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5000万《功甫帖》真伪悬疑

严葭淇 2013-12-25 23:03:00

  本报记者 严葭淇 北京报道

  2013年9月19日,知名艺术品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功甫帖》;3个月后的12月21日,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上海博物馆的书画鉴定专家认为,该拍品并非苏轼真迹,而是晚清“双钩廓填”的伪本。此结论一出,立即引发外界热议,身为当事者的刘益谦和苏富比,更在第一时间加入了这场“真与赝”的口水战。目前《功甫帖》真假尚无定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博物馆作为首家发声民间收藏拍卖的官方博物馆,或许将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产生蝴蝶效应。

  真品还是伪作?

  作为知名艺术品藏家的刘益谦,对于艺术品的购买向来大手笔。今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天价斩获苏轼的《功甫帖》,自然令业界瞩目。果然,3个月后的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3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向媒体表示,苏富比的这件《功甫帖》拍品不是苏轼原作,也非原作钩摹,而是晚清“双钩廓填”伪本,钩摹自晚清鲍漱芳辑刻的《安素轩石刻》收录的苏轼《功甫帖》拓本,因此拍品中存在不少“匪夷所思的用笔和笔触”。“双钩廓填”又称“双钩填墨”,是唐宋时期用来保护原迹、临摹学习书法的方式,该方式在刻帖成风的晚清,成为坊间作伪制造书法赝品欺世牟利的主要手段之一。

  《功甫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给友人郭祥正(字功甫)的告别信,为长挂轴,书面共9个字,繁体排行两列为“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3位专家表示,他们是在对史上利用“双钩廓填”制造赝品进行深入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苏富比《功甫帖》是伪作结论的。在今年9月19日纽约苏富比开拍前,他们研究过苏富比的图录,预展阶段也看到了这件拍品,发现疑点诸多,由此进行了细致考证。专家们还向媒体出示了他们认为的赝品出处——鲍漱芳的《安素轩石刻》收录的苏轼《功甫帖》拓本和苏富比拍卖图册上的《功甫帖》拍品的对比图,并从书艺、鉴藏印、骑缝章等诸多方面,指出苏富比《功甫帖》拍品,其实是远逊于《安素轩石刻》拓本的钩摹本,并表示该钩摹本制作时间,“可定于道光四年(1820)至同治十年(1871)之间”。

  “钩摹本非出于自然书写,故书法审美的诸多要素如墨韵神采、节奏韵律等皆无从谈起。细辨《功甫帖》钩摹本,其中出现了大量非人工自然书写而产生的石花、斑点、圭角、棱角状等莫名甚至匪夷所思的运笔与笔触。如‘轼’字的勾(上提处),‘谨’字收尾的横均能看到纰漏——原本属石刻、拓本自身局限与特点的细节,大都在《功甫帖》钩摹本中尽量落实了。”专家们更进一步表示,书法是笔墨与纸张的艺术,石刻则是刀锋与刻石的关系,刻工有高下之分,拓本好坏又涉及拓工、装裱等因素。诸多不确定因素叠加,造成了石刻及其拓本无法完全还原书家自然书写时的浑然天成,而钩摹本又从石刻拓本中钩摹而出,书艺自然差之千里。

  值得一提的是,钩摹苏轼书法,史上早有先例。在上海博物馆馆藏中,专家们就找到了晚清李佐贤(1807-1876)《书画鉴影》中著录的《苏米翰札合册》中的苏轼《刘锡敕》和《功甫帖》两件伪本,其作伪时间、作伪手法与苏富比《功甫帖》拍品毫无二致。而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和研究重地,馆藏有苏轼的《祭黄几道文卷》、《答谢民师论文卷》等多件重要书法真迹。专家们并表示,将发表学术文章,对他们为什么认定苏富比《功甫帖》拍品是伪作,进行更加详尽的说明。

  买家拍行均受伤

  三位专家的“伪作”言论一出,立即让身为当事者的买家刘益谦和苏富比“很受伤”。“我不是钱多、人傻。买苏东坡的东西,这么大一个名声,如果稍微有争议,我都不会去碰这样的东西。”刘益谦表示,竞拍前他曾请书画专家鉴定过该书法,并无真伪之疑。在看到三位专家的质疑后,他立即联系了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程寿康向他表示,该拍品见于张珩《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徐邦达赞其“神采飞扬”,是为“上品”。随后,刘益谦又回应称,苏富比将成立特别小组,邀请全球顶级专家就《功甫帖》的真伪进行研究讨论。22日下午,苏富比也在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坚持《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称未收到上博的研究报告,并保留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

