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风起于青萍之末。楼市转向的信号或许已经从资本市场的异动中露出了蛛丝马迹。
3月24日,深圳市福田区皇岗商务中心17楼,当记者来到汇联金融服务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票代号8030)的总部办公室时,这里已经空空荡荡。公司员工透露,目前除了一些行政部门,各业务部门几乎全部解散。
“一笔失误,白干三年。”从汇联离职的一位投资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该公司刚因秦皇岛项目损失9000万元,目前公司业务被迫暂停,业务人员几乎全部解散。
据多家房地产金融服务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机构投资资金已普遍封杀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项目,而此前已进入的项目,面临进退两难格局,今年下半年到期偿还不了的情况可能会陆续出现,三四线城市烂尾项目也将增多。
秦皇岛生死局
“公司业务已经暂停,除了有些产品没到期需要留人打理外,做业务的好几十个人都清退了。”一位已经离职的汇联员工告诉记者,由于汇联投资的河北秦皇岛项目到期,开发商偿还不了,汇联需要给投资人先兑付本金和利息共9000万元,事后才能处置抵押物。
“现在对三四线城市完全不感兴趣,进去基本上死路一条。”该离职员工透露,由于该项投资损失巨大,汇联的股东之间对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产生了严重分歧。在今年1月28日前,汇联发行了投向云南昆明海运房地产公司的2000万元债权后,业务全面停顿。
记者调查发现,汇联在2013年5月份发行的安鑫系列17、18号产品,投向正是位于秦皇岛的开发商中皓德大集团,其中,17号产品融资3600万元,抵押物为德大名下金舍德圆项目的4号楼在建工程以及4个车库,18号产品融资3500万元,抵押物是金舍德圆5号楼、6号楼在建工程。
然而,这笔7100万的融资,对德大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据资金募集说明书介绍,德大在秦皇岛的在建项目有5个,拟建项目还有5个,均涉及拆迁改造。
资金缺口巨大,过度投资让德大资金链陷入断裂。秦皇岛当地房产中介小蒋介绍,5个在建项目中,除金舍德圆外,其余4个项目从2012年开始就处于停工烂尾状态。
德大集团内部人士对外表示,德大在秦皇岛域内的开发项目,主要存在拆迁户补偿安置、房屋延期交付、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破解德大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尽快盘活资产,回笼资金。
而德大抵押给汇联的是金舍德圆4、5、6号楼,总建筑面积约为4.38万平方米,评估价值2.25亿,抵押率为32%左右,若房产可以成功拍卖,汇联损失并不大。
但实际上,2010年开盘的金舍德圆在通过汇联募集资金时,抵押物早已对外出售,售楼款已被德大耗尽。
小蒋告诉记者,目前该盘已经交房,虽然房产证未办下来,但业主们已开始进驻装修。而德大在建项目的大部分房子已对外售出,资金回笼有限,因此,汇联只能等着德大集团破产重组清算后,看还能拿回多少。
此前秦皇岛曝出有项目6折甩卖房产,当地供过于求的房地产让项目陷入困境。据了解,目前秦皇岛市政府已经主导接手德大集团的烂尾项目,其中河北省第一大房企隆基泰和公司已同意收购金舍汤河东岸项目,目前还剩3个项目没人接盘。
资金封杀三四线
汇联秦皇岛项目投资失败,三四线遍地是“鬼城”、“空城”,降价的城市此起彼伏,楼市负面消息满天飞,让房地产信托、基金圈内风声鹤唳,在3月24日召开的深圳房地产私募基金论坛上,各类金融机构普遍看空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谁都不敢碰了,经济不行,需求有限,楼盘销售是个问题。”某基金公司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只做一二线城市。
德信资本投资经理高山透露,目前广东省除广深、东莞、珠海、佛山、中山几个珠三角核心城市外,其它三四线城市全面封杀,整个湖南、贵州的任何城市都不会投资。
在银行全面收紧信贷时,风险已渐行渐近。“今年5、6月和年底有几只产品到期,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某大型私募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此前信托、基金投资的项目很多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现在银行收紧了信贷,若市场不好,房子卖不出去会很麻烦。
汇联投资的项目大多就位于二线边缘城市如昆明、宁波,以及张家界、衡阳、河源、秦皇岛等三四线城市,面临的风险也较大,最终发生违约。汇联曾公告,投资于宁波强人置业的5000万元和河源市鸿大投资集团的4000万元,到期均无法偿还,最后只好延期。
力汇基金执行总裁陈宇也对记者表示,他们不会投资三四线城市,风险较大,主要是四个一线和二线省会城市,还有经济实力较强的2.5线城市,连中山、佛山这类房地产市场不稳定的核心城市都不会投。
华信基金房地产基金管理人鲁威表示,在风控上、区域的选择上,最近密集地进行了两次调整,重新画了圈,进一步调整了可进入的城市,全国缩减到大概40个城市可以进行选择。
“目前找我们融资的项目很多,但是我们看上的很少,现在市场资金紧张,融资的利率很快又要提高了。”陈宇称,由于基金成本大多超过20%,一般大房企不能接受,基金投资的项目主要是二流房企,这就需要提高对项目风险把控的能力。
“现在三四线很多融资的项目已经很难募集到资金,即使是政府回购的保障房BT项目也靠不住。”上述私募基金公司人士直言,很多区级、县级财政实力较弱,第一还款来源又只是项目建筑公司的收入,即便项目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但通常没有签订回购协议,可能建完后投资方五年十年都拿不回资金。
当前,信托和基金正普遍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原来已经投资的项目到期若还没建完该怎么办,若继续注资支持项目建设,最后房子卖不出去,投资机构会被拖死,若不注资,项目又将面临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