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404252121906.jpg

基药目录的“致命诱惑”

周龙凤 蓝姝 2014-4-27 17:18:00

本报见习记者 周龙凤 蓝姝 广州报道

  4月15日至25日持续11天是广东省医疗机构第三轮基本药物遴选品规及填报采购量的期间,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轮基药采购,一些已经“缺席”第二次招标采购的药企可能要继续缺席了。受不久前爆发的广东基药腐败窝案影响,这些通过灰色路径进入基药目录的药企们有的账户被查封,有的正在接受司法调查。

  至今年3月底,先是广东省卫计委处长伍新民被调查,随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涂瑶生被调查,均被传与基药目录寻租有关。

  2013年7月,广东率先发布基药增补目录,278个的增补量被业界批判为“大跃进”的典型代表。此后,又进行一轮增补,广东两轮基药增补中,独家品种的数量超过了200个。

  业内人士指出,广东基药增补腐败风波是罔顾国家政策规定激进增补,以及不合理的增补量和品种所带来的副作用,暴露出基药增补制度的缺陷。

冰山一角

  3月27日以来,广东基药“地震”的消息在医药圈里流传开来。

  据在广东从事药品生意多年的医药界资深人士张先生透露,早在3月初就有端倪,当时有消息传广东三信医药董事长魏林华因商业贿赂罪被检察院逮捕,三信医药1.7亿元账户被封。今年1月12日,广东三信药业公司更改注册登记,法人代表改为刘水生,其在北京的分公司——北京长白三信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也于2月21日将法人由自然人股东、出资人魏林华更换为刘水生。

  在张先生看来,致使广东基药“地震”的因素有些戏剧性,“魏林华与他老婆离婚,因财产分配不一致,他老婆实名举报他通过贿赂换取基药目录。”张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就是这一举报牵出了广东基药腐败链条。

  资料显示,伍新民自2010年7月底就一直负责广东省基本药物目录工作,而涂瑶生曾在广东省卫生厅工作过,且涂与魏华林存在同乡兼校友的关系。有传言称涂瑶生就是伍新民与药商之间的牵线人,涂瑶生还一手打造了实力药企广东一方制药。

  张先生也透露,其所在的医药微信群里,不少医药人士都认同“这三人属于利益相关方,在一个月内相继被调查,他们之间利益输送的嫌疑很大”的说法。

  据去年7月发布的广东省基本药物增补品种目录显示,此次广东共增补278个地方基药品种,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147个品种,中成药131个品种。其中独家品种超过100个,甚至连熊胆粉这样的争议性颇大的药品都进入增补目录。

  “无论是增补量,还是独家品种数量,增补比例明显太高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张先生称。此前网上广泛流传“100万换一个基药目录品种”,张先生认为这种说法肯定是存在的,不过“具体多少钱换一个目录”还得看其中的利益分配。

  而张先生在查看了本次增补的278种基药品种后坦言:“就连我这种不是药学专家的人都看得出,无论是从有关部门提到的考虑用药习惯或是气候原因,目录中不少基药品种根本就不适合广东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使用。”

利益驱动

  自去年3月新版国家基药目录颁布以来,国家卫计委一直强调“从严增补”。此外,国务院去年也曾发文要求各省从严控制增补数量。2013年底,国家还开始对地方增补限制比例征求意见,规定只给地方增补品种三成的增补权限,但因多方博弈,政策未能落地。

  但各地的增补脚步快得根本停不下来。去年7月1日,青海率先发布了200个增补目录,3天后,广东发布了278个增补目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9个省市进行了地方基药目录增补,且新疆、重庆、贵州、广东、江西、青海的增补量均超过200个。市场人士归纳出各地激进增补的两大共同特点:一是各地将地方制药企业药品纳入,有明显的地方保护倾向,二是独家药品比例明显偏高。

  记者多方采访获悉,独家药品进入基药增补目录具有相当的操作与利润空间。

  从医院方面来说,即使是医药方面有一定自主权限的非基药采购,对某个独家药品的采购都要经过严格的内部流程。南方某三甲医药内科一名主任医生透露,现在医药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如果没有概念包装和噱头,“哪来那么多独家药品。”

  常驻某三甲医院附近的资深医药代表小罗则向本报记者透露了独家药品进入基药目录里的好处。小罗称,相比一家一家医院去公关的费用投入,药企削尖了脑袋都想进入基药目录,进入这个目录就意味着主要销售渠道都打开了。以小罗自己公司生产的某中药注射剂为例,老板曾指示只要能进入基药目录不惜拿出药品售价的50%用来打通关系。

  通常来说,基药公关重点有两层,第一层是千方百计进入目录,第二层就是获得较高的基准定价。从出厂价到基药目录基准价,独家药品通常都有好几倍的利润空间。

  从广东省药品交易电子平台关于第一轮基药竞标的成交价格也可以看出,没有竞争者的独家药品难有降价空间。广东药品电子交易平台成交数据显示,第一轮基药成交品种数量为1893个,成交品种占比36.34%;成交总金额为34.6685亿元,与广东现行采购价相比,平均降价率为9.87%。其中独家中药像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穿心莲内酯滴丸等常用药物价格降幅均不超过1%,而南京制药厂50mg注射用奥沙利铂降幅超过70%。

制度缺陷

  枪打出头鸟,有不愿具名的医药人士透露,各省基药增补的腐败是一个普遍现象,其根源在于基本药物增补制度的不完善,增补缺乏监管、权力被滥用了。因此,他认为在一个不完善的制度下,无论谁负责基药增补这项工作都难以独善其身。

  据了解,各地基药增补由省级卫生厅(卫计委)基药处或是药政处牵头完成,牵头单位听取医疗机构意见,从广东省药品目录中挑选适合药品纳入基药目录中。

  “这个挑选过程就存在很多可‘主观操作’的空间。如一种药要入选基药目录,那它到底必须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入选,这里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或公开、公正的说法,只是听取‘意见’,而这些意见同样是‘人为可控’的。”上述医药人士认为,基药增补目录确定过程的不透明,制度本身就存在了太多的寻租空间。

  医药界资深人士指出,广东基药增补腐败风波充分暴露了基药增补制度性缺陷,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中央有关部门高度关注。

  此外,目前还没有出台基药增补目录的省份也进入暂时观望。该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药整体的招标。紧随反腐风暴后的广东省第二轮医药招标报价已经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些进入基药目录的药品品规已经不见踪迹,一些独家药品缺席报价。有消息称,随着广东基药案件查处的深入,一些违规通过灰色路径进入目录的药品可能被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