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402212223383.jpg

秦皇岛港,等船的日子

冯庆艳 2014-2-23 17:17:00

本报记者 冯庆艳 秦皇岛、北京报道

  “去年年末煤价连涨10周时,神华中煤明明有库存却捂煤惜售,贸易商想买也买不到,现在港口堆满了,贸易商却不见踪影了。”一位秦皇岛煤炭贸易公司老总王军(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感叹。

  以前围绕着秦皇岛港遍布着大小几百家的煤炭贸易公司,如今却绝大部分销声匿迹,本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很多贸易公司已经人去楼空、改头换面了。

  残酷的现实是,不仅港口内堆着座座煤山,从上游煤企到下游用户都“煤满为患”,缘何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港口的煤炭库存疯狂飙升,而煤炭价格再次从年前连涨翻转为连跌的“过山车”命运?去库存已成为2014年煤企、港口的首要任务,而连连攀升的进口煤到底在此次去库存运动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拉煤的船终于来了”

  2月18日,一座座煤山有序地排列在秦皇岛港务集团六公司堆场内,庞大的煤炭传送机器如一条“贪吃蛇”般张着漏斗样的嘴巴不停将大秦铁路运来的煤吃掉。

  当天,本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港口堆场内不仅有神华中煤、同煤、伊泰等煤企的煤,还有国电、大唐、华能等电企的煤,“如今港内大型煤企与大型电企的库存几乎各占一半。”一位秦皇岛港务集团生产部门员工对本报记者说。

  自2月6日至15日,港内煤炭库存从809万吨上升到841万吨又跌落至802万吨,但连续十天库存超过800万吨的警戒线,这种情况仅在2012年水电充足的5、6月份以及2013年的3月出现过,而2月10日,北方四港口(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天津港)库存也逼近2200万吨。

  而去年12月末秦皇岛港库存还在450万-505万吨之间,今年1月,短短一个月内,秦皇岛港库存飙升了250万吨,曹妃甸港也飙升了200万吨。

  “船终于来了。”11月18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中心研究员赵梦琳如是感叹,“但来得还远远不够。”

  2月16日,秦皇岛港到港拉煤船舶38条,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分析师孟海告诉本报记者,当天环渤海四港库存1700多万吨,装煤船舶才40多条,每条船背负的库存就有40多万吨,而每条船装载能力最大才5万吨。

  去年11月,秦皇岛港到岸装煤船舶130多条,去年12月上旬还延续11月形势,而到中旬则降为六七十条,下旬更是降至40多条,春节刚过时达到20多条。

  “应该说情况正在好转,春节后装船量每天仅四五十万吨,2月16日装船达七八十万吨,但不否认其中一部分是疏港压力带来的船。”赵梦琳如是说。

  现在不仅码头变仓库,且煤企和下游用户也都堆满了煤。2月17日孟海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山西省内的煤企库存高达3000多万吨,四大港口1700多万吨,下游沿海六大电厂为1400万吨。

  虽然下游工业陆续开工,需求有所上升,但对于高企库存来说却是“杯水车薪”。

  近日,不少山西煤企老板亲自跑来秦皇岛,放下昔日的身段主动找到了王军谈新的合作模式,希望煤企出煤、贸易企业出运费,将煤炭运出销售后先将运费返给王军,最后再给煤企,对于煤企来说,赚多赚少似乎不重要了,“煤老板不再等客户上门,而是主动来找客户。”王军说。

   “正常情况下下游电厂的库存以15天比较合理,现在普遍都在30天以上。”赵梦琳说。

  自2月16至19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从781.5万吨降至745万吨,虽然降至警戒线之下,但依然在高位徘徊,下游需求好转的速度依然过慢。

  更重要的一个反映是,煤炭行业景气与否的一个缩影是贸易商的活跃度,然而这却让人颇为失望。

贸易商多半收手

  秦皇岛当地几乎人人都知道,前几年靠煤炭贸易发家的老板们大手笔买海边别墅或豪华楼房,给儿子买法拉利,给追星的女儿为和国内大牌明星吃一顿饭一掷几十万元,对于犯错的孩子则以“这个月只给两万元的零花”作为惩罚手段。如今却有多半贸易商撤离这个让无数人“一夜暴富”的行当。

