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的西北端,坐落着一个绿白相间的蜂巢状椭圆形体育场。这个名为贝拉里奥的球场将是巴西世界杯期间一个重要的比赛场地,届时这里将承办5场比赛。
绿色的草坪、红色的座椅以及白色的隔离栏让整个体育场显得井井有条。一切似乎正在步入正轨。然而这只是一个侧面,当镜头延伸至体育场外时,周边堆砌着瓦砾的空地,仍然屹立着的脚手架以及还未拆除的施工帐篷让这里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工地。
这还不是贝拉里奥球场最糟糕的一面,由于场馆建设资金超出预算,无法完成国际足联所要求的包括媒体中心、赞助商赛事期间使用场地、球迷欢庆广场等一些临时附属设施建设,阿雷格里港政府表示有可能会退出承办世界杯比赛。
这种窘况并非只发生在阿雷格里港一个城市身上,距离巴西世界杯开幕仅剩2个月,承办世界杯比赛的12座足球场却还有3座仍未竣工,其中还包括开幕式的举办场馆——科林蒂安球场。
资金缺口成为了巴西政府在世界杯开赛前最头疼的问题。此前,巴西政府决定斥资73亿雷亚尔用于修建体育设施,随着工程的展开,这一预算数字已经膨胀了近4倍,然而与此相对的却是,巴西的经济增长却由申办之初的7.5%,萎缩了一半还多。而发生在巴西——这一拉美第一大经济体身上的窘境,折射出了拉美目前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繁荣过后何以为继。
“去制造业”后遗症
4月3日,巴西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11%,这已经是巴西央行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连续第9次加息。在此轮加息周期中,巴西央行共上调了375个基点利率,从而开启了巴西历史上最长的一轮紧缩周期。
在GDP预期仅为2%的状况下加息,巴西政府更多的是出于无奈。目前巴西正在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困扰,农作物的大幅减产正在进一步推高已经处于危险边缘的通胀。自2010年以来巴西国内通胀率一直在高位运行。根据巴西最新的季度通胀报告,2月巴西通胀率上涨到了5.9%,前一个月为5.65%,这主要是受到食品和饮料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1.11%推动。巴西央行预期未来两年时间内,通胀率不会跌至4.5%的目标区间中值。巴西央行的紧缩周期也许远未结束。与巴西一样,包括阿根廷、委内瑞拉在内的拉美国家也同样正在遭遇通胀困扰,更糟糕的是,这些国家还在经历着更低的经济增长,从而在通胀面前表现得更加无措。“大宗商品的上涨为我们带来了经济繁荣,然而这种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正是拉美经济的症结所在。”世界经济论坛拉美事务负责人马利索·阿尔盖达·德·巴利亚斯说。
拉美自然资源丰富,是铁矿石、铜、锌、镍等金属原材料的重要产地,这一天然属性在赋予了拉美成为世界重要原材料出口市场地位的同时,却也“挤占”了拉美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尤其是过去十年,由于新兴市场对于原材料进口的旺盛需求说导致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更是强化了拉美国家建立“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型的信心。根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拉美各国央行的数据汇总,拉美国家经济高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已经占到拉美国家对外贸易的3/4。拉美主要出口国家2012年公布的出口数据显示,阿根廷66%的出口产品为大宗商品,巴西为64%,哥伦比亚为77%,智利为89%,厄瓜多尔为90%,秘鲁为86%,委内瑞拉为98%,而墨西哥最低为24%。与之相对的是制造业占GDP比重的日益下降。以巴西为例,巴西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巴西制造业产值仅占GDP总量的13%,而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一比重一直维持在30%之上。同样幅度的下滑也出现在了阿根廷、智利等国的身上。美国波士顿大学国际关系系副教授凯文·加拉格尔估算认为,近年来拉美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三都是大宗商品的贡献。对大宗商品出口的严重依赖让拉美经济增长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波及。当本轮大宗商品繁荣周期接近尾声之际,拉美经济的好光景也正在随之远去。IMF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负责人阿莱杭德罗·维尔纳表示,2014年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预计为2.6%,是除2009年外,近十年来最差的表现。2004-2011年,该地区的平均增长为4.3%。
除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之外,拉美对于大宗商品的依赖还给其经济健康、经济安全埋下隐患。
“美元”陷阱
汇率对于出口导向型国家来说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武器”,然而,一旦这种“武器”的开火权旁落,便会对其造成巨大伤害。而美联储所启动的量化宽松政策却凭借美元霸权在某种程度上对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形成了“绑架”。
从2008年11月的宽松政策第一次启动,到2014年3月美联储第一次明确退出宽松日期,拉美主要国家的货币呈现出了剧烈的波动态势。据巴西圣保罗联合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2008年底到2010年6月,雷亚尔的升值和贬值幅度均位于全球首位。从2010年年底至2013年,雷亚尔的升值到贬值的转换周期由过去的2年缩短为了现在的平均4个月。
随着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的脚步逼近,全球资本的回流使得拉美国家货币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贬值风暴。2013年巴西雷亚尔贬值了近15%;智利比索贬值约5%,进入2014年货币贬值幅度更加惊人,1月阿根廷政府一次性让比索贬值20%;2月委内瑞拉本币玻利瓦尔贬值45%。从理论上说,贬值可以刺激这些国家的出口,但同时也会提高这些国家的进口成本。货币贬值幅度一旦超过一定标准,还会破坏这些国家的经常账户平衡。
拉丁焦点共识预测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拉美地区的34个国家中,90%的国家都存在贸易赤字,其余没有贸易赤字的国家是因为其贸易量没有准确数据。而其中,一直以“模范生”面目示人的巴西也在2013年出现了13年来的第一次贸易逆差,而且逆差总额已经逼近800亿美元,占到其GDP的4%。在贸易赤字不断增加的同时,历史上曾经给拉美带来危机的——债务问题——也再次浮现。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2014财政全景》报告显示,2013年拉美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平均约为31%。虽然在经历了80年代的债务危机之后,拉美国家开始着手积极改善各自的财政状况,但是高福利与大基建项目还是让政府不得不以借贷支付。而为应对通胀所采取的加息政策,也让拉美国家的私营部门更倾向于从海外借贷资金。由于汇率波动和本币贬值,这些借贷大多数是以美元定价。
在拉美最重要的五个债券市场中: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在过去五年中共计发行了5360亿美元的债券,而其中以美元计价的债券占其总数的一半还多。而外部负债的增加通常会伴随着对外汇融资,特别是对美元融资的依赖,而这种外部流动性一旦枯竭,拉美国家就有可能会再次跌下悬崖。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的导火索正是美联储的突然加息。
对单一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是拉美国家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危机后就已经得出的共识,然而大宗商品出口所带来的繁荣周期弱化了这种改革的动力,如今相同的情境再现,拉美是会重蹈历史,还是重写历史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