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金华 袁益 上海报道
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意味着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即将进入实施阶段。据此后的一些传闻,自贸区改革可能将不仅局限在上海。在上海方面探出可复制的经验后,深圳、天津、厦门等城市也有望跟进,入围下一批自贸区建设。目前,各地也正在积极准备自己的自贸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自贸区方案获批的会议上,同时还提出了激活存量资金的决策,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也在不同场合三次提出要盘活存量资金。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葛顺奇日前指出,自贸区建设体现了增量利益改革,政策具有创新性、独立性,同时也能够倒逼国内金融体制的改革。
那么,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可视为激活存量资金案例的“活标本”。
上海政策逐渐浮出
种种迹象表示,自贸区的建设或许将不仅仅局限于上海。
“上海其实并不担忧国内其它地区上报筹建自贸区的方案,毕竟无论从商贸政策还是金融环境上看,上海的优势都比较明显,而且中央政府一开始就倾向于着手在上海试点自贸区建设。目前虽然诸如天津、南沙、厦门之类的城市都在积极准备报自贸区方案,但我估计在上海没有做成熟之前,其它地区不会那么快获批。”7月16日,上海市商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对本报记者坦言。
不过上述人士也称,时间紧迫,政府也感觉到压力很大。就在获得国务院批复后不久,在7月12-13日召开的上海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上,上海市委就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下半年上海全市重中之重的全局性工作。
7月15日,本报记者也从上海浦东新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开始成形。
本报记者看到的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其中就包括着手推动离岸金融业务与拓宽外商金融投资范围;拟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参照《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向人民银行申请并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等。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自贸区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
此外,本报记者还从相关渠道获悉,上海也正在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自贸区内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进一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率先在试验区范围内改革投资项目管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管理、工商登记三个环节。
“自贸试验区将在投资项目管理环节,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对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内资和外资项目将进行备案管理,并停止实施国务院上述文件规定的相应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相应停止实施涉及的三件行政法规规定的22项行政审批。”前述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无论是允许设立外资银行还是加速外资在自贸区投资,这其中均涉及到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开放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受访时则表示,目前的时间点并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
而上海交大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也分析指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是一步一步来的,现在很多具体细则在敲定之中,虽然外界关注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这并不表明这一过程马上就实行,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外贸形势严峻的时候,这个口子放开也容易导致国际资本尤其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游资快进快出,通过这一平台疯狂套利,而一旦资本大幅回流,将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反过来影响整个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
新一轮改革的“活标本”
今年全国两会后,中国新一届政府频频释放改革信号,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确说易行难,而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或许将成为一块很好的试验田。
市场有分析指出,如果说原有的保税区是“存量资产”的话,那么建立在保税区之上的自贸区则可被视为引入的增量改革,而以此为杠杆,甚至将很可能会撬动全国开展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上海自贸区是我们国内第一家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它将推动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通过自贸区投资的便利化、贸易的自由化降低各个方面的成本,特别是要转变政府的职能,释放制度的红利,打造一个样板工程,然后在全国推而广之。”葛顺奇说。
伴随上海自贸区的获批,全国各地都竞相呈报自贸区方案,上海作为“活标本”,撬动改革的作用已经初有显现。
不过,上海自贸区的获批昭示着我国的改革已经正式步入深水区的同时,接下来的建设受到的阻力并不小。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表示,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的有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而就是这些金融领域的改革,日前均传出遭到相关监管部门的公开反对。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个地区如果放开了,就等于全国都放开了。决策层在推进资本项下开放的过程中,要权衡好汇率、利率市场化和外部资本流动的冲击。此前温州金融改革中备受关注的利率市场化被取消,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考验香港
自上海全面启动自贸区开始,便有舆论称这是中国再造香港的开始。而香港媒体更是直接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也在进一步考验香港。
此前,香港资深媒体人郭一鸣指出,作一个很粗略的预测,上海在贸易园立项发展的早期,首先落户的应该是比较灵活、法律细节较不复杂的零售业。目前香港自由行旅客量占香港旅游业的七成,就是来港购买免税品,诸如烟酒、电子产品、化妆品、药物、奶粉之类。目前自由行旅客仍以广东省居民为主,即使上海的免税购物区与香港类似,广东省居民仍会以香港为目的地。然而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的高铁短期内难以通车,而上海已是高铁枢纽,所以其他省市的居民必然觉得去上海更方便,也就是说,这个份额虽然不是很多,但香港是必定会丢的。
“中央决定建立上海自贸区并非想取代香港,实际上,香港的自由、法治加上简单低税制所构成的软实力,上海难以复制,但是建立浦东自由贸易园区势在必行,而且建设速度会很快,届时内地妈妈们会不会舍香港一窝蜂跑到上海买原装进口奶粉,现在尚难判断,但香港这个购物天堂肯定会比现在清静得多。”7月17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一位教授受访时指出。
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则表示,上海自贸区与保税区相比,其范围更广,涉及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以及服务业的开放。如果设在该区域的企业所得税为15%,较香港的16.5%更低,这会吸引部分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的企业转到当地,对上海自贸区内的个人所得税仅10%,较香港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相信会吸引高收入人士,譬如投资银行高层到上海自贸区工作。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首席讲师王家富也称,上海建设自贸区长远将对香港有影响,相信今后上海会有更多空间发展对外贸易,但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会真正落实,短期内不会令上海贸易急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