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312112042616.jpg

新三板:退市企业扩容不改定位

包涵 2013-12-12 10:49:00

本报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新三板也出现了9000万高融资额的公司。

  10日,基美影业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成为新三板首只影视文化股,挂牌同时募资9000万元,超过四维传媒的4760万元融资额,刷新了新三板“挂牌并融资”金额的新高。

  有数据显示,7月以来,包括晟矽微电、博易股份、瑞斯福等多家公司在新三板进行了挂牌并融资,募资额超过2亿。这样的阵仗与2006年时新三板全年仅新增挂牌10家公司的历史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登陆新三板的公司越来越多,市场对于新三板扩容最终方案的出台也产生极大预期。方案到底何时出台几乎成了每个星期证监会新闻发布会必被提问的问题。事实上,IPO改革的靴子落地后,新三板的确成了唯一的悬念。

  近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副总经理陈永民公开表示,新三板扩容方案年内将出,国务院或将于12月底前宣布扩容方案。这一说法也成为目前市场上最为权威的官方说法。

融资航母不具普遍性

  基美影业甫一登陆新三板,就引发市场关注。因其以25.72元的高发行价发行了超过349万股的股票,募集资金高达9000万元,用途主要是补充流动资金。

  该公司以融资航母之姿挂牌新三板,融资体量一举超过了9月末弃创业板IPO转投新三板的四维传媒。

  根据公司招股书的数据,其发行前股东人数为3人,本次发行后公司股东人数为10人。公司申请挂牌时注册资本1555万元,股票发行完成后注册资本1904.875万元。而最近三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011年931.9万元,2012年1165万元,2013年截至4月末为505万元。

  如此高的融资额为何要选择来新三板挂牌融资?登陆新三板后,未来又是否有转板打算?记者为此致电该公司,公司工作人员以领导出差在外为由婉拒回应。

  新三板已可以接收如此融资体量的公司,这是否意味着新三板的成熟?

   “目前市场不必因为出现一个9000万融资的公司,就觉得新三板怎么样了。这个案例只是个别的,不具备必然性和普遍性。”西部证券总裁助理兼场外市场部总经理程晓明对记者表示。

  程晓明认为,股票融资关键在于定价,解决办法就是交易,而且交易要活跃,现在新三板没有什么交易,自然也谈不上融资功能。“我还是那句话,新三板最大的好处,就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好处。”

  新三板挂牌并融资的这一方式正在为市场所关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小额、快速、按需”的融资模式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特征。随着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市场功能的逐渐完善和相关细则的出台,未来挂牌公司还可通过公司债券、优先股等多种工具融资。

退市整理板?

  12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邓舸透露,下一步将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并表示将会从四方面来保护投资者,一是加强退市信息披露,增加信息披露频率,强化退市风险;二是设置退市整理期,让投资者选择是继续持有还是卖出;三是做好退市制度安排,退市的股票可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转让;四是按照沪深重新上市的管理办法,退市的企业如果通过改善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重新满足了上市条件,将可以向交易所申请重新上市。

  邓舸还称:“退市公司可在新三板系统转让,达到交易所重新上市条件的可重新上市。”这一表态给一直迷蒙的新三板一个新的定位:退市整理板。长久以来,新三板的定位一直是“为创新服务”,如今接收退市公司后,其作为“多层次市场”的有益补充这一特点更发挥了出来,一定程度上担当了部分从前老三板的角色。

   “主板退下来的公司进入新三板,我觉得无妨,要不然那些退下来的公司,你让它去哪儿呢?这些公司一定要有个出路,对此,我们对证监会还是很理解的。但我认为这些公司不会影响新三板服务创新的定位。”程晓明表示。

  他进一步对记者分析,很多人会从学术观点或利益角度去看新三板,对新三板定位。但他认为,新三板从2006年到现在,始终是在摇摆、怀疑、曲折中前进,很多人看到了它的艰难,但从另一方面看,在如此艰难的条件和阻碍下,它仍然没有被关掉,还在前进,也说明了它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的创新离不开新三板,这件事不仅是证监会在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都在推动。”

  对于扩容方案的最后时间,有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人员对记者表示可能还会延后,12月未必出得来。对此程晓明表示,8年都等了,早或晚一两个月都没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一旦新三板扩容开启,券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但也同时面临互相的竞争。“券商的收益主要是靠做市商的买卖价差。市场大了,未来大券商的介入和竞争不可避免。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整个券商能在这个市场中分得多少收益,而不在于彼此之间的比例。到时候,券商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将变得更加关键,压力主要是券商和自己的竞争,互相之间的竞争反倒是其次了。”程晓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