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先知 青岛报道
在国家发改委发起对洋奶粉的反垄断调查后,几大洋奶粉巨头正掀起集体降价风潮。作为国内最大的奶粉商,雀巢更是表态婴幼儿营养品单品最高降幅高达20%。日前,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保罗·薄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调查仍在进行,雀巢也在进一步自查。这番表态暗示这一轮反垄断调查风波尚未结束。
惠氏主动“服软”
此次保罗·薄凯访华正好赶上了洋奶粉反垄断调查事件。针对雀巢旗下惠氏奶粉被发改委调查,保罗·薄凯告诉本报记者,“这是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展开的一个调查,这个调查还在进行当中,我们一定要确保我们在任何地方的经营都遵纪守法。关于惠氏奶粉被调查的事情,雀巢同样在通过自查来发现,将会进一步做得更好。”
资料显示,2011年7月,辉瑞制药宣布出售惠氏婴幼儿奶粉资产,2012年4月,在与多个竞争者拉锯了近10个月后,雀巢最终击败达能、美赞臣等一票竞争对手,拿下惠氏奶粉,2012年11月6日,中国地区的收购正式获得了商务部的批准。至此,惠氏成为雀巢的一个子品牌,并且目前仍然是独立运作,雀巢成为中国第一大奶粉商。
实际上,惠氏奶粉早在7月3日就开始采取了行动。惠氏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总监曹敬衡告诉本报记者,惠氏最近正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本公司进行的反垄断调查,公司通过自查发现在经营活动中存在涉嫌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价格控制的做法,惠氏比照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立即梳理并完善了公司的相关营销政策,以确保企业的经营行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据本报记者了解,为了表明惠氏积极配合发改委调查的态度,该公司将立即开展主要产品的降价活动,平均降幅11%,其中单品最高降价幅度达20%,这些产品在2014年将继续优惠供应给中国市场。
此外,曹敬衡同时承诺,惠氏近期上市的新配方产品一年内不涨价,4个品种低于原有配方价格,切实让中国消费者得到实惠。
相比于惠氏的高调“服软”,雀巢公司也对外表示,将下调在中国销售的部分婴儿营养品的价格,其中单品最高降价幅度达20%。
事实上,自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向媒体证实,正在对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等奶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之后,包括惠氏和雀巢在内的许多洋奶粉都在表态配合调查。
当时,雀巢中国区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就告诉本报记者,发改委最近也在调查他们,已经索要了相关的数据,主要是价格方面的。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的最新消息,由于雀巢奶粉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的份额并不大,并且奶粉定位中端,价格相较惠氏和多美滋等洋奶粉并不算很高,此次发改委对洋奶粉的调查已经不包含雀巢,只有雀巢旗下的惠氏奶粉。
豪赌中国市场
事实上,保罗·薄凯此次访华主要是表示对中国投资的高度重视。
2013年7月10日,雀巢在山东省青岛市的莱西举办了世界级咖啡工厂落成典礼,保罗·薄凯和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狄可为两大高管亲临现场助威;随后一天,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银鹭新工厂也正式投产。
“投资一家工厂,并开业加工厂,是表示雀巢对中国市场有长期的信心的一个最好的佐证。”保罗·薄凯告诉本报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雀巢在中国开了第一家工厂,现在在中国已经有33家工厂,这33家工厂是雀巢对这个国家、对这个市场热情很好的佐证。
据悉,雀巢目前的发展思路主要是从沿海一带发展,但今后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目前该公司在华总共有五万多员工,雀巢的产品线非常广,有很多不同的产品。其中,三分之一是使用了雀巢的品牌,其余的三分之二采用了非雀巢的其他品牌,主要就是徐福记、太太和惠氏奶粉。
雀巢公司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之一,1990年,雀巢在国内的第一家工厂在黑龙江双城开始运营,并进行本地化生产,雀巢在华生产的90%以上的产品,都是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
据本报记者了解,2012年,雀巢全球销售额为922亿瑞士法郎,如今,雀巢在大中华区运营着33家现代化工厂,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有90%在国内生产制造,在华有约5万名本地员工。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雀巢在华发展速度也比欧洲快,现在中国已经成为雀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占据总销售额的4%到5%。”保罗·薄凯坦承,这也是为什么雀巢在积极投入这个市场,在不断地加大投入,无论是生产产能,还是人员的发展培训以及研发、原材料供应基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