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
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菜市场帮人卖白菜,名牌大学毕业生感觉自己好歹也是有身价的人,卖白菜也应该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拥有上等白菜的卖主,决定以猪肉的价格出售。结果还真引来一大堆土豪的哄抢,白菜一扫而空,最后,卖主家里存的白菜也卖掉大半。这位学生拿到了大把的工钱,还有额外的很多奖励。大学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是,他打破了市场生态平衡,天天买菜的市民不干了,白菜怎么能卖猪肉价呢?市场一片哗然,监管层坐不住了,决定要处罚这种哄抬物价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这个大学毕业生就是中金公司,他保荐的奥赛康高价发行和巨额套现引起了轩然大波,卖了67倍市盈率,远超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更重要的是老股东套现32亿元,这是融资额的3倍;奥赛康事件激怒了管理层,导致了一轮新股发行询价的核查风暴。保荐机构和发行人确实害怕了,担心不仅融不到钱,甚至可能还上不了市,这个时候,一定是优先保证上市为目标。监管层暂时制衡了市场的贪婪,但这件事直接转向另一个极端,询价比的不是谁出价高,而是谁出价低,因为90%以上的高价都被发行承销商剔除。
证监会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限制新股发行三高的决心没人怀疑,但通过打压发行价格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愿望很难实现,因为新股发行按照市值申购,中小投资者基本没有机会申购到新股,即使申购到了也微不足道。证监会还会背上干预市场自由定价的指责,很容易回到行政管理市场的道路。监管层夹在发行人和投资者中间是很难找到一个合理价格平衡点的,这个事情只能交给市场。
这里并不是要反对奥赛康事件的监管,相反,新股路演询价的过程应该向投资者和媒体开放,实行透明监管,就像处理奥赛康事件一样,把承销商、参与询价的机构和报价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奥赛康事件之后,新股发行路演询价更加封闭和神秘,没有预约的机构、参与询价的私募和大户都不断被排除在外,更不用说对普通投资者和媒体开放并接受社会监督了。中小投资者根本无法参与询价过程,都是几家“公”字头的机构、承销商和发行人主导的一个价格,这种局面需要改变。
新股发行增加了存量发行,实际上让老股东实现了一级市场就可以套现,不用等二级市场的禁售期。存量发行存在制度漏洞,没有制约条件,发行人利用规则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是必然的。监管机构叫停奥赛康也很正常,但要形成一个有效率的新股发行市场,投行的IPO定价能力很重要,能否平衡投资者和发行人之间的利益,不能要求所有机构和投资者报价都非常准确,但要防止串通抬价,所以,承销商给出的价格区间引导很重要。
不过,所有这些都不是新股发行制度最核心的问题,中国股市的症结在于有效供给不足。
很多人可能反对,因为股市持续低迷,市场容量是有限的,股票供给多了,会导致市场进一步下跌;另外,企业从来不缺圈钱的冲动,让更多企业上市圈钱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更多人担心实行备案制了,700家公司都不用审批就上市,之后还有等待上市的企业上千家,这会不会冲垮中国股市,让投资者受到伤害?
其实,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如果能冲垮,就不是真正的股市。证监会提出“卖者也有责”,叫停奥赛康的背后体现了监管部门校正中国股市重融资的意愿,即便出现矫枉过正也很正常。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不发行新股或者低价发行新股并不能保护投资者,可能是害了投资者,监管部门背书,通过政府信用为新股发行提供了隐含担保,这会纵容投资者去冒险。
中国股市供给不足的表现是整个社会直接融资比例偏低,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占绝对地位,而股市是整体融资不足,发行个股存在融资过剩,新股发行“三高”问题的根本就是供给不足。过去是按下新股发行三高的葫芦,又会起来打新股热的瓢,现在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高套现的新三高和打新股热潮同时出现。根本症结是审批管制让股市有效供给不足,大量增加新股供应发行三高才会下来,打新股热潮才会自动退去。有管制的地方就会出现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
股市就是一个菜市场,供给充足,消费者才能获益,而不是替消费者挑选一个便宜又好的白菜,这个事情应该交给消费者自己来决定。既不要强调股市的融资功能,也不要强调股市的投资功能,股市就是一个资产定价和交易的市场,监管层的责任是维护市场公平,监管规则的执行,惩罚不守规则的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关心市场的投资回报,形成企业上市融资的制度制约。
从宏观层面讲,国家、企业和家庭负债率都在攀升,资本化承担中国经济转型和提高整个社会资本金的重任,有助于化解未来债务风险。从微观层面讲,果断推行备案制,放开企业发行上市管制,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创业难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让有创新精神的人得到投资者资金的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投资者的选择多了,利益才能真正得到保护。因为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企业上市越多,价格越低,投资者获得的分红回报率越高,股市的中国梦才会实现。(作者为本报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