一款30天的理财产品起点30万,收益率为7%,100万起更可以达到10%。
    “很可能是分支机构自己拿钱来完成任务吧。”上述银行业分支机构负责人分析,支行网点作为银行理财销售终端近来也是压力倍增,“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某个时点的考核任务,我们经常都是自己拿出费用来反馈客户。”  
同业失血
    “银行这是要把货基往死里整呀。”在记者与一位资深基金界人士的交流中,对于银行为销售理财产品动员客户赎回货基的行为他表示忧虑,“债基已经成为银行‘钱荒’的第一个受害者”,年化收益一般在3.5%的债基在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冲击下,为了应对套利资金的赎回压力,不得不贱卖一些短期的债券来“调整投资组合应对”。
    已经在“钱荒”潮里付出20%下跌代价的证券市场,担心银行高息理财产品将影响新增资金入场。“尤其是在已经这样大损失的情况下,让投资者再斩仓离场是不负责任的。”天河北路某券商营业部理财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了留住和安抚客户,该营业部几个理财分部开展了多场投资报告会。
    进入6月以来,证券市场资金已经极度失血,中国证券金融公司(下称证金公司)官方网站转融通信息显示,转融资已有7个交易日出现零成交,所有期限的转融资借款均为零,有成交的记录都是券商偿还资金。“券商根本就借不到钱。”在银行高息理财产品面前,券商此前推出的针对保证金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黯然失色。
    作为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配置主要流向之一的信托行业,考验才刚刚开始。华润深国投信托结构融资10部总经理王竞雄接受采访时表示,银行收缩信托资金池配置,资金的价格提升,使得信托做通道、赚制度红利钱的市场机会变少了,信托业寻找资产对接专一资金的业务的利差受到挤压。
    王竞雄认为,“这个时候,信托资金池业务和银行资金池业务面临的风险是一样的,滚动发行、借新还旧。”他最担心的还是资金面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目前市场信托产品鱼龙混杂,潜在风险令人担忧。
    记者从中原、中融、四川等多家信托公司得到信息,银行间“钱荒”使得银行通道完全停止,这段时间信托产品基本卖不动。尽管投入到房地产等项目领域的资金还面临着期限锁定,但信托公司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流动性考验,机构们从信托开放性较强的资金池产品如现金管理类产品中撤出已经让一些信托公司出了一身冷汗,进入6月,接连爆出多家投资房地产的信托项目出现问题。
    本来面临银行通道难题的保险业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很多投连险产品亏得一塌糊涂,我们都不敢卖了。”平安人寿广州一位高级业务经理告诉记者。而保险公司冀望冲规模与市场份额的银保产品进入6月份后完全卖不动,记者了解到,除工行天河某支行曾以11%的回报诱惑替自己旗下财险公司销售产品外,银保产品基本在银行难以见到。
去杠杆化路艰
    市场预计随着时点性与情绪性因素的消除,“钱荒”将在7月中旬得到基本缓解。但对银行们来说,“缺钱”依然不会真的远去,去杠杆化压力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银行要为四处找钱的高成本资金买单,另一方面,银行更要为多年来的金融过度杠杆化、脱离实体经济而衍生的系列后遗症付出代价。
    对银行来说,去杠杆化意味着银行要调整资产机构配置,要慢慢把过去那些进入各类影子银行、信托项目的资金收回来,“这从本质上来说是收缩银根,很可能暴露出来的问题牵涉面太大。”某股份制银行一位从事信贷工作多年的中层人士对银行去杠杆化的现实困境表示担忧,“有的资金在银行与影子银行的几道击鼓传花,最后到实体企业手中的时候,年利率已经超过20%,已经俨然变成了高利贷,除了房地产和借新还旧,有多少行业能赚到这么多钱支撑这么高的成本?”
    这位银行界人士表示,在两年前该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就发现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非常不好,利润薄弱、现金流短缺,真正能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很少,没办法我们既要保证资金相对安全又要完成任务指标,便找了担保公司等多种中介,这中间增加的成本最后还是转嫁到企业头上了。”
    事实上,早在去年一季度,银行找到有效需求的贷款已经不容易,用上述信贷人士的话说就是出现了放贷难的苗头,一方面银行信贷有效需求不足,银行找到好的贷款客户已经不容易,“自己有钱的企业宁可把闲置资金放在银行买理财产品也不敢轻易进入实体领域。”另一方面银行又想保住信贷规模,“就只有不断做大票据业务了。”
    尽管在“钱荒”中受了教训的银行们纷纷表示今后要调整资产配置结构,但对于银行的去杠杆化后,银行往哪里走,要做什么,以及在目前实体经济存在下行隐患局势下银行如何处理暴露出来的系列问题,譬如坏账上升、利润率下降,银行们都还没有明确解决。
    而不少经济业界人士均认为去杠杆化不仅意味着过去信贷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终结,对银行们来说,是一次淬火考验,其间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可能令一些小的金融机构难以承受。“中国未来去杠杆一定是从搞债务重组和债务减记开始,但要搞重组和减记,前提是坏账要爆出来,即这个债务被终止,不需要新增信用继续去维持它。”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