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欧股强势吸金

付刚 2013-9-5 00:37:00
本报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在最新一轮的国际资金挪移中,新兴市场持续遭到调节,尤其是东南亚区域呈现全面流出。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获知,按照惯例,暑期国际金融市场交投向来清淡,并非投资组合重大转变的好时机,但今年不同,全球的基金经理们都不再像往年那般清闲——等到9月才重整组合,在8月,他们就已经调整频繁。
欧股乐观可延续
    虽然今年以来引领全球资本市场的美股出现连续调整,但美银美林8月份的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全球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信心仍显著上升。有72%的受访者预期全球经济将于未来12个月回升,此数据大幅高于7月的52%,为近四年来最强劲的表现。
    由此,增持股票的投资者比例进一步增加至56%。与之相对应的是,出于对通胀和长期利率上升的预期,导致减持债券的投资者比例增加至57%。其中在区域上,投资者对欧股的情绪变化最为明显。
    美国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发布的周度报告显示,截至8月28日的一周内,其监测的欧洲股基吸引了约13亿美元资金净流入,使得7月初以来的资金净流入累计规模约为130亿美元,并创下自2006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长“吸金”周期。
    EPFR表示,欧洲股基吸金状况良好主要受益于欧洲整体经济向好,投资者倾向于投资整个欧洲股市,而非具体的某个欧洲国家。
    此外,美银美林8月基金经理调查也显示,有20%受访者表示未来12个月会增持欧洲股市比重,这是逾六年来最高水平。调查还显示,已有17%基金经理增持了欧元区股票,比例较7月时同一调查高14个百分点。
    但记者注意到,8月最后一周,市场对叙利亚可能实施军事打击的担忧对欧股市场参与者信心造成了压制,欧股主要指数全面收跌,并进入月度下跌区间。8月,法国CAC 40指数跌幅达1.5%,德国DAX 30指数跌幅达2.1%,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跌幅达3.1%。
    美银美林欧洲投资策略主管John Bilton认为,欧洲公司目前披露的业绩表现,反映了全球复苏力度。由于欧元区到目前为止仍是最被低估的主要市场,投资者对该地区股票的乐观情绪应该可以持续。
    据汤森路透数据,目前德国、英国、比利时和荷兰的股市整体市盈率分别为13.6、14.9、13.1和14.3倍,明显低于美国股市平均市盈率的18.2倍。
    此前,摩根大通和巴克莱银行均预计,今年和明年的欧洲上市公司利润增速将超过10%。高盛也上调了对欧股12个月的预测,估计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回报将有13%,较美国标普500指数的8%高。
    对此,光大保德信基金向记者指出,虽然过去一年欧股表现改善不少,但相对美股仍不算昂贵,“欧洲的最大吸引力是欧洲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现金,也乐于派发股息。欧洲的大型企业,在海外地区销售表现有不错的成绩,如果欧洲经济进一步回稳,欧洲股市是一个不错投资选择,至少相对美股便宜。”
东南亚连续三月资金流出
    相对于欧洲市场的乐观,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信心依然低迷。美银美林的调查显示,8月有19%的投资者减持新兴市场股票,投资者信心较上个月进一步减弱,是基金经理调查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国际资金挪移过程中,新兴市场持续遭到调节,尤其是东南亚区域呈现全面流出。根据彭博资料,8月份,海外投资人净抛售了22亿美元的泰国、印尼和菲律宾股票,这已是连续第三个月资金流出。
    受此影响,MSCI东南亚股票指数8月累计跌幅已超10%,较今年5月8日创下的前高点累计下跌21%左右。
    彭博数据进一步显示,当前MSCI东南亚股票指数的市净率为1.8倍,而MSCI世界指数的市净率为1.9倍,这也是自2009年以来,东南亚股票的市净率首次低于全球股市。
    自1995年有统计以来,MSCI东南亚股票指数共出现过8次熊市,平均每次熊市持续时间为298天左右。而本轮回调,迄今只持续了不到120天。法兴私人银行地区组合管理主管戴维表示,投资人通常会倾向于先把资金撤出,然后再问问题。“我们不会在短期内进入市场。”瑞士宝盛银行亚洲研究主管马修斯表示,东南亚股市已进入熊市三个月,现在还不是买入的好时机。
    不过,也有一些本地机构开始持较积极的立场。泰国政府养老基金、印尼最大的养老基金近期都开始增持当地股票。

    光大保德信基金也指出,近期印尼、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金融压力明显上升,不过,与历史数次危机对比,目前局势还没有恶化到出现新兴市场全面危机的地步。“短期来看,伴随着美联储退出开启,新兴市场资产价格的波动仍会持续;中长期来看,QE的放缓和退出仅是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开端。当美联储真正结束超低利率,启动加息周期时,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影响才会真正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