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大宗交易利益链条揭秘

曹丹 2013-8-2 22:40:00
本报记者 曹丹 深圳报道
    “需不需要市值管理?我们能为您做点什么吗?”一长期活跃在大宗交易市场的操盘手朱强(化名)今年频频拜访客户,用鹰一般的锋利眼睛寻找猎物——那些已解禁的大小非,即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
    原本再正常不过的股市大宗交易,在股市低迷以及2013年大小非解禁超两万亿市值的“堰塞湖”压顶之下,却逐渐演化成由公司、中介、接盘方三者合谋做高股价,他们谋利狂欢之后胜利大逃亡,留下散户套牢其中苦苦挣扎。
    8月1日,创业板大涨4.95%再次创下新高,与低迷不振的大盘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走势。这种怪现象的矛盾在于,今年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但创业板却逆势走出了大牛市。市场认为大小非与接盘方合谋,在大涨中完美身退。
套现的诱惑
    今年以来,股市每月大小非减持套现200亿左右成为常态,那么一年数千亿的解禁量“大蛋糕”,已被嗅觉敏锐的投机者死死盯上。
    Wind数据显示,2013年7月,A股共发生大宗交易699笔,涉及成交金额180.44亿元,涉及到的交易上市公司共231家。从交易额来看,7月份交易额较高,仅次于1月份和5月份。
    从单股成交额来看,成交额居前的是海康威视、永辉超市和凤凰传媒等10家公司,其总成交额占同期比重为31.65%。
    从折价率来看,绝大部分大宗交易属于折价交易,这其中,折价率在5%以下的有326笔,折价率在5%至0%之间的有246笔。
    “影响大宗交易折价率因素很多,宏观上讲大盘整体行情对当月大宗交易有直接的影响,如大盘整体呈上涨趋势,折价率一般较高。”深圳市东方财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参与大宗交易的接盘方越来越多,这种“生意”竞争加剧。
    限售股解禁、机构投资者退出等因素催生了大宗交易产业链的发展,有需求必然有市场。大宗交易减持方重要的参与者为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包括公司高管以及机构等。往往在解禁之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都非常迫切,尤其是PE等机构。而减持的方式,大宗交易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宗交易有灵活、交易成本低以及能集中规模转让股份的优势。
    近日,在备受关注的大宗交易规则修订方面,深交所适度降低了大宗交易的门槛,将A股、B股和基金的大宗交易的最低交易股数和金额降低至原来标准的60%。这也意味着减持方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对应的是,接盘方也将大量出现。巨大的利益链条背后,让减持方、中介方、接盘者的利益再次无形地捆绑在一起。
    例如远望谷的大小非解禁,就受到众多机构的青睐, 截至7月25日,远望谷在大宗交易平台共成交18笔,合计成交4929万股,成交金额高达4.79亿元, 18笔中有一半是机构专用席位买入,颇显神秘。
    “卖股票是股东的事,没有和公司沟通,我们也没参与。”远望谷证券事务代表徐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并不清楚接盘方是谁。
双方合谋做股价
    操盘手朱强告诉本报记者,接盘者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正的投资者,一类是专门从事大宗交易生意的贸易商。
    “一些大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看好某家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建仓降低成本,因为大宗交易一般都有折价,如果去二级市场买,股价买上去,建仓成本相对更高。另一种是大宗交易贸易商,也就是专门靠从事大宗交易获利。”朱强透露,他们可能是投资公司,也可能是财务公司,也可能注册成各种实业公司,以各种面目出现。
    像磐厚、任行、玖歌、复利这些公司是专门从事大宗交易业务,非常活跃。“新的规则出台后,对我们很不利。资金要求的降低导致卖方更广、接盘者也会更多。”任行投资董事长任良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正是中报窗口期,现在业务少点。“我们也在积极和即将要解禁的股东商谈。”
    “大宗交易成本越来越高,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十单要亏四单。赚不赚钱,取决于大盘的好坏。”任良成举例解释,市场行情一般是9.7折,如果卖的量很大,很有可能砸盘。9.7折还要扣除手续费、中介费、交易佣金,跌两个点以上这单就亏了。
    二级市场可操作的余地大,这也导致接盘者、减持方以及中介联合谋利。
    一位熟悉大宗交易市场潜规则的接盘者刘先生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一种操作手法,比如现在股价为10元/股,和股东谈好12元/股溢价接盘。上市公司那边配合放利好,如大订单、高送配、大的战略合作等,接盘者同时也会在二级市场买股票,一起把股价做高。做高之后,股东也会返还几个点,如果股价做到高于12元/股,赚得就更多了。
    “现在监管很严,不敢明目张胆这样做。我们一般是十几个账户在股市里倒来倒去,很隐蔽。”刘先生表示,单纯做大宗交易的少,一般是和市值管理业务一起,也就是做高股价。
    “专门从事大宗交易的手法更狠一些,因为他们的资金往往都是带杠杆的,也就是自有资金如果有1000万,他们可以做5000万甚至1亿的买卖。这种大宗交易贸易商,是活跃在大宗交易圈中的‘主流’。”朱强也有同样的体会,因为钱是借来的,哪怕整体只有1%的收益,那么按自有资金计收益往往能超过10%,相当于一个涨停板。实际上相当于做苦力,拼命去谈,拼命接盘,拼命抛盘,靠薄利多销去滚,通过做盘的技巧和方法去获取利润。
中介利益链
    张涛(化名)是活跃在大宗交易市场一名典型的中间人,遇到不同的人掏出不同的名片。同时他也混迹于各种论坛活动,试图认识股东、券商、董秘等,寻觅做生意的机会。像李强最近新的身份是深圳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总裁助理。
    本报记者以客户的身份致电张涛咨询大宗交易的业务。“要看票的情况,整个基本面的好坏。至少要500万股,我们才会接,要保证利润。”张涛在电话那头说道,交易完成后,中介可以拿到利润的20%。“有董秘、券商这些参与,你们就自己去分,我们不管。”李强最后再向本报记者强调,他们的优势非常明显,提成高,一般业内做不到这个水平。
    深圳某财经公关公司的一位业务员也向本报记者表示,有些上市公司对外大部分是董秘在管。有些董秘和股东关系好,会规划一下,推荐接盘方拿提成。
    本报记者多方采访得知,大宗交易庞大的中介队伍包括投资公司的业务员、券商、董秘甚至还包括政府的要员等等形形色色的人。
    “我也不是主要做这个,就自己赚点中介费。券商只是渠道,自己并不接盘。一般甩单给接盘方,自己拿提成。”上述操盘者朱强还向记者透露,大宗交易当中不乏政府人员撮合,也最容易成功,“总要给个面子吧,这中介费省不了。”
    频上大宗交易榜单的公司也是大宗交易接盘者猎杀的目标。深圳一家小型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李先生近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给这些上榜公司的证券部打电话,询问需不需要大宗交易业务服务。“一个电话可能让你赚几十万,就是介绍一下。现在拼的是关系,直接打电话给公司没人理的,但还是要试下。”李先生抱怨。
    本报记者注意,从7月26日至8月1日,科恒股份共发生11笔大宗交易,也就是平均每个交易日有两笔业务成交。科恒股份卖方均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阜宁新城北京路证券营业部,而买方来自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红岭中路证券营业部、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宁波路证券营业部以及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西藏中路证券营业部。李先生分析,卖方很有可能是同一个股东,为了避免引起关注,买方分了不同的账户接盘。“像这种公司一定要盯着,后期还会有机会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