  2月17日至2月20日,本报记者多方实地调查发现,以前秦皇岛东港附近有几百家煤炭贸易公司,还有更多根本就没有办公地址的做港口平仓生意的贸易商,如今大半都销声匿迹了。在煤炭交易大厅里颇为冷清,一天都难见到几个贸易商。

  而春节前夕,煤价跌跌不休之时,很多贸易商不敢将煤囤到年后,于是纷纷割肉卖煤,“彼时指数为595-585元/吨,仅卖了530元/吨,最低还有500元便割肉卖掉了的。”某煤炭贸易商告诉本报记者。

  在王军公司,本报记者巧遇到一个来自浙江的煤炭贸易公司老板张总,“煤炭贸易是微利,现在港口做平仓交易仅赚3-5元/吨,做电厂也就8-10元/吨。并轨后煤价都透明了,倒卖空间越来越小了。”他说。

  浸淫煤炭贸易24年之久的张总常常怀念,“煤炭业最辉煌的时候是2008年,彼时贸易商每吨可赚200元。”

  库存风险也越来越大,王军的公司虽有国企背景,还有煤炭上下游一条龙体系,但也吃过多次亏。煤炭运到港口找不到买家,不仅港口费用高企,而且堆存费在一个月后会不断翻番,一年半载的不拉走,甚至堆存在港口的煤炭也就变成港口的了,“因为煤炭都抵堆存费了啊。”王军如是说。

  王军与张总都表示,现在还在做的贸易商们“学乖了”,几乎都是先找到买家才会发货。

  而且回款风险越来越大。江阴一家煤炭贸易公司副总感叹道,“除电厂外,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等这些都负债累累,勉强度日,怎么有钱给你呢?虽要求先打款后发货,可实际过程中很难操作。”

  煤炭贸易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今银行收紧了对贸易商贷款,通过其他方式融资成本又太高。

  王军说,除了观望的,更多贸易商选择了收手不做,他们撑不住了,纷纷选择转行了,比如进入环保业、开饭店等,干什么的都有。现在贸易商是拼实力和资源的时候,以前那种谁都来“倒煤”的时代过去了。

  王军的企业虽然颇有实力却也感叹“生意难做”,春节后至今仅走了一条船,而以前最好时一个月可走20多条船。

  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刘冬娜说,今年开年不利,如今依然“有价无市”,预计今年上半年看不到利好,属于持续恶化的局面。

  赵梦琳告诉本报记者,如果市场正常,贸易商应该比较活跃,很容易在涨时拿到煤炭,在跌时也能出手,而如今贸易商却是“最悲催的一批人”。

进口煤涌入成怪圈

  2月19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于562元/吨,环比再度下降9元/吨。这已是自去年末煤价连涨十周后,以1月8日首度较上期下跌的610元/吨为开端,进入连续六周下跌的“过山车”命运。

  据了解,神华、中煤、同煤、伊泰等几大煤企的煤炭占了秦皇岛港的60%以上,而中煤的进出口公司在秦皇岛的分支机构离秦皇岛港煤炭调度指挥中心仅一两百米之隔。

  去年末煤价连涨十周,当时贸易商是“想买煤买不到”,现在贸易商是“不想买却到处是煤”。

  库存高企背后,下游需求保持低迷,空泊现象增多,更不能忽视的是,进口煤已然成了高库存和价格走低的一个重要推手。

  去年7月神华中煤在煤价攀升时大降价,之后的10月中旬却开始抬价,造成煤价连涨十周,这在外界解读为神华中煤在试图通过大降价逼退中小煤企后,为与几大电厂的长协谈判筹备砝码。

