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中联煤被“掏空”

冯庆艳 2013-11-1 23:01:00

  本报记者 冯庆艳 北京报道

  此时的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联煤”)重新被放在了鏊子上,这显然源自于日前被曝光的虚增6亿元工程一事,而此事发生的时机恰好在国家发文扶持煤层气后,这无疑更促使中联煤内控漏洞丑闻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暴风眼”。

  煤层气开采补贴将提高至0.6元/立方米的消息甚嚣尘上,山西地方企业与央企气权之争已陷入前所未有的白热化,外资企业也早已垂涎不已、鱼贯而入,而中联煤自身内部多年来进进出出的股东间控制权之争从未停止过,这些无疑都让此时中联煤被曝内控漏洞一事儿显得疑点重重,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煤层气一哥”缘何总是遭受外界对其“扶不起的阿斗”的戏谑?

  虚增报告怎么流出

  在都有过纠纷的中外两个“合作伙伴”中国联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格瑞克眼里,中联煤或许有着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让人“捉摸不透”。

  而中联煤直到今天确实依然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印象。10月31日,《华夏时报》记者浏览这个成立已近20年的能源类央企官网发现,页面除了公司简介外,公司董事长、领导班子等都为“尚未添加”,而其他比如新闻动态等多为2009年的信息,公司公告竟然也才更新至2011年6月。

  正是这样一家在外界看来如此神秘的企业,日前因为一份大股东中石油和中煤集团联合制作的内部审计报告被再次带入舆论的“暴风眼”,此前中联煤已经多次因内部控制权之争、与地方企业气权之争、与中外合资企业纠纷等等而陷入风口浪尖。

  日前,媒体曝光的这份审计报告披露,中联煤2011年扣除已完工未结算工程量1.3亿元外,其余6.37亿元属于虚增工程量,这导致其2011年会计报表中资产和负债分别虚增6.37亿元,占当年资产总额的22%和负债总额的63%。

  对此中联煤至今并未有正面官方的回应,10月31日,《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中联煤外宣负责人廖主任,他多方回避之后称以邮件形式回复,直到记者发稿依然未给予回复。

  接近中联煤的业内人士透露,这份审计报告显然是2011年制作的,而且是其两大股东中海油、中煤联合制作的内部审计报告,至今已经时隔两年,缘何这份报告能在此时曝光,很可能是其内部人士所为,具体原因此时难以确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海油入主后的中联煤在日常运营和管理上依然问题重重,并没有将历史问题理顺。

  不断被“掏空”的尴尬

  “现在人们都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背靠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央企,中联煤多年来却一直陷入发展缓慢的质疑声中呢?”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如是说。

  包括中海油的入主在内,至今成立不到20年的中联煤,已经经历了6次股权变更和9次的高层更迭,作为一个能源领域的央企,这俨然已经创下了纪录。虽然都是财大气粗的大央企,然而进进出出的股东们却不断带给中联煤伤痛。

  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底,中海油以12亿元的注资获得了中联煤一半的股份,随之而来的便是一轮新的高层更迭,而让人纠结的是,虽然中海油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依然是中海油、中煤两大央企平分中联煤股权,这种势均力敌的股权地位导致“新一轮的扯皮”,中联煤重新陷入了内耗之中。

  直到2013年初,终于在中联煤一直存在的资金极度饥饿状态下,以5.8亿元的明显偏低的价格出售了中联煤20%股权,从而使得中海油持股增至70%,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联煤主人。

  让人吃惊的是,中联煤的资金状况令人堪忧。中联煤内部人士对外透露,这两年来自中海油的资金仅为此前注资时的12亿元,而在2012年8月对外公布的中海油下属子公司计划在五年勘探期内投资近百亿元的协议,直至今日并未有一分钱实质性兑现。

  “中联煤没有亏损完全是因为国家补贴的支撑,否则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难以持续盈利。”中联煤内部人士如是说。

  不仅内部控制权之争造成中联煤内耗严重,而外部也有诸多不利,中联煤与海外投资者格瑞克的合同纠纷因涉嫌“一物两卖”而致使中海油子公司百亿投资迟迟未兑现。另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康菲、安然、德士古等多家外资企业在中国煤层气产业进进出出,但绝大多数都败兴而归,目前投入商业化运作的中外合作煤层气项目屈指可数。

  长不大的背后

  “中联煤这两年没少打井,由于技术难题,井是打了,但是出气量却没有大幅增加。”某曾与中联煤合作过的企业负责人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上述人士说:“煤层气投资高风险大,海外技术来到中国不一定能适用,国家93号文以及后续被传的0.6元/立方米补贴确实是个大利好,对这些煤层气迟迟难以商业化的央企来说,开采的动力就足了。”

  让人唏嘘的是,2012年,地面煤层气三家主力企业中,晋煤集团去年产量14.47亿立方米,中石油6.04亿立方米,中联煤作为行业的领跑者反而只有4.66亿立方米。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联煤、晋煤在内的所有企业均未完成去年地面煤层气产量、利用量目标。

  今年上半年煤层气开采甚至有了大幅的倒退。7月前夕,中石油由于煤层气技术难题一直难以突破,暂停了近两千口井规模的钻探,而中联煤则在今年上半年以约100口井的总数,创下了其成立以来半年钻井数量最低的纪录。

  成立之初,中联煤曾是业界艳羡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煤层气一哥”,然而,由来已久的煤炭采矿权与煤层气开采权的重叠交叉问题,已经让中联煤与山西地方企业比如晋煤集团、山西兰花集团等关于气权争夺的博弈进入白热化。

  “与同样是央企的中石油相比,中联煤与山西当地企业矛盾尤为激烈,此前甚至械斗冲突都时有发生。”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