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庆艳 北京报道
从一封举报信小范围流传至今,仅短短10天时间,引发了煤炭市场的诸多关注。而对此事颇为重视的神华集团已经展开调查,并称结果很快水落石出。
举报信中所提及的一条买通、作假、套利的较为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已经持续一年多,而且造成国有资产流失9亿元左右。“其实内外勾结违规套利的现象已经成为煤炭贸易商能否盈利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圈里多年来公开的秘密了。”一位煤炭行业资深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神华纪委介入调查
带给整个煤炭行业颇大震撼的那封举报信4月1日揭露,浙江部分中小型煤炭贸易商不惜花重金买通神华集团运销公司和煤炭检验机构的相关人员,以低卡的神华煤价格购买到高卡神华煤,从而牟取巨额利润。
10天过去了,部分贸易商违规套利事件目前仍在持续发酵。
神华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关于神华下属公司内部员工被买通作假一事,公司非常重视,在知晓此事后就立即成立了调查组下到该公司进行调查,目前仍在调查之中,不过相信结果很快就会揭晓。
不过,目前对于举报信中通过将检验报告贴出的方式佐证华邦燃料便在这个黑色产业链之列,华邦燃料公司总经理张一鸣4月10日对外回应称,“那是诬陷,公司已经通过了神华的调查。”
虽然神华集团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并未出现过类似情况,但是,煤炭市场专家李朝林告诉本报记者,煤炭贸易中恶意化验、违规设关卡等等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如果打点一下,有的将4800大卡的煤炭化验为5200大卡,如果没有打点,则可能将4800大卡的煤炭化验为4600大卡,煤炭价格主要是通过发热量来结算的,这一升一降,就是400大卡,销售价格就能差出几十元,倒霉的煤炭贸易商就只能是欲哭无泪。
一位煤炭行业资深人士则对本报记者说,举报信中那些违规套利的操作手段都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了,加上现在煤炭行业不景气,现在有关系和有实力的贸易商才会存活下来,没关系没实力的只能被淘汰掉。
让人关注的是,联合写举报信的多家煤炭贸易商如今对外表示“压力很大,纷纷退出了举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情就此了结。
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如果举报属实的话,神华很可能会有相关人员甚至相关领导受到严厉处罚。重灾区整个销售公司和黄骅港将迎来规模不算小的人事地震。
黑色产业链浮出
此前的那封举报信无意间勾勒出煤炭贸易行业中的黑色产业链。
记者多方求证得知,这封举报信是包括绿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在内的至少6家煤炭贸易商联合向国资委和神华集团递交的,而矛头则指向了以浙江华邦燃料有限公司和宁波丰华煤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浙江部分中小煤炭贸易商的种种不法套利行为,中间则牵扯到神华集团旗下的煤炭销售公司和黄骅港以及煤炭检验机构等各方。
一位举报人士透露了贸易商违规套利的操作手法,即通过大型用电煤央企向神华销售公司采购。依照神华销售公司销售策略,大型电企的采购量大,能享受神华集团十分优惠的长协煤价。而同时大型电企由于自有矿已部分开采、进口煤低价冲击等原因,手头上有多余的长协煤指标需向市场出售。该部分煤炭指标往往是由煤炭贸易商来收购。
一位秦皇岛港煤炭贸易商就对本报记者称,神华煤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弄到手的,有关系的才可以弄到,关系硬的则可以通过一些操作手段拿到价廉物美的煤炭。中间都是隐蔽进行的,所以才说煤炭贸易商不好做。
举报信披露,销售指令由神华北京总部下发至黄骅港后,贸易商花钱买通港口运销人员把某个品种的装船计划热值调高。如下单品种为神混5000,则装船计划下成5300-5500品种。然后,花钱买通取样人员,在采制样中掺配灰份高的煤,然后化验机构通过换样品,做低300-500大卡,化验结果就变成5000大卡左右,费用需10万-12万一船。或者在化验时增加2至3个点的水分,做低200卡,费用5万-7万一船。为了更具隐蔽性,使检查机关在卸货港复检更困难,贸易商甚至花钱买通运销和港口人员,把混煤分仓装后再换样,并做低结算卡值。
经过几个环节的运作,货到南方港口后,贸易商给地方国企留1-2元毛利后回购神华下的销售指令为5000卡的电煤,神华的结算价格是5000卡左右的产品,到了南方港化验就变成了5500卡的产品。贸易商就按略低于5500卡产品的市场价向用户推销。每吨能产生50元以上的毛利。如贸易商想增加销量,以低于正常神华采购价向用户倾销,也至少能保证30元/吨的利润。
由此,一条买通、作假、套利的成熟黑色产业链便浮出水面了,举报信提及该黑色产业链已经持续一年多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约9亿元,更扰乱了整个煤炭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