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学光 北京报道
3月27日,在泛海建设(000046.SZ)的八届二次董事会上,15名董事一致同意将公司的全称由“泛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同变更的还有公司的经营宗旨——取消了“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业”一项。
公司名称和经营宗旨从此没了“建设”,这只是表象。
当天,公司董事会通过了一份重大决议,将以现金收购的方式并入大股东和二股东持有的民生证券共计72.999%的股权,收购完成后,民生证券的净资产占到泛海建设净资产总额的将近一半,但净利润却不到十分之一。
投资者弄不懂的是,为何当初预期注入到另一个上市平台的民生证券,忽然转向注入到了地产上市平台?相对于毛利率超过50%的原有房地产业务,将这样一个相对低收益率的券商资产注入又意欲何为?
不是给房地产业务输血
“我们不会把民生证券的定位改为给房地产业务输血,作为上市公司的一个融资通道,要单独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未来和地产、战略投资一起成为公司三足鼎立的产业。”泛海建设董事长韩晓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5年泛海建设在地产业务上的资产规模也就是1000亿的规模,但是作为金融业务来说,“做到1000亿的资产规模应该还是很快的。”
正如韩晓生的乐观一样,市场显然也是预期乐观的,3月28日当天,公司股价一字涨停。
对于净资产达到32.61亿元的民生证券,泛海建设并没有选择传统的增发方式,而是直接以现金收购。
按照泛海建设在公告中披露的信息显示,此次收购的价格将不超过泛海建设净资产的50%,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泛海建设的净资产为92.36亿元,折算下来也就是收购价将不超过46.18亿元。
从客观上来看,这个价格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有些低估。
就在不久前,方正证券对民族证券的收购案当中,方正证券给民族证券开出的收购估值是1.98倍的PB,而根据当时财务顾问方面给出的可比区间,目前市场上对于中型券商的估值水平应该是在2倍左右,而小型券商的估值可以达到2.7-3倍左右。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所公布的2012年行业排名,民生证券在总资产和净资本上的排名分别为第54位和57位,位列中游,与民族证券相差无几。因此,如果根据可参照的估值水平,民生证券的定价应该超过60亿元,而如果按照泛海建设预估不超过46.18亿元的估值,对应的PB只有1.42倍,显然是有些低的。
尽管从估值上来看,民生证券似乎定价偏低,但是从泛海建设的角度来看,这笔收购的代价不菲,因为泛海建设使用的是被房地产企业视为最珍贵的现金。
根据泛海建设在28日披露的最新年报数据,公司截至2013年底账面上的现金是49.46亿元,如果考虑公司同时还要拿出10亿元认购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再加上公司需要预留的流动资金,显然,泛海建设为这次收购还是需要筹集资金的。
再来看拿巨额现金收购来的民生证券的资产,去年其净资产收益率只有3.1%,而同期泛海建设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13.31%,这么看来,泛海建设似乎是收购了一块低效率的资产。
那么,对于泛海建设来说这块资产究竟是买贵了还是便宜了?对于这个问题,韩晓生笑了笑说道:“别看现在地产业务的体量很大,但是和我的岁数一样,50多岁了,而金融业务虽然现在的盈利性还不是很好,但是总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也看好他们未来的成长性。”
泛海不再“建设”的背后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市场就已经传出民生证券即将上市,而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注入到泛海建设大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控股)手中的另一个上市平台民生投资(000416.SZ)。
1月28日,民生投资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泛海控股、泛海能源、民生证券、泛海实业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拟收购北京民生典当有限责任公司不超过95%的股权,收购民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不超过100%的股权,收购民生期货有限公司不超过40%的股权,收购民生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不超过6%的股权。
在收购的名单当中,唯独没有涉及民生证券的股权,但是投资者并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预期,认为民生证券注入到民生投资这个泛海控股的金融平台只是早晚的事。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泛海控股最终决定把民生证券注入到了泛海建设这个房地产业务平台上。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背景,3月下旬,证监会连续放行了几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借壳方案,市场认定房地产在资本市场上的再融资将就此放开。而与此同时,由于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放贷并未出现放松的迹象,因此,房地产行业也都在观望整个融资方式的转向。
对此,韩晓生并不认为直接融资放开对于房地产业务的再融资会很快地显现出作用。
“外界之前就是一个猜测,我们从来没有就此做过表态,事实上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么打算的,民生投资的主要定位就是中小金融。”韩晓生对记者表示,“这几天有好几拨人在给我介绍一些小银行的投资项目,我都介绍给民生投资了。”
至于为何到现在才把民生证券注入上市公司,一方面的原因是此前市场对于地产业务和证券业务的估值评判相差悬殊,另一方面也与去年民生证券在IPO业务上出现问题有关。“现在整个市场的情况都发生变化了,民生证券的处罚也已经做完了。”
记者在和泛海建设高管的沟通当中注意到,尽管外界对于公司注入证券业务还不了解,但是泛海建设在未来的战略定位上还是非常清晰的,不管是将“泛海建设”更名为“泛海控股”,还是确立“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的三驾马车发展模式,实际上泛海建设的目标客户还是当初发展商务地产的那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