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预售松绑成“勇敢者游戏”

刘力图 2013-9-6 23:43:00

本报记者 刘力图 广州、深圳报道

  在地方政府眼中,限购松绑已经成了一项“勇敢者游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温州松绑限购的新政已实施近一个月,并没有叫停。于是,各地微调政策的动作频出。其中,广州、北京等城市预售证管控的迹象明显,深圳、芜湖相继作出的调整新政动作也暗中为限购、限价政策松绑。

  “经过温州楼市事件后,各地政府更担心市场会产生不安定因素。”据一位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了解,过于强制性的行政化楼市调控手段对后市已经造成一定影响,目前限购、限价政策不会取消,但可以根据市场的真实需求作出调整。

  预售证抢闸

  多地松绑预售证的“小动作”,无疑为市场供求两端都传递了利好消息。

  8月以来,广州的预售证发放进入爆发期,8月前20天内获批的新开预售证面积就以近90万平方米逼近7月份的总量,8月末至今,新增住宅预售证套数持续微涨。

  “客户等待预售证已很长一段时间,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蓄客,因此项目在刚开盘就能获得不错的成绩。”位于广州的中海地产誉城项目销售部人士表示,该项目是广州近期十数个能够集中获批预售证中的一员。他预计,进入第三季度,预售证“这一道坎将更容易跨过去”。

  保利地产塞纳维拉项目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进入下半年,虽然中心区多个楼盘仅获得少量的预售证,但开发商并没有动力降价促销,更不妨碍其低调蓄客,“似乎大家对‘金九银十’预售证能够顺利获批有信心。”

  不过,记者了解到,广州预售证管控并未进入完全放开的阶段,广州市并未对此前因“价格指导”政策而无法获证的楼盘“松口”。而在数量激增的预售证中,郊区可预售的新盘占据九成,且以中小户型为主。

  中介机构中地行对广州市场监测的结果显示,由于开发商此前储备了大量的客源,最近半个月开盘的楼盘不在少数,阳光家缘在网签环节也略略放宽,全市签约量从8月中旬开始触底反弹,近两周开始呈现冲高趋势,上周的成交量更是创近两个月来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曾一度停滞不前的中心区成交量逐步回升。

  广州并不是特例。数据显示,进入8月中下旬后,包括北京、广州、南京、成都等在内的13个重点城市新批预售面积已连续数周突破300万平方米,远远超过之前数月一直维持为一两百万平方米上下的每周新批预售面积。

  与广州低调的“小动作”相似,作为“国五条”执行最严厉的北京,虽然在8月初坚持执行提高超140平方米户型预售门槛,不过,预售证管控松口的迹象逐渐显现。

  据CRIC观察显示,经过三四个月的博弈,相比此前,北京建委限价的口径有所放缓。近日,保利春天里和明发广场双双拿下预售证,二者的预售审批价格均超过1.7万元/平方米。而早在两个月前,上述两个项目报上的16500元/平方米,预售证审批价格都被打回。

  除了预售证审批放松,近日各地在限购政策和其他相关楼市调控政策上的放松也有迹可循。深圳近日调整了普通住宅的价格标准,将普通住房价格标准从按单价划定调整为按总价划定,而调整之后购房者所缴纳的交易税费最高可减半。芜湖去年被叫停的借助“补贴”等方式为限购松绑的政策近日也再次出台,而此番以“人才类定向需求”作为切入口的新政至今并未被叫停。

  行政手段曲终?

  “这类政策不会贸然取消,然而,严厉执行的期限也不会过长,因为这些政策的效果已经对市场今后的稳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压力。”广东省政府一名官员向记者分析。

  中央政策智库的一位专家向本报记者分析,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已经显示,房地产发展已经绑架了地方经济,而光靠行政手段在短时间内促使地方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几乎不可行。

  他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中的行政手段带来了众多的弊病,而且容易走入房价越调越高的怪圈中,新一届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将会从调整思路上做出转变,“首先从行政手段下手,解决供应问题。”

  事实上,限价手段在十多年的房地产调控历程中并不少见。2011年开始,北京就已通过严卡预售证的手段,限制开发商提价。不过,此前的“限价”大多集中在预售审批环节,资金链不紧张、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开发商仍然可以各种办法拖到转为现房销售,以规避价格管制。

  而从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为了达到控制房价目标,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在售项目陆续受到“升级版”限价政策的围剿,现房销售价格直接受到干预。

  然而,这些被政府认为能够“直接达到效果”的“升级版”行政手段,其效果早已备受质疑。

  事实上,限价政策虽然能从销售环节直接入手控制房价,但房企能够钻的空子也较大。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按照政府给的指导价格拿预售证,私下再通过分拆销售合同与装修合同的方式来处理,最后在房管局显示的房屋预售指导价仅约为实际售价的七成。因此,官方所称的“房价得到控制”并非真实的交易情况,价格实则明降暗涨。

  此外,开发商不管是否拿到预售证,都会进行“囤房”,先出售部分便宜单位,对单价较高的单位进行“捂盘”,随后逐步涨价。

  因此,这些行政手段并没有阻止全国多个城市房价逐步上涨的势头,反而促使市场出现畸形的供需局面。

  上述政府人士分析,下半年本应是楼市的销售旺季,如果继续按照上半年来审批,违背市场规则,显然不合理,对全年市场的供应会有持续影响。

  在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吴新坚看来,目前各地开始在预售证管制方面的调整,都属于自动和常规动作。他认为,预售证控制松绑是政府对楼市政策的回调,补发预售证目的是增加市场供应量,平稳楼市供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