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影《北爱》火了以后,导演陈思诚不仅成了“影视新贵”,也成了“资本玩家”。他的野心很大,常穿梭于投资人和编剧之间,他坚持艺术,却不疏远商业,谨慎地寻找契机,衡量着各方面的利弊得失。
一部电影让杜雷斯的广告对着长安街播了一个月……男观众说“千万别带老婆去看(这部电影),他(陈思诚)太狠了,把男人都出卖了!”
这部完整讲述初恋、热恋、婚外情、黄昏恋的电影,细致入微地曝光了男人婚外情的种种伎俩,令银幕前的女观众大呼过瘾,男影迷则冷汗涔涔。
这部电影是《北京爱情故事》,是陈思诚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
这一次,他是导演,也是共同投资人。这个容貌英俊、梨涡浅笑的年轻男演员成功地鱼跃龙门,不仅成了“影视新贵”,也成了“资本玩家”。
在各路金主追捧下,陈思诚坦陈,目前正同时孵化多部作品,或许很快,一波“陈思诚”电影将再掀票房狂潮。
不羁的心爱自由
“献给所有曾经逝去、正在拥有或即将发生却从未离开过我们的爱情”,片首的这段告白,宣告了陈思诚的爱情观。
从《北爱》电视剧的高收视率到电影的高票房,陈思诚跻身“新锐导演”行列,一时间人气爆棚。
与很多导演的发展路径不同,陈思诚没有在自己的片子火了之后乘胜追击,推出一系列同题材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他说,“以后不会再拍《北爱》这样的电影了,我最怕重复自己。”
这个水瓶双鱼座的男人,将水瓶的“爱自由”和双鱼的“不走回头路”的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
早在《北爱》电视剧热播时,陈思诚放话:《北爱》不会出续集,“因为我觉得这部戏把我30岁最想说的话、做的事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讲完了。剧里面每个人物所能承载的故事容量也已经饱和了。”
陈思诚当初学表演是想当明星,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体验一种不同的人生,后来转型做导演是因为喜欢自由,在表达的自由度上,导演比演员要宽广得多。
电视剧《士兵突击》捧红了王宝强和陈思诚。此后,王宝强的人气一路高歌猛进,陈思诚则不温不火,同时出名的两个人,反差如此之大,对此,陈思诚只淡淡地说了句,“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吧。”
其实,拍完《士兵突击》后,有很多电视剧都向陈思诚抛出橄榄枝,只是他觉得那些角色都不是特别适合。他说,对于角色的选择标准,他看中两点:第一,接一部有质量的戏;第二,尝试新的角色,不重复。这不仅是选择角色的标准,也是他的人生准则。
陈思诚喜欢尝试新的角色。他说,最欣赏的男演员是张国荣,在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中 ,陈思诚以一段探戈独舞向《春光乍泄》里的张国荣致敬。在《士兵突击》中,他是聪明狡黠的成才;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他是俊美妩媚的罗海涛;在电视剧《北爱》中,他是风流倜傥的高富帅程峰;在电影《北爱》中,他是勇敢、质朴、执着于爱情的陈锋……
投资电影玩得high
又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晚上十一点钟,结束了《CM华夏理财》的专访后,陈思诚匆匆赶到下一站,在一处低调的会所,一位投资人正等待和他展开合作细节的商讨。而在这天下午,他一直和编剧的主创人员在进行头脑风暴。
依旧是那件水磨蓝的牛仔裤,白衬衫。十一点半了,夜色渐浓,院子里的梨花兀自开着,满树绽放的花朵,清芬洒落一地。
自从《北爱》电影火了以后,各路金主扑面而来,令这位新晋导演应接不暇。他意气风发,穿梭于投资人和编剧之间,谨慎地衡量着方方面面的条件,准备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时,抛出下一个重磅作品。
在谈到下一部作品的题材时,陈思诚表示,他会尝试其它的题材,目前有三部作品进入甄选名单,但还未最终敲定接拍哪一部。至于在与哪些金主亲切接触,陈思诚警觉地回避着这个话题,“这是商业秘密,而且还没有最终决定。”
2012年,电视剧《北爱》一经播出迅速走红,聊《北爱》的话题,在年轻人当中似乎已成了一种时尚。很多网友更夸张地打了个比方:如今你没看过《北爱》,就像不知道“三国”、“水浒”……
这部筹备了3年,用3个多月时间拍完,投资3000万元,收获1个亿的片子,不仅让投资人新丽传媒赚得盆钵满盈,陈思诚也挖到了第一桶金。到2013年投拍电影《北爱》时,陈思诚除了担任导演外,他还是共同投资人。这让他在担纲导演时,有了坚持自己原则的底气。“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广告植入我都是在往外推。损害内容的植入我会拒绝。”
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求平衡,作为导演的陈思诚认为首先要尊重内容。“我在乎的不是几十万几百万的广告费,而是品牌商后续的宣传资源,品牌与电影能不能有更强大的互动。”
