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梨花压海棠”,苏东坡曾用这样的诗句调笑娶少妻的好友。直到今天,老夫少妻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其争议性不仅在于夫妻双方过大的年龄差距,还体现在因此导致的子女教育问题上。这类家庭的教育会出现什么状况?若出现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刘振寰今年59 岁,是一家大公司的Boss。41 岁前,他曾有过一次婚姻,但与前妻生的儿子连他的面都不愿见,一直是他的隐痛。离婚3 年后,刘先生遇到了Lily。Lily原是刘先生公司的员工,刘先生发现Lily 不仅人靓丽、性格活泼,办事能力也强,细心周到;Lily 则一直倾慕刘先生,经常与刘先生接触。尽管两人年龄相差20 岁,但还是很快坠入情网。1999 年,刘先生与25 岁的Lily步入婚姻。次年,他们的“千禧宝宝”出生。
婚后Lily 不再上班,刘先生非常疼爱Lily,从不管束她的花销。自两人交往到结婚,大小事都是刘先生做主,Lily 也很享受这种安排,几乎对刘先生言听计从。但儿子出生后,他们之间渐渐出现矛盾。
孩子出生半年内,刘先生几乎黏着儿子,很多该保姆和Lily 做的事情,他都亲力亲为。Lily 多少明白刘先生的心思,他害怕这个儿子再与自己产生隔阂。可是刘先生对儿子强烈的独占欲和对她有意无意的排斥,给Lily心里留下阴影。
刘先生毕竟是公司老总,以事业为主,孩子日常的照顾和教育由Lily 负责。Lily 相信现代教育理论,她精心制定了儿子的成长计划。而这一切在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刘先生看来,不过是纸上谈兵。
Lily 的个性比较强,没能说服刘先生同意自己的做法,就直接按照自己的计划培育孩子。可有一次她随刘先生出去交际,刘先生公然和朋友们取笑她的教育方法。那一刻,Lily 突然发现,无论她多努力,在刘先生和他朋友眼里,她依然是个不懂事、任性的“女孩子”,而不是刘太太。好强的Lily 心里非常失落。
随着刘先生精力大不如前,Lily 更加没有夫妻的感觉,感觉刘先生对自己像女儿又像下属。家事和儿子教育上,刘先生情绪好时和Lily 商量几句,没时间就直接下命令,有几次还当着儿子的面,指责Lily 不懂事、不会办事。看着儿子疑惑的眼神,Lily 委屈极了。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尽管刘先生对Lily 和儿子在财产上早有安排,但Lily 潜意识觉得儿子是自己更可靠的依赖,这让Lily 对儿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务必要让儿子出人头地,为自己争气。刘先生则一如既往地溺爱儿子,在他看来,
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儿子没必要在学习上那么拼命。
渐渐长大的儿子开始懂得,想要什么爸爸一定会满足自己,而且妈妈再严格,只要爸爸出面就会没事;另一方面,只要成绩好、钢琴弹得好、英语说得好,再怎么捣乱,妈妈都会解决。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把度假的农家乐都快拆了,妈妈一个电话、一笔钱就没事了,之后也只是骂了他几句。
上初中之前,在父母面前乖巧的儿子,在外面性格乖张,无人敢惹。这些事情刘先生不知道,Lily 知道一些,没觉得有多严重。得知儿子在学校组织打群架,刘先生简直不敢相信。
根源在不平衡的家庭关系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35 岁以后,会朝向相反性别的方向发展,即女性男性化、男性女性化,而男性女性化比女性男性化要更加明显。一般男人经历了35岁之前的进取拼搏,会对自己有所反省,从而个性上更加温和。生理上,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雄性激素的水平也会下降,攻击性倾向减少。
这就是很多年长的男性对孩子特别溺爱的原因。
传统家庭教育中,严父慈母是非常合理的分工,孩子需要关爱,也要有人给他强有力的规则和要求。如果父母双方都给孩子无条件的包容和爱,孩子反而会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与外界交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位置和人际交往的分寸,而外界给他的挫折会让他困惑、茫然,不知所措。
妻子的行为也会影响老夫少妻家庭的子女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妻子,婚前的社会地位往往比丈夫要低,结婚时还很年轻,这导致妻子习惯仰视丈夫,很难对丈夫的决定提出异议。此外,妻子的生活经验和能力不足,她无力影响丈夫某些并不恰当的生活观念或生活习惯。
换句话说,年轻的妻子无力去训练和影响年长的丈夫,无法承担家庭女主人的角色。这为她无法在教育子女的事情上占据主动权埋下“隐患”。
很多人觉得,在这类家庭中,丈夫什么都依着妻子。但剥开表象,你会发现,丈夫迁就少妻的往往都是小事情,家庭里的大事始终都是丈夫说了算。
案例中的Lily 非常典型,她习惯了听从丈夫的决定,以致在孩子教育上发生分歧时,无助又无力,无法通过夫妻间的正常沟通来解决问题。
这类家庭还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妻子有意无意间被丈夫或者家庭其他成员轻视。这不仅会阻碍妻子的成长,加深夫妻间的不平衡,更会导致妻子在孩子面前缺乏权威性。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一个有权威的母亲,极易导致他长大后不尊重女性,易怒,富有攻击性。
因此,在探讨如何解决这类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之前,非常有必要关注妻子的话语权问题。
