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308072027626.jpg

“天然气欧佩克”隐然成型

王晓薇 2013-8-7 22:55:00

本报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8月1日,作为俄罗斯的近邻,白俄罗斯政府账面上或将多出一笔高达1.2亿美元的“买路钱”。白俄罗斯经济部宣布从这一天起,俄罗斯经由白俄罗斯天然气管道输入欧洲的天然气运费将上涨30%,达到每千立方米8美元。与另一个近邻乌克兰每年冬季上演“斗气”戏码之后,在曾经最为可靠的输欧天然气“第二战线”上,俄罗斯也正在遭遇围堵。
    近邻“反目”,运费成本上涨,还不是这个夏天俄罗斯遇到的最坏的消息。
    7月3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天然气期货结算价下跌2.7%,至每百万英热单位3.459美元,距离4月19日国际天然气价格创下的年内高点已经下跌逾20%,这一跌幅也意味着另一幅更惨淡的图景——国际天然气价格跌入熊市。
    如何在寒冷的熊市中生存?抱团取暖,改变输气方向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十年未果
    8月3日,伊朗石油部副部长Javad Owji表示,作为天然气出口市场的三驾马车——伊朗、俄罗斯和卡塔尔已经同意将携手保证天然气价格稳定,防止价格下滑。这三个国家所拥有的天然气蕴藏量约占全球总量的60%。据伊朗媒体透露,这一协议是在7月初于莫斯科召开的天然气出口国论坛(GECF)上达成的。这一论坛也一度被外界视作为“天然气欧佩克”的筹备会。除上述三国外,与会成员还包括有阿联酋、委内瑞拉等13个天然气出口国。
    与天然气出口伙伴组成联盟,一直以来也是俄罗斯政府的心愿。早在自己的第一任总统任期中普京就已经萌发了筹建“天然气联盟”的构想。2002年他向时任土库曼斯坦总统的尼亚佐夫提出,由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合作建立一个“欧亚天然气同盟”。此后,委内瑞拉、伊朗、阿尔及利亚等国均表现出对加入这一联盟的兴趣。然而当时居于高位的天然气价格让这些出口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市场争夺而不是市场整合上。
    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让石油价格遭遇“腰斩”,而与石油价格挂钩的天然气价格也一落千丈。在自己的第二次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普京加快了组建“天然气欧佩克”的步伐。在当年多哈闭幕的天然气输出国会议上,在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坚持下,建立“石油输出国联盟”最终被写入了大会的联合声明中。而一个以筹备“联盟”为目的的工作组也开始运转。组建联盟最为棘手的两个问题:天然气价格的制定标准;以何种方式运输天然气成为了工作组工作的重点。最终,在输出国协调一致的原则下,让天然气价格脱离石油产品独立定价,以及通过管道运输与液化天然气(LNG)相配合的方式扩大天然气供给量成为了组建“天然气欧佩克”的突破口。
    成立“天然气欧佩克”的梦想第一次照进现实。
    面对“天然气欧佩克”的潜在最大股东,作为全球天然气最大消费市场的欧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屈服于俄罗斯的天然气大棒之下。据《金融时报》透露,在2009年,为了应对“天然气欧佩克”的成立,北约经济委员会曾经编写过一份机密报告提交至26个成员国政府,提供对策。
    然而,随着普京由俄罗斯总统变为总理,随着国际天然气价格在2010年再攀高峰,成立“天然气欧佩克”的梦想最终还是绊倒在了门槛上。
    当普京第三次以总统身份回来时,创建“天然气欧佩克”的最好时机已经离去。
此一时彼一时
    2002年普京做他的“天然气欧佩克”梦时,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然而当他2012年再次重温这一梦想时,他多了许多更强劲的竞争对手。页岩气的开发正在动摇俄罗斯在天然气出口市场上的霸主地位。据美国政府机构能源信息管理局数据显示,这种蕴藏于沉积岩中的天然气能够将世界可开采天然气能源的总量增加40%。作为世界上最早开采页岩气的国家,2015年美国天然气的产量将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
    今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到2020年,美国可能会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充足的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开采已经让美国这个曾经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转变为了一个能源自给国,让俄罗斯和其盟友失去了一个能源输出市场,如果美国再进入能源出口领域,则有可能会造成国际能源市场供需格局的重构。美国生产的页岩气的价格只相当于欧洲市场同比的三分之一,如此大的价格优势,很容易冲击到欧盟的最大供应商——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
    虽然在GECF上,俄罗斯代表曾经表示,页岩气的繁荣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由于开采成本高于油气开采,当每百万英热单位售价低于6美元时,页岩气的开发商并不具备生产动力。然而新能源的出现,还是为能源消费国提供了另一个选择。
    在2006年到2009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斗气”中,欧洲已经感觉到了能源安全受到威胁。无论单边还是整个欧盟都希望改变这种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局面。在加快开发能源供应渠道,绕过俄罗斯、通过扩大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由特定单一供应商转向全球供应者的同时,欧盟也展开了对俄罗斯的“报复”行动。2012年,欧盟通过了《第三能源计划》,通过法律工具开始对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垄断运输管道的行为予以制裁。
    在扮演欧洲最大能源供应商角色长达10年之后,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和传统市场的“叛逆”,俄罗斯开始为自己的下一个10年布局。
长期大单
    在欧洲失落之后,俄罗斯这只双头鹰开始再次东望。
    据美国能源信息局预测,2030年前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增加逾45%,其中多数来自中国、日本和印度。在这一预期下,亚洲自然成为了俄罗斯重新调配资源,集中精力重点布局的重要市场。为了实现自己天然气出口渠道的多元化战略,仅仅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管道俄罗斯就已经投入了150亿美元,最终将这些管道与亚洲消费者的终端连接在一起则是俄罗斯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能源战略的核心。
    正是在这一战略下,俄罗斯与中国长达10年未果的天然气谈判取得重大突破。6月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中俄确认将通过天然气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并就东线天然气管道供气展开“深入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与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签订了亚马尔半岛液化天然气项目合作协议书,该公司每年至少要向中方提供300万吨液化天然气。该项目所在地,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拥有俄罗斯85%的天然气储量。
    与中国加快合作进度的同时,俄罗斯也并未放慢与日本签署合同的速度。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日本库页岛石油开发合作公司签署了液化天然气销售合同,从2019年起,每年供给225万吨液化天然气。
    美国页岩气的繁荣在挤占了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对天然气的定价机制造成了冲击。这也使得俄罗斯再次转向亚洲市场时姿态变得更为灵活。充足的供应前景,使得天然气与石油价格挂钩的定价体系已经难以准确反映天然气的真实价格。在2008年天然气价格是石油价格的十分之一,而现在则是五十分之一。俄罗斯已经尝试在制定天然气价格时引入更有伸缩性的参数指标,例如液化天然气的到港价格。
    除定价姿态有所改变外,在与亚洲消费者签订供气合同时,俄罗斯更倾向于签订长期且数额巨大的能源供给合同,在与中国和日本的能源供给合同中都设计了双方未来20年的合作。
    在能源周期又一次接近尽头时,普京再次寄希望于通过——在出口商与出口商间、在出口市场与消费市场间——构筑联盟度过寒冬。这种强强联合的局面或许会使得世界能源价格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稳定。然而,对于高度依赖能源收入的俄罗斯来说,普京的这种重复策略也许并不能实现他曾经许诺的,“为俄罗斯带来长期且可持续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