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益上海报道
新年伊始,钢贸领域并没有迎来自己的开门红,反而是在上海新近发生的两起案件,将这个积弱已久且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行业再度推向风口浪尖。数十起银行追债钢贸商的诉讼纠纷密集发生,多数在上海的银行分行或支行卷入其中,其中钢贸界的“大佬”肖家守及周华瑞均牵涉其中。
从昔日银行的“座上宾”,到被纷纷追债的“弃儿”,钢贸行业从2012年年初开始便遭遇了漫长的寒冬,时至今日,两年时间已经过去,逐渐沉默的钢贸商将迎来自己的“诉讼年”。
诉讼案爆发
马年刚刚开始,但是对于钢贸行业来说,却仿佛正在经历末日般的黑暗,而一切的导火索正是钢贸界的两位“大佬”。
拥有两座钢贸市场的“钢铁大王”肖家守旗下近10亿资产被查封冻结,随后,另一个钢贸大佬,周宁上海商会会长周华瑞也同样遭多家银行的诉讼,涉事案件多达十余起。
据了解,2008年后,通过盘根错节的金融借贷、担保与反担保,沪上地区的钢贸行业获得了大量融资。此后钢价暴跌,大批钢贸商陷入巨亏,无力偿还到期的银行借款,因提供了“担保”,肖家守旗下多个公司被诉连带赔偿。而周华瑞的情况也与其非常相似,今年3月至6月,他将遭遇民生银行、光大银行、邮储银行和兴业银行在上海不同区域的支行起诉,诉讼案件多达22起。
据统计,截至2013年上半年,仅在上海地区各级法院开庭审理的钢贸商金融借款案件就超过600起,曾经繁极一时的钢贸生意逐步走向崩盘的边缘。“几乎每周都有和钢贸商有关的诉讼案件,大多和联保互保模式有关。”一位上海的法院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记者随后走访了上海大柏树、松江等多个钢材市场,数年前进进出出排成长队的运输卡车早已没有了以往的阵势,停车场里的豪车也少了许多,而钢材市场内更是一片萧条,业务员大多无事可做,往年忙于场内调度的工作人员,也显得较为悠闲。
“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车进来拉货,去年一年也没收到多少出门证,总数都没有以前一两个月收的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场里一些老板早都已经走了,有些是因为欠了钱,还不上,连夜就跑了。现在还坚持在这个市场里的,都算情况还不错的。”
根据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全国近20万家的钢贸商中,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钢贸商都处于危局之中。而造成危局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钢贸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联保互保”,这个曾被周宁人称为“抱团取暖”的经营方式。
所谓联保,就是几家钢贸企业联手,相互为贷款提供担保,不论哪一家出现还款艰难,其他几家都要代为还款,但是联保的钢贸商之间却又极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家钢贸商资金链出现问题,就会将另外几家也拖下水。而此次两位钢贸界的“大佬”,之所以牵涉如此多的诉讼中,正是和这种“联保互保”模式有着密切关系。
心态大多是煎熬的
实际上,就算是目前还坚守着的钢贸商,心态大多也都是煎熬的。
“情况从2011年年底开始就不好了。”在上海经营钢贸生意的胡某告诉记者,“2012年开始,价格不断往下掉,银行这边也在不停地收紧贷款,那个时候靠降价销售,还能勉强维持,没想到,现在银行的贷款越收越紧,有时候好不容易还上贷款了,还要担心新的贷款银行会不会及时批下来,天天都过得很紧张。”
根据胡某透露,现在身边还坚持做钢贸的朋友已经所剩无几,大多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没法维持经营,现在自己也正在考虑是否还要坚持下去。
“在这个行业里干了很多年,倾注了很多心血,实在不愿意就这么放弃了,但是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也是事实,如果大环境没什么变化,坚持下去也的确很艰难。”经历了钢贸从红火到没落整个过程的胡某向记者透露了他的无奈。
“钢贸刚刚火起来的时候,我也刚进入这个圈子,那个时候银行天天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从他们这里贷款,没想到过了几年,情况就完全反了,面临各种各样的限制,现在要获得贷款,只能去抵押不动产,但是抵押率要比正常的抵押贷款低很多,利率上也会更加严苛。”胡某说。
据了解,即使是此次钢贸地震中心之外的浙江省,也同样收紧对钢贸放贷的管控。与此同时,近日中信银行也召开临时股东会,将2013年度不良资产核销额度从原来的20亿元猛增至52亿元。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透露,新增的不良资产主要就是2011-2013年间形成的钢贸行业不良贷款,最突出的是上海为主的钢贸。采取同样措施的还有民生、建行、交行等。
“从2012年开始,我就只在做找贷款和降价销售这两件事,不然根本经营不下去。”胡某告诉记者,“这个行业完全是被人做坏了,老老实实做生意,顶多亏一点,根本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这样严重的情况,把钱扔进房地产,甚至去放高利贷,这样怎能不出问题,出了事就跑路,甚至跳楼,整个行业氛围被搞得一团糟。”
抄底机会来了?
伴随银行的围追堵截,整个钢贸圈的规模也正在不断缩水。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钢贸商聚集地,仅大柏树地区就聚集了近4500家钢贸商。“现在我所在的这栋办公楼里近七成的钢贸商都已经走了,许多新建的钢材市场也都纷纷倒闭。”胡某告诉记者,尽管钢贸商的总数一直没有权威统计,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钢贸信贷方面的缩水则更为明显。据上海福建商会、宁德市上海商会和周宁上海商会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海各商业银行向钢贸企业贷款余额为2100亿元,而2012年度,这一数字紧缩为1500元,2013年这个数字只会更少。
“2014年将是钢贸风险最终大面积爆发的一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日前对外表示。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行业分析人士则告诉记者,今年类似的钢贸诉讼案件将会越来越多,钢贸商之后,许多中小规模的钢厂或许也难以幸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当前萧条的环境下,钢贸行业也并非一潭死水。据了解,目前在上海的松江钢材城内仍然有新近搬入的商户,有的看中这里和市区相比的低租金,而有一些则是搬来新注册的浙江籍钢贸商。
“一些钢贸商认为现在的行情已经触底,未来能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所以反倒在这个时候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不过,这其中大部分自身实力还是比较雄厚的,不然很难有魄力在这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内扎根立足。”上述分析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