  煤炭专家李朝林告诉本报记者,国内煤炭涨价给了进口煤涌入的机会,以华能为首的沿海六大电厂和贸易商在去年11、12月份加大了对进口煤的采购,由于进口煤到岸周期在一个月左右,所以上两个月进口煤数量陡然飙升。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中国进口煤3590.9万吨,同比增加17.5%,进口均价为每吨507.2元,下跌13.1%。去年12月份进口煤量达3552万吨。

  自2009年开始,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煤炭进口量分别为1.26亿吨、1.66亿吨、1.82亿吨和2.9亿吨。

  2013年中国煤炭进口3.3亿吨,同比增加13.4%,创进口量历史新高。

  “以华能为首的沿海六大电厂在煤电谈判中以进口煤为筹码,国内煤价上涨时,进口煤便有了成本优势,自然进口煤就涌入国内,而这又进一步压低了煤价,于是进口煤便开始大幅减少,而后煤价又开始上涨,如此循环往复,已经成为了一个循环怪圈。”孟海说。

  煤炭专家王云认为,“这波煤满为患80%原因是进口煤闹的。”

  外界分析认为,年前神华中煤等人为操控市场,但是如今却以与华能签署的一季度568元/吨的长协价完败电厂,属于“自讨苦吃”。

  这在王军眼里却有另一番看法,“虽然比预期少了21元/吨,但煤企与电厂都会按照上一年全年的价格平均值来确定来年的长协价,如神华年前不抬价则合同价会更低,而华能也没完全如意,其预期是要到560元/吨甚至更低。”

  不过,自2014年2月15日起,煤炭铁路运价从0.0751元/吨公里上调至0.089元/吨公里。孟海告诉本报记者,这让煤炭成本平均增加10元/吨左右,去年北方四港的煤炭吞吐量达4.5亿吨,如此大的量这部分成本无法避免,这对煤炭企业有着直接冲击,因为,在这种低迷市场情况下,这部分成本不可能转嫁给下游用户。

  孟海分析,铁路运价上涨政策,让原本没有优势的进口煤的优势明显,等于进口煤市场马上打开了。

  孟海说,虽然进口煤年年攀升,但依然只占国内需求的不到1/10,且主要影响沿海地区煤炭价格,成为几大电厂的谈判筹码,并不能取代国内煤的地位。

  不过,“煤炭的量增多,如下游消化不了、上游又没办法停产减产,就会拥堵在煤炭企业、港口码头以及下游用户等各个环节中,这已经成了一个难解的题。”孟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房东”也煎熬

  2012年12月12日,秦港股份(03369.HK)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继大连港、天津港、厦门港之后的大陆第四家在香港上市的港口企业。而公司股东多为同煤、大秦铁路、中国海运、首钢等合作伙伴。

  秦皇岛港务集团目前运营三大港口,分别是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

  秦港股份1月22日发布公告显示,2013年,集团煤炭吞吐量为2.4亿吨,占整个集团业务的66.81%。以港口分类,秦皇岛港、曹妃甸港、黄骅港三者的吞吐量依次为2.6亿吨、0.69亿吨、0.33亿吨,占集团整个吞吐量的比例依次为72.3%、18.78%、8.92%。

  而2009~2012年上半年,煤炭占集团总吞吐量的比重分别为68.50%、72.25%、72.28%和71.52%。可见,秦港股份的主营高度依赖煤炭。

  “港口主要靠中转盈利,如果库存过高且存放时间过长,对港口盈利是有影响的,港杂费中堆存费很低,每天仅0.2-0.3元/吨,所以港口更乐意大煤种进港,煤质比较好,中长协兑现也比较好。”上述秦皇岛港务集团内部人士如是说。

  自2010年至2012年以及去年上半年集团总收入分别为51.1亿元、57.3亿元、62.5亿元及33.9亿元,同期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分别为11亿元、10.6亿元、14亿元以及12亿元。

  从历年吞吐量和业绩来看,毛利率较高的煤炭中转业务在秦皇岛港业务并未有所提升,加之因环保压力造成的“西港东迁”,未来还有可能萎缩,而公司上市募资近50亿元也主要用于曹妃甸港和黄骅港新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