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力图 广州报道
近日,一线城市北京、广州公布的财税收入半年报显示,亮丽的财税收入背后,仍然归功于房地产行业的收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近日也表示,今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长虽然总体低中趋升,但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房地产占比过高。
事实上,在此前的楼市调控中,增财税和控房价一直处于楼市调控政策平衡木的两端。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增财税、稳增长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在“稳中求进”上,对楼市调控的表态也转变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未提及调控。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表态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也是个“好消息”。
土地收入最解渴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最解渴的是土地出让收入。”一位广东省财政厅人士如此认为。而在房地产行业的带动下,各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可谓收获颇丰。
根据北京市政府向人大提交的报告,今年上半年北京财政收入1963.7亿元,同比增长12.7%,完成年度预算的54.3%。其中,上半年仅房地产行业就完成税收375.3亿元,同比增长43.4%,占北京市财政收入近1/5。
而对于广州来说,房地产相关税收也已成为上半年财税增收的主力军。数据显示,上半年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分别增长68.2%、73.1%、63.8%,三项共增收41.2亿元,占财政增收总量的52%。
而与去年上半年财政收入的黯淡相比,广州市财政局公布,今年上半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0.1亿元,增长17.2%,增幅在全国七大城市中排第二位,接近完成年度预算的一半。
事实上,在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全国多个省市选择追缴税收等方式填补财政收入的缺口,应对财政收入增幅放缓的困境,而房地产行业成为追缴的重点目标。记者从多地财政部门获悉,不少地方政府采取提前征税、向企业下放明年税款任务等做法,保障地方财税收入的平稳,而房地产正是目标行业之一。
“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行业的税收这两笔账目的节节攀升,使得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华南某房企高层表示。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分析显示,1-6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分别增长11%和8%,而房地产营业税、契税同比分别增长45.7%和39.8%。
以广州为例,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共40多亿元相比,广州市的官方数据显示,全市的土地出让收入是307亿元,卖地收入增长高达2.2倍。而北京房地产行业上半年完成税收375.3亿元;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上半年成交土地总地价就达664.2亿元。
过度依赖的风险
“凭借房地产税收的上涨,上半年地方财政压力的确减小了,但面对税收结构的不对等情况,政府有一定的考虑和担忧。”上述广东省财政厅人士坦言。
从北京、广州和深圳上半年的财税收入行业对比情况来看,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税收贡献优势明显,却遮掩了进出口和消费疲软的信号,实际上,实体经济并未有明显提速。
数据显示,北京的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四大重点行业的财政收入,呈现“三增一降”态势,房地产业与制造业的大幅增长弥补了金融业的微弱增长和批发零售业的下降。深圳市的银行业、证券业、制造业和商业所得税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实体经济上半年利润处于下滑态势,今年利润增长虽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低位徘徊。
有政府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上半年中央的房地产行业调控,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产生矛盾,在稳增长、调结构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不得不倚重房地产,“先保住地方经济。”然而,一旦房地产投资出现过大风险,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也会受很大牵连。
据全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研究员调查,在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中,卖地收入占30%,土地抵押贷款占60%,而财政收入只占10%。
“打压房地产,也不利于产业的调整和转移。”珠三角某市的一位官员曾向记者强调,地方的经济前景“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房地产绑架”,尤其是在地方实体经济不景气之际,“要抽离房地产谈发展,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实际上,即使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大增,也未能彻底解决地方债务危机的困局。广州财政局公开表示,今年末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340.48亿元,须分8年还清,2013年广州市政府须归还地方债本息260.90亿元。
因此,业内有分析指出,“国五条”政策效果被消解,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的结果,楼市调控始终难逃给“稳增长”让路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