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新一轮“封转开”到期潮即将开始。
《华夏时报》记者统计显示,在现存的20只传统封闭式基金中,明年将有14只集中到期。尽管封基折价率已大幅收窄,但将迎来“封转开”的封基活跃度正在渐渐增强,这意味着,看好后市的投资者可布局封基折价率收敛带来的掘金机会。
折价率越高投资价值越大
A股市场迄今为止共成立了54只传统封基,自2006年11月14日首只到期并“封转开”以来,有34只陆续到期转型。目前仍在二级市场交易的有20只,其中14只将在2014年到期,两只在2016年到期,最后4只在2017年全部到期摘牌。
从时间上看,最早于明年1月6日到期的基金普惠成立于1999年1月6日,是国内首批封闭式基金之一。为此,鹏华基金11月19日在北京以现场方式召开基金普惠的份额持有人大会,以便对到期后转型为开放式基金的事宜进行表决。
11月19日,记者以持有人身份参加了在北京洲际酒店召开的基金普惠份额持有人大会。当天最终表决结果显示,其转型方案获得通过,基金普惠将转型为开放式基金,基金名称同时变更为“鹏华消费领先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存续期也相应调整为无限期存续。
由此,2014年传统封基“封转开”进程正式开启。
在会议现场,记者注意到,出席会议的15位持有人大部分是保险公司等机构代表,而来现场的四位个人持有人则都表示出对最近两个月基金普惠的净值表现、基金转型可能出现的大量赎回带来的基金运行压力有所担忧。
对此,基金普惠基金经理刘苏指出,由于前任基金经理杨俊从公司离职,他在10月19日才接手基金普惠,目前还在调整持仓结构过程中。他在现场并未提及如何应对“封转开”可能带来的流动性管理困扰。
引人关注的是,以往封基转型前往往会迎来一波炒作热潮,今年传统封基也走出了同样一波上涨行情,一直高企的折价率有所收敛。所谓封基折价率,是指封基的基金份额净值和二级市场价格之差与基金份额净值的比率。折价率下降,是指二级市场价格涨幅超过其净值涨幅,比如基金普惠今年以来净值收益率为-2.05%,但其二级市场涨幅为2.94%。
对于投资者而言,折价率的高低是他们是否投资封基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折价率越高,意味着投资机会越大。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1月20日,明年到期的14只封基平均折价率已缩窄至6.49%,其中基金普惠折价率仅为2.61%,基金泰和的折价率为3.22%。而在今年初,它们的折价率曾经一度超过10%。
显然,机构投资者早已敏锐地捕捉到“封转开”行情。2013年中报显示,14只封基的机构持有比例从2012年年底的64.12%提升至66.15%。华泰证券基金分析师王乐乐指出,随着传统封基到期日临近,其二级市场价格有向净值靠拢的要求。从持有到期的角度来说,传统封基折价率收窄带来的额外收益具有较高的确定性,且折价率越高的封基,潜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
在锁定期开始前退出
按照过往“封转开”的经验,2014年到期的14只传统封基的折价率普遍会下降到2%左右,而目前平均折价率是6.49%,也就是说,其折价率的变化,将带来约4.5%的套利空间。
一位在基金普惠会议现场的机构投资者向记者指出,正因为“封转开”可能带来折价套利的机会,对于能承受一定市场波动的投资者来说,应积极布局封基最后的盛宴。
记者注意到,10月以来受A股市场活跃、折价率水平、摘牌时间将近等多种因素影响,传统封基的市场关注度提升,平均日均成交量比上月增加27.85%。从全年看,14只封基年内成交量放大超六成。
不过,套利操作也并非完全安全。王乐乐对记者说,投资者要考虑未来市场能否走好,这对封基有一定影响;其次,需关注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如果在产品到期之前,市场、产品投资管理表现都不好,净值下挫比较快,到期预期收益率也会被很快侵蚀掉,那么投资者也将面临损失。
王乐乐还指出,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还需密切关注各基金折价率和理论到期收益率的变化,当折价率快速收窄到3%以内,收益空间较小,投资的安全性将大大降低。此时,如果继续持有,投资者得到的将不再是“封转开”套利收益,而仅仅是净值上涨或下跌的收益或损失。
招商证券分析师宗乐也指出,投资者若欲通过波段操作、低买高卖来赚取折价率收窄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应重点关注那些管理能力优秀、到期年限介于一至两年之间的封闭式基金。
此外,对于已配置了即将到期的(到期期限少于三个月)传统封基的投资者来说,宗乐表示,由于“封转开”过程中,可以有最长不超过1个月的锁定期,持有人在锁定期内无法进行申购赎回以及二级市场买卖,将面临一定程度的流动性风险和基金净值波动风险。他建议投资者选择在锁定期开始之前及时退出,尽量回避那些已进入封转开实际操作阶段的老封基,规避由低流动性带来的不确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