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先知 北京报道
万洲国际推迟上市时间,IPO规模大幅缩水引发业内热议。原定4月22日宣布IPO定价的万洲国际(00288.HK)突然宣布,公司拟修改全球发售的条款,缩减全球发售的规模,IPO规模从原定的53亿美元降至最多18.8亿美元。对此,外界的疑问是,双汇国际为何要推迟上市?在大规模缩减募资金额的同时,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万隆及其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是否会随之缩减?
募资缩水上市推迟
万洲国际虽然已经完成路演,但是却不得不推迟上市时间。
4月22日,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万洲国际已完成国际路演,但目前资本市场仍然波动,公司正在考虑计划调整其IPO结构。
据本报记者了解,调整后的新股发行数目,相当于全球发售完成后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10%,调整后的发行将不会包括任何旧股,发售价范围不变,即每股8.00港元至11.25港元,IPO规模从原定的53亿美元降至最多18.8亿美元。
此前的4月14日,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万洲国际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4月15日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公开发售,最高集资411亿港元。万洲国际公告显示,此次初步拟发售36.55亿股股份,其中国际发售部分发售34.72亿股股份,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发售1.83亿股股份。
据悉,万洲国际的初步招股说明书指出,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主席万隆在2013年10月获得5.731亿股的新发行流通股。负责投资、并购以及融资的执行董事杨挚君同期获得2.456亿流通股。两名高管合并获得的股权激励以当时的公平价值计算约为5.97亿美元。
由于募集额有所变化,万洲国际对于高管股权的激励会不会也会跟着下调?对此,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公司高管前期获取的新发行流通股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当前募集规模下降而收回,即降低高管的股权激励,这两方面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万洲国际一位内部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对于万隆及其管理层的激励是属于2013年的事情,这次虽然募集资金大规模缩减了,对管理层的激励应该不会变化。
“万洲国际之所以推迟上市是因为公司募集资金规模较大,而实际认购不足,而不得已修改全球发售条款,缩减全球发售规模,并推迟上市时间。”郑宇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募集资金缩水如此之大,一方面是因为国际投资者对该项目缺乏足够的兴趣,认购不积极,同时近期香港股市流动性也不佳;另一方面,从万洲国际方面来看,定价过高、未来预期上升空间有限以及对管理层和私募未来套现的担忧,导致投资者望而却步,也就导致募集资金规模的缩水。
证监会IPO开闸港股感冒
此前,万洲国际公开发售的股票是于2014年4月15日上午9时开始,至2014年4月22日中午12时结束,预期发售价在2014年4月22日厘定,配售结果预期将于2014年4月29日公布,股份预期2014年4月30日于香港联交所开始买卖。
那么外部环境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会导致万洲国际招股受到影响?4月18日晚间11时30分左右,证监会发布了首批首发企业预披露名单,截至19日凌晨0时35分,共有28家拟上市公司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这是自2012年10月25日一年半时间以来,首次有企业预披露,这意味着新股发行重启的窗口已经打开。
与此同时,随着沪港股互联互通的推进,使得现在的港股和国内的资本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证监会IPO的放开,会吸引很多资金从香港回流内地资本市场,这也影响了万洲国际的招股效果。
对此,有不愿署名的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总收购价格高达71亿美元,而此次上市发行、募集资金很大一部分是要用于偿还分别于2016年8月30日及2018年8月30日到期的3年期及5年期银团定期贷款。按照当前的进展来看,募集资金规模严重缩水,企业偿还到期贷款将有一定的压力,未来或许还有进一步融资动作。
据本报记者了解,推迟挂牌上市后的万洲国际,IPO计划将于4月29日定价,5月8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