  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部主管张荣德也向媒体坚称,他经手的《功甫帖》是真,他称苏富比将针对上博研究报告做出回应,解释鉴定理由,但目前尚无明确时间表。23日,刘益谦通过新浪收藏发表声明。声明中,刘益谦语多讥讽,多次“感谢”上海博物馆“如此关注一个私人收藏家的收藏行为”,并催促其尽快公布《功甫帖》的研究报告。媒体报道,刘益谦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电话采访时表现得非常委屈:“上海博物馆公开对藏家和藏品做这样的事,这肯定是第一次,我不能接受;我花了很多钱买这幅作品,并把它带回中国;如果你们认为这是赝品,那你们早就应该告诉我;他们现在却在背后中伤我。”而《功甫帖》并非刘益谦藏品第一次被外界质疑。2011年,刘益谦以6540万美元的天价在中国嘉德拍下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后,一名艺评家声称该画是伪作,刘益谦至今未支付价款。据报道,《功甫帖》拍品目前已运抵上海自贸区艺术品保税区,处于托管状态,尚未缴税。刘益谦计划明年以借展形式在刘益谦和妻子王薇组建的“龙美术馆”展出该拍品,而经由保税区出入境并借展将规避艺术品高额关税。而《新民晚报》最近一篇文章的爆料,让事件更加扑朔迷离,“有知情人士向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透露,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研究过一件文革抄家得来的《功甫帖》,经过研究考证,发现是赝品,于是退回给物主,后来听说此物被带出境外,可能流入美国,但目前也无法确认。”

  可能永久存疑

  截止到记者发稿,该事件已告一段落。最近的期待,应该是上海博物馆公布的研究报告。苏富比方面组织的全球顶级专家的鉴定结果,应该不会太早出台。一般来说,民间藏家的拍卖和收藏行为,作为官方博物馆的专家,本没有必要置评,类似事件以前也无先例。也许正因为第一个被“吃螃蟹”,刘益谦才感觉受伤严重。而相关媒体则认为,上海博物馆研究人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恪守职业道德,在当下艺术品市场赝品横行的背景下,及时公开自己的研究结果,对于整个艺术品市场,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而业界对《功甫帖》拍品真伪认定也不抱乐观,虽然程寿康在被质疑后随即表示,将组织全球顶级博物馆专家,尤其是中国书画权威对此件《功甫帖》进行鉴定,如果结果与上海博物馆的结果相同,苏富比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妥善处理该事情。但业内人士认为,全球专家得出权威结论,本来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何况还要与“上海博物馆的结果相同”,更难上加难。因为在中国书画鉴定中,即使可通过著录等方式判断,但专家的主观判断占据了重要位置。而西方专家对于中国书画艺术品,并没有文化熏陶的天然优势,顶级专家对于同一件书画作品的意见更分歧巨大,即便全球的顶级专家悉数到场,对于《功甫帖》的鉴定也不会水到渠成。也有网友建议,使用X光或碳14等科技手法进行鉴定,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不大可行。

  其实,《功甫帖》作为一件知名的书法艺术品,单从书艺的角度是可以看出几分端倪的。知名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夏彦国撰文说,“我对书法和苏轼作品没有什么研究,但是该作的优劣还是能看出来一点。仔细看苏富比的这件作品,难以相信苏轼能写出这样的书法来。”至于“有的甚至播报说这件作品是经过张珩和徐邦达两位鉴定专家鉴定过的。可是前者1963年去世,而后者也于去年驾鹤西游了”。他在微博中惊道,“难道托梦给藏家了?”著名佛像、青铜器鉴定专家季崇建也在微博中表示,“此帖确实存疑,但即便钩摹亦一古字迹,总非新仿。上博三贤论帖有道,然书圣王羲之存世之作亦多钩摹之本,不亦视其如真迹一般。钩摹有优劣之分,时期之分,由此可见价值。民间收藏重在精神,藏家自云钱多为上,尔等再作点评,或为多此一举。”一名为“俟明”的网友称,“如果上博三位研究员观点站得住脚的话,对拍卖和收藏都是重大打击。从发现钩摹本出处,到鉴藏印、骑缝章露出破绽,再到钩摹苏字有先例,上博三位研究员的考证是严谨的,这本《功甫帖》极有可能是赝品。看来对专家的鉴定,甚至是泰斗的认可,我们不可盲从。”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财经评论员、制片人项立平则认为,目前谁对这件东西发声音,最好都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撇清利益关系。这件东西的露面和征集和张荣德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张荣德第一个跳出来回应作品为真,无论真假,都不明智。圈里的很多事,利益太大了,动辄就是5000万!

  “近些年国内的大量民间资本开始介入到艺术市场,最近又喜欢去国外‘淘宝’,但是他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夏彦国认为,“文物回流这几年一直主要是靠民间在推动。抛开其他原因,私人藏家买回文物,即使是投资,也是值得鼓励和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