教育专家建议
辛迪
海蒂心理辅导机构教育专家
明确家庭教育角色
老夫少妻家庭在中国并不鲜见,一般来说,丈夫年龄比妻子大20 岁以上就是老夫少妻家庭。这样的家庭结构在子女教育方面可能出现角色缺失的情况,从而导致孩子的性格出现问题。
民间有“长孙幺儿”的说法,对于这类家庭的丈夫来说,老来子既是幺儿,年龄差距上也可以看成长孙。30 岁左右的男性在教育孩子时一般比较严格,50 岁左右的男性往往对孩子温和,视子如孙,近乎溺爱。
选择嫁给“老男人”的女性,大部分出于改变自身生存状况的目的,这样的女性行事往往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主导子女教育时,极有可能将这种处事原则传染给孩子。比如很可能传递一种错误信息——如果拥有足够多的社会资源,规则可以被践踏,而不培养和鼓励孩子自身的努力。据报道看,梦鸽就是这样做的,Lily 的教育也具有浓厚的功利性。
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无论什么家庭都应有一个总的原则。著名教育专家陆士桢曾说过,教育孩子要学会一手接纳,一手控制。教育的核心是“心”育,一切教育应从“心”开始,想方设法唤起孩子的内心动力才是主要的,这是疏导。同时,适度辅之以外部的控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控制和疏导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要变化,越小的孩子倾向于控制,越大的孩子更需要疏导。
在老夫少妻家庭中,丈夫一般是主导,如果教育出现问题,改变首先应该从他开始。在教育孩子之前,刘振寰先要调整与妻子的关系。刘振寰对待妻子时往往是前辈的心态,缺乏必要的尊重,这实际上给妻子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家庭里的紧张感会影响到孩子。
同时,刘振寰要和孩子平等沟通,进行一次“男人间的对话”,告诉孩子何为责任和规则。长期以来都是妻子在管教孩子,父亲角色模糊,规则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在孩子已经形成的独立意识中,逆反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了。在方法上,刘振寰已经错过了孩子最好的管教年龄,现在只能采用合理的疏导方式。Lily 则需要放松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并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从母亲的角度来对待孩子,关怀孩子,正视孩子的独立性和正常需求。
因此,建议刘振寰近期组织一次家庭自助旅行,由孩子挑选地点,三个人共同策划行程。在此过程中,刘振寰一定要注意尊重妻子和孩子的建议。以此为起点,将三个人的关系逐渐拨正,使之回到正轨上来。
老夫少妻家庭在中国并不鲜见,一般来说,丈夫年龄比妻子大20 岁以上就是老夫少妻家庭。这样的家庭结构在子女教育方面可能出现角色缺失的情况,从而导致孩子的性格出现问题。
婚恋专家支招
胡雪芳
知名婚恋网站婚恋顾问
老夫少妻家庭更要经营
要解决孩子教育问题,先要将老夫少妻这种家庭关系经营好。这类家庭每个时代都有,为数还不少,但家庭美满的并不是很多。除了一些功利性的原因,这种婚姻形式在开始时往往也不是真正的爱情。女人或多或少有一些恋父情结,成熟男人的阅历和成就极易引起年轻女孩的崇拜,崇拜又很容易就转化成爱慕。同时,年长的男人喜欢与年轻人相处,年轻女孩的爱慕往往能让他们感觉充满活力,是自己魅力的证明。
组成家庭后,恋爱阶段的崇拜和欣赏被家庭琐事所取代,年龄差距造成的问题被放大。老夫少妻的家庭想跨越婚姻中的各种“坎”,应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丈夫要充分帮助妻子成长。“老夫”最大的优势是丰富的阅历和社会资源,他不仅可以成为小女子的工作导师,更可以为她指引人生方向。这些当初吸引少妻的地方,婚后还要注意保持和强化。从这一点来说,基于志同道合、情趣相投而结合的老夫少妻家庭关系是比较稳定的。
(2)妻子要有自己的定位和事业。在这样的婚姻中,妻子会面临来自各方面舆论的压力,认为她是有所图才会嫁给一个年龄与父亲甚至祖父相当的男人。妻子不必急着为自己辩护,应该先确定自己要什么,找到自己的定位。最好有自己的事业,比如可以从事一些公益事业,如果有兴趣或专长,也不妨多加培养。不要局限在家庭里,也不要事事依赖丈夫。
(3)共同参与家庭事务。这类家庭里,丈夫往往更有话语权,容易形成“一言堂”。夫妻双方一定要注意规避这种情况,有分歧要进行坦诚有效的沟通,达成共识后再处理。另外,对于家庭财产,也应该有合理合法的安排,避免因为财务问题影响夫妻关系,
本文版权归CM华夏理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Box:
老夫少妻那些事
凤凰网所做的“老夫少妻”网络调查显示:身边常见老夫少妻的比例达51.48%,其中男人有过婚史的占50.06%。33.05%的人认为男人看重小女人带来的虚荣,73.56%的人认为女人最看重可以走捷径享受更多。44.34%的男人和24.85%的
女人表示可以接受这种婚姻,52.24%的人不看好这种婚姻。约3 2%的男人和女人表示能够接受年龄差距在10岁内的婚姻。
Box:
孩子教育三阶段
孩子学龄前期,要“管”和“教”为主,越小的孩子越应该管束和规范其行为,对无理行为不能迁就。幼年时期父母管不住孩子,以后孩子的每一次对抗父母都不会获胜。
小学阶段,除了继续管、教,还要重视疏和导,做到管、教、疏、导同时并用。孩子逐渐长大,管和教应该逐渐减少,而要逐渐增加疏和导的分量。
进入初中后,孩子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逆反、对抗心理较强。他们希望父母尊重他们,与他们平等沟通。这时,激励和引导应成为教育孩子的主导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