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基金“土豪”分红保秋收

付刚 2013-11-8 23:27:00
本报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10月31日,刚刚公布完全的基金第三季度报告透露出基金第一重仓股——伊利股份“一”字跌停,这让重仓持有该股的272只基金一日浮亏超过33亿。
    与伊利股份类似,《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10月以来,多只基金集体重仓持有的个股出现跌停,这让基金净值猛烈下挫,甚至让不少今年以来已累计两位数涨幅的基金,净值迅速缩水。
    为了安抚个人投资者,同时在股市和债市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减轻基金再投资的压力,基金豪爽分红。记者统计发现,不少在前三季度赚得“盆满钵满”的偏股型基金不吝啬荷包,向基民大派红利,力度远超往年。
偏股基金分红达135亿元
    临近岁末,公募行业开演分红献礼大戏。
    记者统计发现,10月以来共有70只基金实行分红,成为今年以来分红基金数目最多的月份。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今年以来有280只基金分红,分红次数达515次,远超去年前三季度的222次;分红总额达到184.6亿元,而去年前三季度仅派发115.29亿元。
    从分红基金类型看,次数较多的主要是债券型基金,分红金额较大的是偏股型基金。其中,债券基金实施分红313次,分红49.6亿元;偏股基金分红额度达到135亿元。
    从分红次数来看,今年以来有30只基金分红次数在4次以上。从分红总额来说,今年以来18只基金的分红总额在2亿元以上,其中,兴全全球视野分红最高,约25.8亿元。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基金近期大笔分红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眼下股市表现不佳,为了挽留基金持有人,基金公司多少要派发现金红利,以“笼络人心”;二是源于基金契约规定,不少基金不得不选择每年至少一次分红;三是目前多数基金经理对后市看法悲观,此时分红,可变相降低股票仓位,规避市场投资风险。
    在长盛电子信息基金经理王克玉看来,基民赚钱是基金运作的王道,落袋为安也是一种投资策略。泰达宏利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克磊也向记者表示,前三季度基金业绩都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好转,但各类型基金还是出现了净赎回,基金投资者依旧维持着“落袋为安”的熊市思维。
    一位上海的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经过三季度成长股的大涨,很多偏股类基金尤其是重仓成长股的基金累积了很多收益,进入四季度之后,这些基金减持获利很多的成长股后,手中有不少现金。“于是近期的分红潮中不再是债基唱独角戏,部分偏股型基金也悄然加入,近期开始兑现利润的主要是今年以来业绩较好的基金。”
    不过,他也直言,他发现很多同行做此打算后,也制造出不少“慌乱”,“个体理性导致了集体非理性。”在他看来,分红、赎回等情形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一旦出现,基金核心重仓股的“踩踏”式跌停就难以避免了。
    记者注意到,在10月,仅在基金重仓的食品饮料行业,除了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伊利股份出现跌停,分别被46只基金和52只基金重仓持有的贝因美和光明乳业也分别在10月28日和10月23日出现跌停;另一只基金核心重仓股——苏宁云商在10月31日也出现跌停。
分红考验基金经理判断能力
    事实上,分红看似简单,却考验着基金经理的后市判断能力:实行分红意味着手中筹码减少,如果后市出现上升行情,会对其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后市持续低迷,分红可以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对基金业绩有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年底的市场,基金大多比较谨慎。汇添富基金认为,市场结构性行情的特征不会变化,未来一段时间是三季报公布的密集期,也是检验高成长股含金量的窗口期,对于业绩保持持续高增长的个股能够继续维持高估值,而业绩低于预期、及以概念炒作为主的个股则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
    交银施罗德基金分析指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基本面可能很难超出预期,指数整体或仍难有大的波动和投资机会,投资者或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主题性和结构性投资机会上。
    上投摩根转型动力基金经理罗建辉则表示,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给经济转型带来了新的期待。在他看来,明年A股市场外部环境并不差,在此背景下,四季度市场震荡将会为明年带来布局机会,特别是受益转型、受益改革、业绩确定成长的优质成长板块。
    记者注意到,面对基金分红潮,有不少投资者表示,要在分红前抢购。不过,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提示,基金分红并非人们所熟悉的储蓄利息。一般来说基金分红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现金分红较适合希望定期落袋为安的基民,而对于想要连续分享基金收益,享受“复利”的基民,更应选择红利再投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