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31213215544.jpg

“热钱”局中局

钱秋君 2013-12-16 11:01:00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外管局在5月曾推出赫赫有名的20号文,以围剿假借贸易流入的热钱,一个月后,5月份出口数据同比仅增长1%,贸易数据恢复常态,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得到缓解。

    而身在围剿局中的“热钱”似乎又卷土重来布局套利。从目前进出口数据看,确实有“热钱”疑点,但似乎并不如今年1至4月的数据体现得那么明显。是因为“热钱”狡兔三窟,渠道多样?

    斩杀“热钱”之剑又被高高举起,外管局最新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44号文),旨在通过强化对外贸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外汇管理,堵塞漏洞,防范异常外汇资金的流入甚至是大举涌入。

银行理财产品成目的地

    44号文的处罚力度显然更大。44号文明确界定了企业可能存在的“外汇非法流入、非法结汇、非法套汇或逃汇”四种违规行为,并强调“银行、企业有关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较20号文的提法更为严厉。

    严厉的背后是因为“敌人”太狡猾。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升值,而另一项重要的相关数据也在攀升。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10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达258043亿元,较9月末的253548亿元增加了4495亿元。该增量创2008年1月以来的单月新高,较9月的2682亿元增长约67%。

    在《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中了解,这表明热钱正加速持续流入中国。“热钱可能借助经常贸易渠道从香港等地流入内地。”广东省社科院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黎友焕的观点是,可以佐证的是近几个月充满争议的出口数据。

    12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1月进出口总值22748.58亿元人民币,1至11月份累计234344.84亿元人民币。11月顺差2089.17亿元人民币,创近5年新高。“人民币在升值,实体经济却在下行,这说明投机套利行为的存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指出。

    而“业内人士”朱坤(化名)凭借着过往国有银行从业十余年的经验,如今变身为万能资金掮客,在采访过程中他一直想要说服记者的是,由他经手的境外资金不是所谓“热钱”,而是他们圈内人口中的“套利资金”。

    “宏观11月出口增速和顺差规模都超预期,热钱在其中有不能推卸的重要作用。”朱坤并不掩饰,套利是热钱来来回回的根本目的。据朱坤介绍,在他们圈内人看来,所谓套利资金,是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杠杆融资基准利率,放大杠杆融资倍数投资中国高收益资产,套取两者高利差的境外资金。

    “从我们监控的情况看,三中全会闭幕后,热钱有流进股市的迹象,这种现象是否成为趋势可能还要观察。”黎友焕以监测热钱走势而广受关注。他同时强调,“但流进银行理财产品和拆借市场比较明显。”

    在采访过程中,朱坤仍然坚持热钱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以及贸易项美元结汇通道,创造流入内地的机会。“事实上,一些跨境贸易资金用途经常说不清道不明。”朱坤并不否认。

    其路径是,朱坤先借助一家国内关联贸易公司通过贸易合同先收进美元后交付货物,但他时常被外管局质疑货物流与资金流不够“同步”。

    随后,朱坤像“神奇魔术师”一般拿出一大堆复杂的公司资料,“证明、澄清”结汇资金用于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事实上,美元结汇人民币后的第四天,这笔资金从贸易公司账户以企业借款形式划拨到国内人民币账户,最终一部分流向银行理财产品、拆借市场。”朱坤坦言。

    对于流向理财市场,朱坤详述一个原因是,临近年底各家银行普遍遭遇钱紧,而揽储大战一触即发。“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是各家银行揽储的一个重要手段。”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坦言。据益普财富统计,近期(11月30日—12月6日)81家银行共发行了652款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较前一周增加22款。

    “其中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共计25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3%;而组合投资类产品共计36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7%。”据普益财富介绍,以招商银行12月2日开售的一款“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77天理财计划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达12%。

    “银行推出如此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年底完成各项指标达标的需求,但也确实反映出银行资金紧张,而对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资金成本将越来越高。这无疑将加重企业的压力,进而对中国经济带来下行压力。”一家国有银行产品工作人士表示。

监管围剿热钱

    此次三中全会后发布的《决定》中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一提法所释放出来的改革信号,被视作激发我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对于未来两个月热钱的流动情况,“鉴于11月三中全会的正面影响及中国经济温和复苏趋势的延续,预计未来两个月热钱净流入的态势仍然会持续。”朱坤毫不掩饰。

    严峻情况下,监管层开始频繁阻击热钱。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44号文严查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贸易融资行为,防范异常外汇资金跨境流动。至此,一场阻击热钱的战斗再次拉开序幕。

    外管局44号文强调,企业贸易外汇收支应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要求银行完善贸易融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并加大对银行、企业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44号文要求,要区分不同情形,分别以外汇非法流入、非法结汇、非法套汇或逃汇定性处罚。银行、企业有关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过,黎友焕不认为外管局新规能抑制热钱。他的逻辑是,目前不少银行开设“内保外贷”业务,有的甚至将之设计为理财产品揽储,而企业则可以套取两地利率和汇率价差,这种情况由来已久,而且在近年来境内外利差扩大背景下,这种业务可以说是如火如荼。

    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亦看来,通过银行业务渠道,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极为隐蔽,这增加了外管局对热钱流动监控的难度。

    对此,外管局局长易纲表示,应避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和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资本流动的冲击;同时央行也应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这些因素,以便稳妥应对。

    以央行为例,于12月2日正式披露《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其核心是通过两个账户一个单元,即居民和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和分账核算单元,将自贸区内资金和境内区外资金相隔离,区内资金的跨境双向流动放宽,但资金跨区流动仍存在管制。

    “中国央行日前发布的‘自贸区30条’中,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创新,分账核算系统与央行境内账户管理系统相互独立,利于防范‘热钱’借自贸区流入境内。”海通证券认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的建议是,要预防和降低热钱对中国经济的伤害,需要在“疏”、“堵”两方面下工夫;其中,可以加强外汇管理和资本管理,有的放矢地采取一些交易数量上的限制;继续严厉打击商品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以此降低市场通胀的预期;对产业资本也要立法和制定规章制度,打击那些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