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静 上海报道
8月21日,光大证券复牌第二天仍然以跌停开盘,但盘中超过14亿资金接盘打开跌停板,驰援乌龙事件;光大证券市值蒸发60亿元,远远超过了在套利上的损失。
18年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327国债期货巨额仓单引发起因是先下单后结算的交易模式,今天的制度演进,期货市场已经有了持仓限制。同样光大8·16事件也是证券自营账户先交易后结算下出了234亿元的巨额大单,引起股市的巨幅波动。没有证据表明,光大证券的交易不合法,所有的交易都被确认合法有效,但这种不需要钱就可以无限量下单的交易模式给仿效者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这无疑是光大证券面临的史上最大的一次末日危机,光大证券股价已经跌至10.25元,不及IPO发行价一半,投行项目频频被撤回被称为IPO杀手,自营业务程序失控引致A股惊天波动,固定收益业务买卖国债再度出错,内控形同虚设,一位长期观察光大的市场人士感慨:“上市以来,光大各项业务排名全面下滑,此次事件之后降级已成定局,未来很多业务开展也将受限,光大是不行的。”
234亿资金悬疑
8月21日,记者联系上海证监局方面询问事件调查情况,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仍在调查当中,有任何进展会有公告,记者又询问是否存在内幕交易以及对投资者的赔偿方案,该人士仍表示:看公告。事件最新进展是,公司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杨剑波已被暂时停职,并协助调查。
回望2009年8月18日,光大证券IPO挂牌之时,可谓风光无限,光大是继中信之后7年来首家以IPO方式上市的券商,公开发行5.2亿A股,发行价21.08元,市盈率高达58倍,而当时的市场刚刚遭遇大跌,光大证券董事长唐双宁被问及心情时,用了苏轼的文字“匹夫见辱,挺身而出,拔剑而起,此不足为勇也”。
一语成谶,在8月16日午间的蓝筹股疯狂暴动之时,始作俑者恰恰就是“拔剑而起”的光大证券。证监会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同日,光大证券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注: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
市场质疑的焦点在于,光大234亿交易资金从哪里来?记者查阅光大披露的7月份财务数据发现,截至7月31日,光大的净资产为218.4亿元,一季报时账面全部资金也只有191亿,一时海外资金借道光大自营账户之说甚嚣尘上。
在8月18日的媒体发布会上,董秘梅键回应称:没有海外资金的参与,账上没有234亿资金,也不存在信用交易。这个回答并未令市场满意。19日,光大再度召开小范围发布会,与会人士告诉记者:“234亿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再解释了,因为券商的自营并非实时到账的,与银行间市场一样在成交结束之后统一清算,所以光大实际上的成交是72.7亿再去除18.5亿的卖单,只需轧平50亿的头寸即可。”
而对于此次失误,光大方面的解释为系统失控,并不想买200多亿只是想买8000万以内,他们是下单和生成两个系统,在下单时150秒内没有成交,“给出的反馈就是反复下单,最终生成了26082笔预期外委托订单。”
沪上一家中型券商的自营部门人士告诉记者:“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发生?而且据说他们做交易的人当时也不知道,吃饭回来才被告知出事了。这在我们公司下这种订单起码要过三个人,一是做交易的交易员,二是自营的风控,三是整个公司的风控,过了这三关才能成功生成订单,做这种交易怎么可能绕过风控?”
光大证券总裁助理杨赤忠对此表示,“本次事件发生在我们策略投资部的流动性的策略站里,是在一天交易市场双边允许报价的基础上,利用交易的成交价差,或者是一天申购价差来实现盈利的业务。策略投资部作为我们公司定位为风险中性的创新业务部门来说,过去的两年半,在光大证券创造了很好的业绩,在去年公司的部门业务考核中是名列第一的。”
而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光大的这个部门经历颇为曲折,一开始是准备做金融衍生品,光大花了大价钱从海外挖了很多专业人士来做这块,但因为太超前,国内根本没有这块业务,于是就自己开发系统,但苦于一直没有实盘操作,这个部门也一直是光花不赚在内部很受排挤,人也进进出出走了好几批。结果刚刚开始试盘运营,又出了这个岔子,问题就是太超前。”
发现问题后的光大的处理方式令人齿冷:梅键在中午回应并无此事,下午光大证券也正常交易并未停牌,策略投资部将误买的股票换成50ETF和180ETF,并卖出了18.5亿元ETF,光大策略投资部当日高位买入的蓝筹股,目前仍持有53.8亿元。而这部分股票在光大公布处置方案前将被锁定。
前述人士感慨地说:现在就看监管层怎么罚,光大这个事件账面损失只有1.94个亿并不多,手里的股票虽然暂时不能卖但也可以通过对冲来锁定风险,光大现在一口咬定是程序失控,因为从法律角度来讲,这种失误被罚的最轻。我问光大那边赔偿的情况,他们说散户和机构目前还没有人提出赔偿。光大这个事件,自己固然内控存在失误,交易所当时的行为也令人失望,任凭整个市场各种消息疯传不作为,跟风多头的期货公司倒了霉了。
系统失控 铭创躺枪
根据光大方面透露,内部的生成系统是公司自制,而执行系统则是外购,在调试过程中曾经发现有差错,已经有一段匹配的过程了。而该外购软件厂商为铭创科技。当记者追问两套系统衔接是否存在问题,光大方面声称连接很顺畅,不存在衔接问题,这家铭创科技顿时跃至风口浪尖。
而铭创软件公司网站目前已经无法打开,只显示,“新版网站正在更新当中,敬请期待。”上海铭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2001年,目前注册资金为人民币1500万元,前瞻性地推出了“证券投资和客户资产管理软件系统”、“融资融券业务管理系统”产品。客户涵盖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在金融资产管理领域的软件系统客户市场占有率第一。
从此前截取的信息来看,其客户涵盖广发证券、东方证券、国金证券、东莞证券、东海证券、东吴证券等知名券商和博时基金、国富投资等等投资机构,记者首先致电至铭创公司上海方面,接线员表示:“都打电话过来问这个事情,现在高层都不在公司正在外出开会,公司运营未受影响,至于说结果如何还要看监管层的结论,建议你还是看证监会网站的信息,现在不做解释。”记者随后又联系了几家券商和投资机构,一家中型券商负责人表示:我们用的不是铭创,是贵的那家恒生的系统。而国富投资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自己不负责该方面业务,对此并不了解。
而据外界所指,恒生的系统价格高达百万,而铭创的系统仅为10万,低廉的价格是其赢得客户的法宝。记者查找信息发现,铭创ETF业务管理软件是其招牌产品,其特点是:折溢价套利、一键套利、自动套利;支持自定义的ETF套利算法交易策略,实时机会监控及触发交易;利用ETF交易机制变相实现T+0交易和做空功能,究竟是在系统哪个环节出错?
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理事长丁鹏博士表示:目前创新业务发展太快,以至于基金和券商的后台支持能力不能完全跟随,此次事件可能是光大新策略交易系统速度太快,以至于传统风控模块跟不上新系统的要求,造成交易和风控的脱节。打个比方就是在中国股市还是处于乡村小路的情况下,光大从海外搞了一辆保时捷,在还没完全熟悉性能和磨合好部件的情况之下,急匆匆地上车导致了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