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40305213211.jpg

兖煤阵痛

冯庆艳 2014-3-6 00:45:00

  本报记者 冯庆艳 北京报道

  昔日以海外大手笔扩张和母公司国内非煤产业并举而著称的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兖州煤业),在连年扩张后,煤炭行业大环境的低迷正在成为压垮它的“一根稻草”。

  去年海外控股子公司巨亏46亿元,这与母公司非煤产业一起成为了兖州煤业的“包袱”,即使四地上市也难掩其颓势。3月4日,《华夏时报》记者多方调查求证得知,刚任职半年左右的母公司兖矿集团新任董事长张新文和总经理李希勇正在开启一场改革,但是多年积重难返、颇受多元化拖累的兖州煤业能否涅槃重生?

  海外巨亏46亿元

  继去年上半年以亏损24亿元被冠以“亏损王”之后,兖州煤业(600188.SH)再迎厄运。

  2月28日,兖州煤业公布了境外控股子公司兖煤澳大利亚公司2013年的全年业绩,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该公司税后利润亏损8.32亿澳元,折合人民币约46亿元,而2012年该公司盈利3.75亿澳元。

  此外,兖州煤业预计2013年度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比2012年同期减少超过90%。而201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158亿元。

  对此,兖州煤业董秘办公室一位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因这段时间是业绩报告公布前夕,所以不便告知原因。

  煤炭专家李朝林对本报记者说,大环境低迷和汇兑损失应该是兖州煤业海外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早在去年上半年兖煤澳洲公司单汇兑损失一项就达31亿元。而煤炭大环境也持续恶化,截至2月28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报收77.18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下跌0.12美元/吨,国际三大煤炭港口煤价已持续3周在80美元/吨以下。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分析,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企业在行情好时过度扩张、步伐过快,加之内部管理水平跟不上、“国企病”严重,导致坏行情成了压垮这个煤炭大鳄的“一根稻草”。

  然而如此窘境之下,兖州煤业海外扩张并未“急刹车”。不仅兖煤澳洲公司一处价值1.2亿澳元(约合6.62亿人民币)的新项目正在寻求政府批准,而且去年全行业已经陷入不景气局面、投资者纷纷逃离时,兖州煤业的管理层还计划投资6亿澳元以便在5年内将澳大利亚煤炭业务的产量翻倍。

  据了解,兖州煤业是煤企海外扩张产值最大的企业。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海外布局,先后收购了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以及菲利克斯、新泰克、西农普力马等项目,其中33亿澳元并购的菲利克斯资源公司成为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最大的一宗收购案。

  “煤炭黄金时代已经彻底终结,兖州煤业的出路是压缩产能、提高管理,而非持续扩张,否则吉凶难料。”林伯强告诉本报记者。

   

  国内多元化折戟 

  与兖州煤业在海外仍然逆势持续扩张相比,母公司兖矿集团的非煤产业却多半遭遇集体折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兖矿集团就确定了发展“煤与非煤”两大产业的路线,之后的2000至2013年期间,兖矿集团在海外不断攻城略地,国内也不断进行多元化布局。

  在2000年至2010年是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兖州煤业以及母公司兖矿集团颇为风光无限,不仅有多个上市融资渠道,而且煤炭业盈利颇丰,大手笔投资自然“不差钱”。

  于是如今兖矿集团形成五大板块(煤业、煤化、东华、物业、电铝)产业布局,然而在多年的实战后他们都陷入连年亏损或面临倒闭的局面。兖矿集团煤化公司旗下主要由鲁南化肥、国泰化工和兖矿国际焦化等公司构成,但是据了解,该公司2013年亏损13亿元左右,而自成立后累计亏损近80亿元。

  一位兖矿集团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不仅煤化公司变身“吸血鬼”,而且集团去年上半年五大板块之中仅一个板块微利,其他四大板块皆亏损,甚至有的板块负债率高企,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

  本报记者多方求证得知,兖矿集团的多元化不仅仅有上述五大板块产业,还曾在北宿开办养猪厂、高岭土厂,在济宁开鸵鸟厂,投资至少1亿元以上,而如今却多半倒闭关门了。

   从侧面佐证兖矿集团内生动力不足、盈利板块很少的是,企业产值规模与盈利规模比例非常之低。数据显示,2013年,兖矿集团产煤8340万吨,同比增长9.49%,营业收入105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预计盈利3亿元。

  动刀非盈利业务

   去年7月,兖矿集团董事长王信和总经理李位民双双辞任,这在业内被看做因企业经营不善所致,而新上任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为张新文和李希勇,从那开始张李二人便开启了兖矿集团的改革。

   3月4日,兖矿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各子公司都在执行公司总部要求的部分企业关停或剥离的命令。去年底兖矿集团忍痛将曾被内部誉为煤化工人才“黄埔军校”的鲁南化工所持有的25%的股权在交易所挂出转让,试图彻底退出这家持续亏损的企业。还有电解铝厂也遭到向外“承包”,以甩掉“包袱”。

   与此同时,在总部要求下,公司下属企业还在进行着部分职工内退、分流以及下岗的行动。所谓“人员分流”就是位于山东的公司职工将有一部分被调往陕西榆林未来的能源公司,此次将被“分流”到陕西榆林的员工预计达到近800人。

   显然,兖矿集团领导试图将原来凌乱无章的多元化产业战线收缩,深化以海外煤炭和国内煤制油为主的业务来拯救困难重重的企业,然而,遗憾的是,未来能源公司的煤制油项目却至今还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而且未来前景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