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403040942573.jpg

海外二胎,你该了解的代价

黄嫀淓 卫悠 2014-3-4 14:21:00

   
     48 岁的王显成是一众朋友眼里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代表。他25 岁白手起家,30 岁小有资产时结婚,次年儿子王世廷出生。妻子比他小8 岁,勤劳肯干,婚后就在家照顾丈夫和老人,还要兼顾王显成的弟弟和妹妹的家庭,因此留给王世廷的时间不多,忙起来就把他交给老人照顾。王显成专注于事业,对家事从不走心,连王世廷的生日都记不住。他唯一关心的是儿子的学习,十来年父子间的交流也止于此。

  王世廷从小很怕父亲,见他就躲。但随着他慢慢长大,越来越渴望父亲的关注,于是他拼命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这让王显成感到很有面子,因此从不吝惜给儿子零花钱。

  王显成原本没想再要个孩子,可是前些年老朋友失去独子的伤心欲绝和对接班人的担忧,让他重视起这件事来。但根据政策,他不具备生二胎的条件,正好当时一些朋友在办移民,考虑之后,他也决定出国生一个。42 岁时,二儿子多多在美国出生。

  多多的到来,仿佛一下子唤起了王显成做父亲的意识。多多出生后的半年,王显成留在美国亲自照顾他,他学会了给多多换尿布、喂奶,半夜哄多多睡觉,甚至参加了一个育儿班。多多回国后,他减少应酬,尽量不喝酒,聚会上开始和朋友探讨多多将来的教育问题。多多喜欢吃什么奶粉、什么时候睡觉、哪个机构的月嫂保姆更好……他都清楚。

  就在王显成觉得人生美满的时候,王世廷出问题了。他的成绩直线下滑,不爱回家、不听大人的话、打游戏、旷课、花钱如流水。王显成责问王世廷,王世廷一声不吭,气得王显成给了他一记耳光。王显成想不明白,13 岁时他能有时间读书多不容易,作为老大,他除了帮家里做事,还要照顾弟弟妹妹,父母骂两句、打两下再正常不过了。王世廷怎么这么不懂事?王显成的妻子也抱着多多,说了王世廷几句。

  自此之后,王世廷更加不理弟弟了,仿佛当时高高兴兴在国内等候妈妈和弟弟回国的人不是他。弟弟一走近他,他就躲开,弟弟摔倒了他像没看到一样走开。父母骂他,他才应付一下。时间一长,弟弟也不愿找他,有时还趁父母在时故意打他。只是王世廷的成绩没再下滑,在家很少说话。

  多多两岁时,作为美国公民,他要回美国换《中国旅行证》。鉴于多多将来要经常出国,也出于多多成长等方面的考虑,王显成决定让已经获得绿卡的妻子带多多回美国,让他在美国长大。多多无法理解疼爱他的爸爸为什么“不要”他了,初到美国半年,他经常哭闹,身体也不好。王显成心疼不已,可也只能常在中美间往返。他本想让王世廷也去美国接受教育,王世廷死活不愿意,他只能作罢。

  王显成没在纽约华人区安家,加上妻子文化程度不高,对多多的教育有些力不从心。多多在美国长到5 岁,脾气越来越大,他不愿回中国,也不愿学汉字,王显成软硬兼施也不行。王世廷则按照王显成的要求成长着。兄弟俩一年难得见一面,而在一起时,多多总是说英文,王世廷保持沉默。

  王显成打算让大儿子继承他在国内的事业,小儿子继承他在国外的资产,将来两兄弟相互照应,共同拓展他开创的事业,可是现在这种状态却让他深感无力。

海外二胎为了谁?

许映凌 资深心理咨询师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了深圳的“港宝宝”现象。前几年,深圳许多夫妻到香港生孩子,现在这些“港宝宝”陆续到香港上学,但从一开始他们就遇到了很多问题:“港宝宝”们要比其他同龄孩子早起,花两个小时去学校;在学校里,他们很难融入本地环境,因为本地孩子知道他们是从内地来的,只在香港上学而已。现在,很多“港宝宝”的父母后悔了,有些父母将孩子转回深圳上学,为此又不得不多缴各种费用。

  海外二胎和“港宝宝”问题的本质一样。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但很多父母并不明白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所以无论是本案例中的海外二胎还是“港宝宝”,孩子都是受害者。

  这应该引起相关家长的深思:海外生二胎到底是为了什么?家长是否充分考虑过孩子的需要和感受?确实,对很多人来说,海外身份拥有很多现实好处,但为此付出的种种代价可曾考虑过?夫妻不得不分居两地,孩子从小就产生被遗弃感,而且这些孩子在海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难以融入当地环境等问题,这些不利于家庭的完整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不是父母有什么就给什么,父母应该学习了解孩子的需要,耐心地陪伴着他们成长。

