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央视3·15 晚会,给火了两年的P2P 金融头上浇了一瓢冷水。金玉恒通一案受害人数超过1 万,被骗金额超过100 亿。 虽然从技术上来看,P2P 金融是非常先进的金融模式,但不断爆发的个别平台倒闭和跑路事件,浇醒了国内投资者对于P2P 的疯狂崇拜。毁誉参半之下,在3月28 日举办的互联网金融春季峰会上,业内人士对于P2P 金融项目做了重新的评估。
草根的P2P 金融
和国外的先行者比起来,国内的P2P 金融项目要草根得多。从公司和从业者的背景来看, 大致可以分为4 类:小贷公司、IT 公司、担保公司和传销团伙。从风险上来看,前两者的风险大致相当。
由于受政策限制,小贷公司只能用自有资金提供放贷业务,这极大地束缚了小贷公司的经营能力。而对接P2P 项目后,资金来源的问题绕过了政策红线,针对同一个贷款项目,小贷公司自有资金和P2P 平台募集资金在利率上的差异形成了类似分级债券的结构化设计, 既分散了风险又提高了收益。
从2013 年下半年开始,P2P 机构与小贷、信托等机构的合作明显增多,其中部分P2P 公司还参与了贵州、重庆、湖南等多地的地方融资平台融资项目。这些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融资平台由于募资能力有限,不得不选择与P2P 平台合作。不过类似的融资项目规模至少在亿元级别,产品设计和资金汇集均由信托公司或资产管理机构负责,P2P 只是其募资的通道之一,其角色还停留在浅层次的代销方面,不过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项目一般有商业地产项目做抵押,资金出借利率10% 左右,风险相对较低。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CM 华夏理财》记者,目前P2P 金融行业大概有五成以上的从业者以前是做小额贷款公司的,而老总一级的比例更高,大概有七成。
IT 公司背景的P2P 项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几分荒诞的色彩。受人委托开发一个P2P 线上投资平台,完工后拿着源代码买个域名直接上线。这样的平台最大的问题是项目太少,导致出借人的资金效率偏低。活下来的公司往往也是依靠从小贷公司批发债权。
纯线上的P2P 平台活得更加艰难。2007 年成立的拍拍贷虽然是国内成立最早的P2P 平台,但是一直没能盈利。如果不是凭借“中国第一家P2P 网络信用借贷平台”的名头获得了风投的青睐,恐怕早就难以为继了。而同样专注线上P2P 的陆金所则严重依赖平安银行的高收益项目支持。
P2P 中的恶之花
与小贷公司和IT 公司相比,由担保公司转型的P2P 项目风险明显偏高,至于遇上传销团伙包装的P2P 项目,投资者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担保公司转型P2P 自2012 年始。由于宏观经济的持续恶化,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下滑,原本就利润微薄的担保公司业务量大幅下滑。
根据北京信用担保协会对北京134 家担保机构的统计,2012 年上半年,北京市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额582.99 亿元,同比下降28.07%, 其中新增担保额347.77 亿元, 同比下滑19.89%,新增非融资担保额239.22 亿元,同比下滑37.27%。仅2012 年前六个月北京就有58 家民营担保机构出现亏损,亏损额总计约1.06 亿元。
担保业务全面受阻,民营担保机构不得不各出奇招,依靠担保机构强大的风险把控能力,以及担保以往业务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担保机构选择向P2P 转型。不少担保公司的总经理认为,担保机构的风控能力能够确保这种转型的成功。然而现在回过头来看,成功转型的担保公司只是少数,更多转型P2P 的担保公司或出于习惯,为借款行为提供担保;或开展“自融”业务,从而累积了巨额的坏账。而“资金池”设计又为这些P2P 公司挪用资金提供了便利。一旦资金链紧张,这些P2P平台不得不选择借旧还新来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进一步抬高了平台的资金成本,最终只能选择关门跑路。
传销型的P2P 公司则是P2P 模式在国内金融实践中结出来的罪恶之花。涉案金额超过100 亿的金玉恒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冠群驰骋CEO 刘广东谈到金玉恒通时毫不掩饰地说:“天生的坏人并不多,大部分时候都是不得已做了坏事,但是金玉恒通背后这些人绝对是故意的。35% 的月回报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把客户的钱放到他们那里去,业务员什么都不用做,不到半年个个都能成土豪。这种事情可能么?天下有白吃的午餐么?”
然而就是这样荒谬的事情,竟然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欺骗了几万名投资者,诈骗金额超过了100 亿。面对这种P2P 项目,再谈什么风险控制已经没有意义,投资者只需牢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结合国外的金融实践来看,首先从服务方面,一个安全的P2P 平台应该提供详实的借款人身份验证和准确的信用记录。这也是为什么线下P2P 活得比线上P2P 要好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最大的线下P2P 某品牌,拥有近万人的线下审核团队。这种资源配置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借款人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了资金风险。其次从投资方式上,借款人一定要清楚了解资金的投向,同时用分散投资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拨开P2P 迷雾
谈到P2P 投资的风险控制,首先要远离高危的P2P 平台。在3 月28 日举办的互联网金融春季峰会上,一位与会者公开表示,除去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年收益在10% 至24% 之间属于正常范围,但实际上用收益率区间去衡量一个P2P 平台的安全性并不合理,因为不同的P2P 平台运营能力千差万别。一些新成立的P2P 平台没有品牌,只能用高收益来吸引投资者,即使年化收益率低于24%,其风险依然偏高。事实上,危险是有迹可循的。
骗术一:真假李逵。想方设法和一个知名投资机构或是大型集团建立某种关系,用其商誉为P2P 业务背书,是很多虚假P2P 平台常用的招数。
在被称为P2P 网贷第一案的“优易网卷款2000 万”中,涉案人员就凭借和香港亿丰国际集团某高管的亲属关系,骗取了投资人的信任,达到了吸纳资金的目的。
在金玉恒通一案中,涉案人员声称瑞士百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金玉恒通( 英国) 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进而将金玉恒通包装成一个背景深厚的跨国集团,骗取投资人的信任。因此,一旦有P2P 平台声称自己的股东或是投资人实力雄厚,投资者就要多留个心眼。查一查是否真有其事。
骗术二:虚假投资。很多P2P 平台在创建初期,为了吸引投资者加入,都会将一部分市场推广费用拿出来当成给投资者的回报。虽然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是投资者需要警惕P2P平台的运营者虚构项目。有些P2P 平台运营者虽然没有虚构投资项目,但是存在“自融”行为,这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做平台是P2P 金融最安全的模式,一旦P2P 平台存在“自融”业务,其风险将急剧放大。
除了远离以上这些高危的情况,投资者还需要关注正常运营的P2P 平台存在的风险,包括商业模式的风险、运营能力的风险、技术黑客风险等,另外还需要注意特殊的“地域性风险”。
虽然从行业层面来看,P2P 金融被叫停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各地政府对待P2P 金融的态度有很大的区别,而各地的金融环境也存在极大的差异。这就是产生P2P 金融地域性风险的原因。就过去一年多的情况来看,P2P 跑路最多的两个地区分别是江苏和浙江。江浙两地民间金融非常活跃,也诞生了诸多的老赖。江浙两省近两年老板跑路的事情屡有发生,不久前江苏盐城的“射阳农商行”甚至出现了挤兑的局面。虽然不能断定江浙两地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是否出现了系统性的问题,但是对江浙两省的P2P 平台投资,最好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