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轻视到敌视
有趣的是,在余额宝刚刚推出时,银行根本没有大敌当前的感觉。当时《CM华夏理财》的记者在采访一些银行高管时,不少人都觉得余额宝的推出对银行的打击是很小的,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一位股份制银行零售部门的负责人甚至信誓旦旦地说:“银行在我们国家的信誉度很高,况且余额宝利益增长幅度和银行的基金利益增长幅度是一样的,所以大家依然会选用银行来购买基金。”
仅仅过了半年,发现存款余额大幅缩水的银行就意识到了危机来临。于是,久经风浪的银行开始陆续打出凌厉的组合拳。
2月 21日,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发表了博客《取缔余额宝!》,接着,中国银行业协会考虑出台相关自律规范文件,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为同业存款。
有行业人士分析,虽然余额宝将原本 0.35%的活期资金成本和 3.75%的一年期定期的资金成本抬高到 8%左右,但是银行这两项存款来源本来就处于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大部分的储户都会选择年化收益率在 5%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如果算上理财产品零售模式产生的运营成本,银行的资金成本并没有推高多少。
动摇大银行根基
既然如此,银行为什么一定要咄咄逼人选择围剿余额宝呢?
“其原因在于余额宝的商业模式动摇了银行的根基。”一位银行业专家这样回应《CM华夏理财》。
众所周知,银行是依靠息差交易活着的。业内一般采用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作为还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国内银行业,其净息差应该比国外同行更具优势。然而奇怪的是,中国内地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与利率不受管制的海外同业相差并不大,和美国银行业的差距比较明显。
净息差本来就不高,又被余额宝截走两个点,难怪银行方面拼了命也要围剿余额宝。不过,既然余额宝的商业模式是吸纳银行客户的资金,再打包成协议存款存到银行吃利息,为什么银行自己不做这门生意?
实际上,银行并非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尝试。2013年 12月,平安银行旗下的理财产品“平安盈”悄然上线。工行浙江分行推出 T+0产品天天益,交行也拿出了一款名为“快溢通”的类似产品。到了 2014年,各家银行的类似产品更是层出不穷。不过,这些产品都没有取得像余额宝那样的成功。
一位资深的互联网金融专家这样解释原因:余额宝的成功源于阿里系产品庞大的流量支持。换而言之,在互联网世界里,余额宝好比是一家开在繁华商业街上的店面,本来街上就人来人往,进店买东西的客户自然也多。相比之下,银行版的“余额宝”就像开在穷乡僻壤的小店,门可罗雀经营惨淡。
银行无法成功复制余额宝的另一个原因是阿里系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投资 -消费”的封闭型场景。用户只要进入这个系统,就能满足绝大部分的日常需求,这是银行版余额宝绝对做不到的。唯一能让银行挽回失地的办法就是提高活期存款利率。除此以外,就连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都无法抵御余额宝对于银行存款余额的侵蚀。
结构设计形成的监管红利是余额宝领先竞争对手的最后一个原因。作为在线支付持牌人,支付宝接受央行监管,而天弘基金作为基金公司接受证监会监管,自始至终,余额宝都是以基金在线销售渠道的形式接受监管,这种结构有效隔离了运营风险。
监管表态不取缔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监管部门的央行必须站出来表态了。借着出席政协会议的机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潘功胜和易纲三位全国政协委员一天之内被追问四次,均表态鼓励互联网金融,不会取缔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并将加强监管。
周小川称,过去没有严密的监管政策,未来有些政策会更完善一些。“现有的政策有的不全面,个别的有漏洞,有的地方竞争上不一定公平,这都会通过改善来促使健康发展。”
潘功胜提出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监管缺失,监管主体和监管规则不完善,在监管上不统一;二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互联网金融要鼓励创新与发展,同时要完善和规范监管。
易纲则提醒:“作为商业银行和一般性储户,不论是对金融机构开发的投资产品,还是针对普通储户的投资产品,首先应该对其投资的实际产品性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投资。”
随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上午在任期内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余额宝挺住了?
虽然已经获得了监管层的支持表态,但摆在余额宝面前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当下具备的优势正一点一点消失。
首先是流量优势。虽然银行的网络渠道流量比不上阿里系,但国内不是没有流量比阿里系高的互联网公司,百度系和腾讯系在流量方面丝毫不亚于阿里系。尤其是腾讯手里也有在线支付的牌照——财付通。一旦腾讯携手京东的传闻落实,腾讯系抗衡阿里系最后一块短板也得到补齐以后,两家的贴身肉搏势必更加激烈。何况在专业人士眼中,京东的金融创新性远远高过余额宝。
其次是制度红利。虽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目前只放开了贷款部分,但是存款利率终究会有放开的一天。美国货币基金发展的经验表明,在利率管制条件下,比存款更具吸引力的收益率是货币市场基金能够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一旦利率市场化进程结束,货币市场基金的明显优势就不复存在。余额宝美国版最终关门大吉就是前车之鉴。
当通胀缓解、利差收窄时,美国货币市场基金 (MMF)增速便放缓甚至出现负值。实际上余额宝已经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余额宝二期的推出实际上就是在调整资金的投资期限,然而这种未雨绸缪的尝试并没受到市场的认同,反应不算太好。可以预见的是,当利率市场化进程完成以后,银行到时推出的现金管理型账户产品必将缓解储户“存款搬家”的意愿。
而随着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重视,监管红利在未来一年内消失更是大概率事件。不难预见,即使最终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余额宝可能也将失去现在一家独大的地位。如果百度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前,货币基金市场应该是 BAT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货币基金现在的风光势必成为明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