  从父亲角度看,王显成在养育孩子、给孩子“规划”人生时,一直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和现实考虑,而不是家庭和孩子的需要。这是中国男人的常态,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太多概念,而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对问题。这并不是说孩子出现问题都是父亲的责任,但父亲这个角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大儿子王世廷的问题就是在他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造成的,而不全是因为弟弟的出现。小时候,他没有得到父亲的爱和关注,长大后他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父亲的欢心。当他好不容易获得父亲的关注时,弟弟的出生又把这份关注轻易地抢夺走了。在这种情况下,王世廷很难接受弟弟。

  孩子一出生就有情感上的需求,在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通过自己努力去博取父亲的爱是非常有伤害的。这让他感到父亲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他自己是不值得爱的。这就可以理解,王世廷为什么后来成绩突然下降并出现情绪问题。又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王世廷很难对其他人付出爱;而爱的得到和失去,又让王世廷心生恐惧,意识到爱是不稳定的。

  二儿子出生在王显成的中年,四十多岁是男人的心理转折时期,这时男人可能会突然发现,以前所追求的一切并没那么重要,后悔给家庭的时间太少,并因此产生新的追求。多多的出生立刻唤起了王显成心里埋藏的父爱,于是,他采取一种几乎“吞噬”的方式来照顾多多,想把孩子完全“吸”过来。这是另一种极端的做法,不管多多是否出生在海外都会出现问题。

  多多从出生就受到父亲的关爱,他也习惯了这样的关爱,两岁时去美国等于强行把他与父亲分隔开。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在3 岁前不应该与第一照顾者分离,否则会使孩子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多多到美国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就是对被遗弃创伤的反应。这种创伤极易对他以后的亲密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王显成的“计划”很美好,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背离他的初衷。在任何亲子关系中,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要想孩子健康成长,父母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要先成长起来。

  建议王显成夫妇反思自己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并确定人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这会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家庭和教育方式。此外,王显成也要反思自己与妻子关系的质量,在孩子教育的认识上是否有冲突,因为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影响。要对已然固定的思维和生活模式做出改变很难,但并不是没有可能,用心去改变,孩子会感受到。如有需要,可以请心理咨询师介入。

公平地对待两个孩子

付小平 亲子教育专家,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把孩子温柔地推开》等作品

  从出生开始,一个人的发展就沿着自我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这两个主要方向不断前行。儿童的自我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社会性发展主要是与父母及亲属、兄弟姐妹和同伴之间的互动。

  案例中王世廷在多多出生后的一系列变化并不让人意外。大多数老大在弟妹出生后都会感到失落和难过,甚至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老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不寻常的举动引起父母的关注。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恰当,兄弟姐妹之间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对于二胎家庭来说,父母需要把握一个关键原则,就是对两个孩子公平对待,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当一个新宝宝出生时,父母要尽可能地对第一个孩子保持高关注和高情感水平,让老大感受到父母的爱并未减少;尽可能维持老大之前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让老大感觉到弟妹的到来并未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尽可能少地干预孩子之间的冲突,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如果父母对每个孩子都采取温暖和关爱的教养方式,并与每个孩子都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孩子之间就容易融洽相处。

  很明显,在多多出生之后,王显成把过多的关爱投入在他身上,完全忽略了大儿子的感受。对于以学习成绩吸引父亲关注的大儿子来说,这个打击是巨大的,他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时,内心产生的不仅是失望,还有嫉妒和恐惧。从理论上说,父母往往会对第一个孩子寄予更高的期望,会给他施加更大的压力和责任感,甚至会安排好他的人生。王显成就是这样对待王世廷的,甚至也用类似的方式安排多多的生活。但无论老大还是老二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不属于任何人,也不能依靠任何人,只能和其他人一样一步一步、曲曲折折地走向成熟。如果父母真爱自己的孩子,就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不要试图去霸占他,而应该扮演好陪伴孩子长大的父母角色。

  为了让两个孩子和谐相处、更好成长,王显成夫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处理两兄弟冲突时,父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旁观者和调解者,尽可能不参与孩子之间的争吵或打闹,在冲突比较激烈的情况下,中立地接纳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并公平地进行调解。

  其次,不要随便比较两个孩子。父母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关爱,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谁比谁表现更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都要做最好的自己。

  再次,鼓励孩子的积极表现。当孩子之间学会了互相照顾和关爱,并对同胞表现出一些非常友善的言行时,父母需要鼓励和肯定他们的积极表现,甚至进行适当的奖励。

  最后,创造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机会。不论两个孩子的年龄相差多少,父母都要为他们尽可能多地创造一起玩耍、积极互动和友好交流的机会,增进手足之情,比如经常陪孩子们外出旅行、一起运动和玩游戏、让老大力所能及地照顾老二等。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