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桂兰 北京报道
东南亚市场的波动本周表现得变本加厉,货币、股市再次遭遇双重下跌。印度卢比领跌亚洲货币,本周三,美元对卢比突破68关口,卢比跌幅达3.88%,创2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同时,印尼盾和土耳其里拉也遭遇了很大幅度的贬值。为应对本币贬值,印度央行已经向市场注入了90亿美元,但在QE退出越来越近的外部压力下显然并不足够。
印度本币贬值压力巨大,但值得庆幸的是,印度外储比亚洲金融危机时已经增长了近10倍,外币债务也已经改变,贬值导致的美元需求暂时还不足以引发危机。
内忧外患 卢比再次大跌
本周,新兴市场继续乌云密布,汇市、股市持续下跌。
股市方面,周二,印尼的雅加达综指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ISE100指数位列全球股市10日跌幅榜前两位,泰国指数紧随其后,位列第三。
外汇市场也是一片哀鸿,印度卢比、印尼盾、土耳其里拉都遭遇了大幅贬值。
美元对印度卢比在周二创出5年内的新高后,周三再创新高,盘中突破1美元兑68卢比关口,一度触及68.75。从月度走势图来看,这次卢比的贬值开始于5月份,当时美元兑卢比处于54点左右,此后该汇率走势一路高歌,虽有短暂调整,但之后重拾升势。美元对卢比的一路上涨对应的就是卢比的大幅贬值。
美元对印尼盾也有相似走势,周二美元对印尼盾收于10800附近。美元对土耳其里拉也在周二出现飙涨,汇率从2.0一直涨到2.05附近,创出5年高点。
美元对东南亚货币全面飙涨,给东南亚各国的货币保值造成很大冲击。新兴市场的任务立即从争相贬值变成抵御贬值。东南亚各国在抵御本币贬值的过程中快速消耗了大笔外汇储备。随着本币贬值趋势的进一步延续,外储的消耗仍在继续。
德意志银行在上周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印度卢比可能在一个月内直接继续下跌,或跌至1美元兑70卢比附近,麦格理也预计该汇率在1∶67至1∶70之间。可见印度货币的下行风险依旧在延续,内部印度货币的基本面表现为双赤字,并不支持走强;而外部美国的QE退出渐行渐近造成更大规模的外资撤离。内忧外患造成近期卢比贬值压力。
印度寻求货币互换
印度经常项目的赤字在近期并没有立即改善的迹象,印度的出口依然小于进口,表现为贸易赤字。
此番印度货币的大幅贬值已经引起了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毕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记忆还恍如隔日。在本月末的本币大幅贬值之前,印度央行为了平抑贬值已经向市场投放了美元。印度孟买一家银行的经济学家表示,自今年5月末算起,印度央行最多已经投入了90亿美元直接干预卢比汇率。但这一说法并不符合坚称货币可自由兑换的央行胃口,他们没有否认这个投入,只说是为了抑制市场波动,并非为了汇价。
尽管央行投放美元显得扭扭捏捏,但印度并没有大量的美元可用来投放,外储美元在贬值背景下消耗迅速。
面对贬值,向市场抛售美元显然解决不了大问题,尤其在外资撤离的情况下。上述印度银行的经济学家称:“如果市场担忧纯粹是国内因素驱动的,那么干预汇市将能起到作用。但如果大部分是全球风险厌恶情绪引起的,那么印度央行的干预将不可持续。”
事实上,除了这一招之外,印度政府显然并没有停止寻求更好解决办法的脚步。周二,印度一家电视台报道,印度政府高级官员表示印度正考虑与一些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这个消息并没有提到将和哪些国家签署货币互换,但市场认为有可能包含美国。
“印度的美元外储在流失,如果继续需要美元,印度将会抛售美债来换取美元,美国应该不愿意见到美债遭大规模抛售,所以猜测互换货币的国家应该是美国。”上海一位关注国际市场的投资者如是说。该投资者还表示,货币互换成本低、效率高,是个好办法。
短期不会再现危机
除了央行不断地采取措施之外,最能抵御短期外汇风波的还是外汇储备。1997年的金融危机一触即发与当时东南亚各国外储规模较小直接相关。根据数据,1997年11月,印度的外汇储备是250.1亿美元,而到2012年年末,印度的外储已经10倍于当年的量,达到2629亿美元。自5月印度卢比贬值以来,共用去140亿美元外储,约占总外储的5%。
在东南亚国家中,印度的外汇储备增长是比较快的,这也得益于今年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尼的外汇增长是5倍于1997年,近几个月的外汇消耗占到总外汇储备的13%左右,土耳其的外储消耗也接近这个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印度外储总量在东南亚国家中具有优势。
东南亚各国的货币贬值虽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但短期内不会重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覆辙的判断也是比较一致的。除了外储比较丰厚,还有外币外债较少,这两点与1997年危机时有本质区别。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分析了亚洲不会重演危机的六个理由,其中包括外储、浮动汇率、外债等因素的分析。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也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写道,“别慌,印度不会发生大危机。”他表示,印度并没有像1997年那样存在大额的外币债务,因此贬值不会造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