大的品牌商每年有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宣传经费,为什么不能和电影整合营销,产生更强大的宣传效果?陈思诚看到了契机,并牢牢把握了这一机遇。
电影《北爱》合作的大小品牌客户多达40家,其中大牌商家有凯迪拉克和苏宁易购。为了产生乘法效应,制作了凯迪拉克加强版的预告片,结合《北爱》的宣传片,将植入片段剪辑到预告片中。而苏宁易购所有的门店的吊旗、宣传栏、出入口等,及所有的客流全部投射到《北爱》中。
投资方万达的资源也全力投入,期间万达在全国超过60个城市、在80多个万达广场播放《北爱》的宣传片。
不仅如此,在和艺人签约时,合同均写明了“要配合宣传活动”,甚至次数都有厘定。而在执行时,陈思诚和佟丽娅身先士卒无条件配合宣传,极大地带动了整个宣传活动的落实。
据《北爱》电影制片人李亚平透露,该片整合宣传和渠道资源就达10亿元的规模,刷新了电影商业运作的纪录。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术”的层面,显然是小看了陈思诚。
陈思诚的野心很大,且敢于尝试。他坚持艺术,却不疏远商业。“我用商业的外壳,干了一件艺术的事儿。”陈思诚自豪地说,在电影《北爱》里,嵌入了寓言和童话,隐喻更是无处不在。
虽然《北爱》这部电影的投资花了4000多万,但仅内地票房收入就有4个多亿,加之贴片广告和衍生品的几千万收入,在未统计海外票房和网络版权等收入的情况下,该片的投资回报率就已高达十几倍。不过,陈思诚对此看得很淡,在他眼中,“更看重电影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文化认知、知名度等无形资产。”
结缘佛法找到春天
善于学习,正是陈思诚成功的秘诀。天资聪颖,后天努力,陈思诚将《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和成才两个角色的特征完美结合。
无论多忙,平时他坚持看书、旅游,为创作积累素材。而在读书时,陈思诚俨然是个学霸。
1994年,16岁的陈思诚第一次离开家,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和赵薇成了同班同学。
年少的他还不知道北影、上戏、中戏,只是冲着“明星”二字千里迢迢南下上海。
两年之后,赵薇考上了北影,陈思诚考上了上戏。
1997年,赵薇以一部《还珠格格》红遍大江南北,而陈思诚却因打架被上戏开除,像断线的风筝一样,为了重新回到天空,陈思诚在扑腾了两年后,再次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现在回忆起这件当年“天塌地陷”一样的事儿,陈思诚平静至极,“感觉这是我避无可避的一件事儿。”言语之中似大彻大悟。
他说,当年感觉到自己的无能、无力和渺小,但并没有绝望。但两年后(1999年),他真正感到了绝望。那一年,陈思诚以专业第一名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却因学校“不接受有开除前科的学生”而被拒之门外,“真的绝望了,感觉有可能跟自己一生追逐的梦想永别”,当时刘德华的歌《我和我追逐的梦》一直在耳边萦绕,“表演是我一辈子想从事的职业,失去演戏的机会比失去至爱亲人还痛苦。”
就在陈思诚接近崩溃的边缘时,却由此积累下一些机缘。当时,北影表演系的王劲松老师知道陈思诚的经历后,请他吃了顿饭,跟他讲解了佛法,鼓励他继续考。
“忽然就豁然开朗了,心态也变得特别好。”正是因为这次交谈,陈思诚与佛法结缘,“人生是单行线,感谢所有曾经的发生,我遇到的每个经历,遇到的每个人,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潜移默化,使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哪怕伤害,也让我从中汲取营养,转为优势。”他的话语中透着感悟的味道。
2005年,有投资方找陈思诚演一部关于蚁族的故事,他看完剧本觉得挺烂,聊天中透露了自己也在写剧本,并拿出写了3集的《北京爱情故事》。结果投资人看完之后,跟他说,咱们聊聊这部戏吧。
当电视剧《北爱》在全国卫视热播时,陈思诚的天空亮了。
2013年,同学赵薇凭借电影《致青春》成为新晋导演,票房收获7个亿。第二年,陈思诚的电影处女秀《北爱》票房4个多亿,完成了“演而优则导”的飞跃。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青春爱情戏。
同窗8年后,陈思诚和赵薇再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采访的最后,我们又回到了他的电影梦。陈思诚说,中国的电影市场还处于启蒙阶段,国产电影还没有真正商业化,即电影角色还不具有商业属性。国内的剧基本火一把就完了,没有后续的爆发力。他说,中国还没有类型片,而他将来或许尝试拍类型片。
“以后主要方向是电影,电视剧有特别好的剧本也会考虑。”陈思诚说。
他的微博中有这样一段话:生命是次长跑,成绩只能在终点揭晓。再美好的坦途也难免糟糕的风景,再崎岖的险径也不乏闪亮的画面。路,也许本就一条,决定它名字的,不过是你眼光投射的方向。
有才华、有专业、有人脉、有眼光、有格局,陈思诚要下好大一盘棋,野心勃勃又冷静似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