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海峰 邹丽 北京、上海报道
11月的第一天,《华夏时报》记者在上海浦东的丽兹卡尔顿酒店见到秦虹时,她依然是沉思的样子。
当天,很多记者围着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秦虹,问其给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课的事情,而她只是微笑,对此只字不提。当天,她完成自己的讲话后,立即离开了上海,仿佛外界所发生的一切和周围人的关注,与她无关。
正如房地产行业内人士对秦虹的评价,“是一个低调、平和与坚持的学者。”
在此前的一次媒体采访中,当有记者问到秦虹人生的愿望是什么时,她回答:“认真研究房地产及中国经济问题,做出学术贡献。”
坚持的学者
10月29日下午,在集体学习惯例延续11年后,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专题学习住房领域情况。这次集体学习由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刘洪玉和秦虹讲解。
作为历史上谈房地产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此次名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的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
在会上,秦虹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安排,一般集体学习的讲师都是要提前三个月安排,由相关部委推荐,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中办进行筛选,在确定讲师以后,还要在正式讲课之前,进行试讲,一般相关部委的部长都是试讲的听众。
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这次筛选讲师的工作中,住建部认真从自己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和智囊团队中进行了选择:刘洪玉多年从事房地产及相关研究,尤其是平常做学问很扎实,也很稳重,社会名望高,而平常又不高调;秦虹则是在住建部内部享有很高的权威声誉,而且平常很专注研究,也很稳重。
秦虹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之前,这一职位上的陈淮,一直是以敢说为名,这曾让有关部门感觉压力很大。在陈淮之后,住建部对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任命,进行了严格的筛选。
据上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透露,当时,住建部给了秦虹两个选择:一是可以去房产司做副司长,二是接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当时,秦虹很坚决地选择了后者。而在多次与朋友聚会的场合,也有人向她提出,政策研究中心毕竟是事业单位,而房产司是有实权的业务司局,将来也有望做正司长,甚至更高。而秦虹则表示,自己只希望认真做学问研究。
秦虹在政策研究方面显露的才华,让人颇为关注。随后的事情发展,也证明了秦虹是当时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职位最合适的人选。
在此期间,她同时也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任副主任、教授。她主持过国家部委及地方有关科研项目40多项,以及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并于2008年赴美,在世界银行做访问学者;曾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与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科研突出成果奖和个人先进奖,2008、2010年华厦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尤其是其在美国的学习经历,让秦虹研究的问题颇具国际视野。上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表示,秦虹对美国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建设机制有很深入的研究,也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的结合等诸多问题有很深刻的见解。
在多位被采访人士的描述中,秦虹在学术研究上让人佩服,在为人处事上又很平和;同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也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她会记住一些记者的名字,对待记者的问题总是不厌其烦,但也恪守自己官员学者的身份要求,以自己的话语方式解释着一个又一个问题。”上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说。
难做的“发言人”
由于房地产和房价几年以来都是敏感话题,而秦虹又有着官员学者的身份,其一言一行,随时都可能被媒体拿来放大,这无形中增加了其言语谈吐的拿捏难度。
事实上,记者也从多个渠道获悉,住建部等房地产调控部门,也很积极听取市场的声音。尤其是在一些敏感政策出台的当口,对于一些拿不准市场反应的问题,采取让秦虹这样有身份的学者,以合适的方式释放出去,先试探市场的反应,再行研究政策修补完善之处。
这是聪明的做法,也减少了房地产调控的盲目性和对市场的误导。
但是,正是有了这样的身份和角色,秦虹的言行更加难掌握。当记者询问一些问题的时候,她不能不回答,又不能“直接”回答。
“一些年轻的记者可能会说她总是打太极拳,一些采访她有些年头的记者,每当她说话的时候,都会脑筋紧急高速运转,从中听弦外之意。”上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说,熟悉她的记者都知道,秦虹对于敏感的问题从来不回避,她会用第三者,或者是另一种研究性的预言,巧妙地告诉你她的看法。
本报记者获悉,在房产税这个问题提出以后,住建部作为房产税政策制定的牵头部门,在这个问题的“发言人”角色上,住建部再次选择了秦虹。
这个问题被高频率问及,而最高层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定论,在这个时候,不能不说,说又该怎么说?秦虹委婉地说:“房产税由于其复杂性,不适合一下子、全面铺开地推广。”
事实上,从1988年至今,秦虹从事城市建设投融资、住房与房地产政策与理论研究工作已经长达24年。熟悉秦虹的媒体人表示,“她比官员更理想,比学者更务实。”
就在参加政治局集体会议的前一天,秦虹接受《人民日报》访谈时谈及自去年6月份以来的房价上涨的原因,她认为核心在于供需失衡。而刘洪玉始终强调保障房数量不足的问题。
对于保障房建设,秦虹反复提到保障房存在寻租空间的问题,她建议对保障房分配需要精细化管理,“保障房如果卖给个人,那么应该不允许交易,也不允许继承,不住了就还给国家。低收入者也不应该通过保障房的升值获利。”
在秦虹看来,如果政策的选择和市场的选择是一致的,那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政策的选择与市场的选择相违背,那么,市场的选择将会大于政策的选择。
要想翻越过去,就要坚持外围改革,稳步前进。
在走进中南海后,在秦虹身上看不出有任何变化。但从中南海发出的声音,却很可能会让楼市由此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