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始自去年下半年的互联网货币基金热,正在基金发行市场中退潮。
《华夏时报》记者统计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67只基金发行成立,发行总规模853.97亿元,无论是成立基金总数还是发行总规模均是2013年以来最少的一个季度。去年同期,新基金成立96只,募资总额2198.59亿元。其中差距最大的正是固定收益类阵营,尤其是货基单只募集规模下滑明显。
截至4月17日,今年以来共计有16只货基成立,平均募集规模24.26亿元,较去年的38.7亿元降幅达37.31%。值得重点关注的还有,4月以来尚无一只货基成立。
记者统计发现,在货基发行市场渐渐退潮的背景下,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渐渐占据主流。
互联网金融进入“冷静期”
为何互联网货币基金在逐渐趋冷?
华泰证券基金分析师王乐乐认为,这首先是因为近期市场资金面相对较宽松,在一季度末短暂上冲后快速回落,这也意味着当前并非货币基金资产配置的较好时机,如余额宝的投资标的天弘增利宝收益率依然处于下降趋势中;其次,政策上不支持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的制度改变,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位上海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从余额宝开始,互联网基金开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虽然之后基于互联网的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但从产品本质上看均为货币基金,市场容量有限,因此数量增多往往造成单只规模偏小,而“触网”成本在过去一年并未下降,亦使基金公司热情大减。在他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多家基金公司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进入“冷静期”,在黑暗中探索下一步的突破点。
新华基金电子商务部总监王革也向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已进入2.0时代,各类定制化产品需求更为个性化,新华基金也在和互联网公司计划合作新产品,但已经不是简单的货币基金。
不过与货币基金遇冷形成对比的是,在去年基金的挣钱效应显现后,投资者对偏股型基金,尤其是混合型基金的认购热情有所提升。
数据显示,一季度权益类基金共成立35只,募集总规模365.04亿元,这个规模是近一年最多的,体现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略有提升。其中混合型基金迎来大爆发,不仅数目多于股票型基金,且单只基金发行规模也大于股票型基金。
从一季度发行情况看,偏股基金平均发行规模较去年四季度略有回暖。如一季度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为9.96亿份,较去年四季度的7.91亿份要高出25%以上,混合型基金为11.07亿份,较去年四季度的7.10亿份高出55%。
混合型基金募集将加速
记者注意到,进入4月,权益类基金占主导的基金发行趋势还在延续。截至4月17日,正在发行的29只基金中,偏股型22只,其中混合型达11只,保持首位。对照历史数据看,混合型基金占据如此高比例比较少见。
对此,东吴嘉禾混合基金经理程涛向记者表示,这主要和去年以来A股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以及未来新股发行再一次开闸有关。
他认为,在结构市中,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取代仓位成为基金业绩的关键所在。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A股难现普涨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仍将呈现结构市特征,因而,配置相对灵活的混合型基金成为众多公司扎堆发行的品种。
王乐乐也指出,从目前已获批尚未发行的基金类型看,混合型基金依然是重点。他预计随着IPO再次开闸,“打新”主力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募集将加速。
凯石工场基金分析师张慧则表示,在今年宏观经济从过去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以效率提升为主的结构性增长机会的情况下,市场大幅上涨的难度较大,投资机会可能依然是结构性的,而经济转型与改革将会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张慧认为,目前新设立的基金频繁以符合新经济发展方向、受益于转型改革的行业领域作为主要投资方向,从大趋势上来讲,比较契合当前市场环境,但是具体获益情况还将取决于各自对于相应领域个股的选择能力,以及在大盘震荡波动中的灵活性。
上述副总经理向记者强调,其实,基金新发特点也反映了基金公司对后市的看法。总体而言,“沪港通”、优先股等政策对周期类公司股价的刺激可能是挣个“零花钱”,不应对估值修复有过高预期;未来大的收益仍来自成长股。
在长信双利基金经理谈洁颖看来,随着新一波IPO重启,以及年报、季报密集披露,都在刺破中小盘股泡沫,一些缺乏业绩支撑的个股,会出现业绩地雷风险的集中释放;再加上二季度可能是政策真空,市场容易在创业板整体高估值的背景下,出现风险厌恶情绪的集中显现,但她对全年以成长股为代表的结构性行情的判断依然成立,在此过程中会对错杀股票进行积极布局。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杨鹏也指出,随着经济转型深入,转型和成长仍是重要投资主题。未来以成长股为代表的中小板、创业板将蕴含大量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