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他属于一切时代

周江林 2014-5-9 23:31:00
周江林
    “在维克多·雨果及许多后来人心中,莎士比亚是一位人间的神。”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这样给予定位。同时代的竞争者本·琼生这样赞颂他:“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一切时代。”
    2014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多少年来,人们通过对他历史剧中宫廷内部活动的关注,来怀疑是某些深谙宫廷内幕的贵族的捉刀之作。在怀疑派开列出的莎士比亚戏剧作者名单中,有牛津伯爵爱德华·威尔、克里斯托弗·马洛、弗兰西斯·培根、伊丽莎白女王等。可莎士比亚究竟是谁,重要吗?
    如今有什么作品能媲美莎氏的四大悲剧?正如乔伊斯所坦承的,即使但丁也缺少莎士比亚的丰富多彩。这意味着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是寓意无尽的,而且也意味着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组成了一部《俗曲》,它远比但丁作品更恢宏,也更清新地摆脱了但丁的神学寓言。
“一只用别人的羽毛
装点起来的乌鸦”  
    同伊丽莎白时代所有人受的教育一样,莎士比亚受的教育很少,同时,他从来没有信服过他学到的知识。下面两段话清楚地表明这一点:
    死啃书本,终无所获,
    引经据典,吓唬别人。
    或:
    噢,学问,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 
    16岁的莎士比亚辍学,跟父亲学手艺宰小牛。宰牛时,他煞有介事作一番演讲。这或许是莎士比亚加以模仿的一出滑稽短剧,他的戏剧生涯由此开始。
    1586年,23岁的乡下人莎士比亚因非法狩猎鹿被起诉,为了躲避起诉从斯特拉特福逃到伦敦,他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当演员。
    伊丽莎白时代,三分之二的伦敦人每月至少看一次戏,但演员的地位近乎于乞丐和类似的卑微者。加上他没有什么家族背景,不属于贵族圈子里的人,也没有大学才子派克里斯托弗·马洛们剑桥或牛津大学镀金多年的优势。这无疑令莎士比亚感到痛苦,于是他辛勤工作以便能以绅士的身份荣归家乡斯特拉特福镇。
    莎士比亚小试牛刀写剧本,但傲慢的伦敦并不接受他,他的演出被评论家论述:“表演者的外表里面裹着一颗老虎的心,自以为有足够的能力像你们中间最优秀者一样善于衬垫出一行无韵诗;而且他是个什么都干的打杂工,自负地认为是全国唯一的摇撼舞台者。”
他专注于人世
    通常人们将莎士比亚视为古典的或经典的作家,但看过各种版本莎剧后,观众们发现莎士比亚在舞台上表现的就是他们自己。但丁是诗人的诗人,而莎士比亚是人民的诗人——他为读者们举起了一面生活和世态的忠实镜子。
    莎士比亚这个人与那些具有强烈个性的文学家们相比,他个性逊色,只是一位和善之人:开朗、机智、亲切、文雅,他明显具有社交能力,但却出奇地孤僻,当朋友邀请他外出,他总是声称自己头痛。他不谈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
    显然,莎士比亚的大部分艺术成就来自于其内心,由其个人永不止息的创造性心智带来。但他也不是一个纯书斋式的诗人——他与时代或远或近有所联系。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20多年,他的世界就是以环球剧院为中心的伦敦。他剧中所有的城市都是伦敦,所有的乡间景色离他成长的地方都不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和埃古都是伦敦人,而非威尼斯人;《一报还一报》中生活糜烂的维也纳其实是莎士比亚极其熟悉的伦敦妓院;《十四行诗》中那位“黑美人”路西·尼格罗,是伦敦一位东印度裔名妓。
    莎士比亚作品中一个普遍的基本特质是多元文化性,认识到这点,非常重要。莎士比亚的人物容纳多种观点,以致他们成为你判断自我的分析工具——如果你是一位道德家,福斯塔夫会惹恼你;如果你变得堕落,罗瑟琳会揭穿你;如果你是老古板,哈姆雷特决不会接近你。假如你是解说者,莎氏笔下的恶棍会使你一筹莫展。
    1601年,莎士比亚被牵扯进宫廷阴谋,差点丢了命,当然其中脱不了南安普敦的关系。
    1603年3月,伊丽莎白去世。继承人是她那古怪、花哨、可能是双性恋的表弟詹姆斯一世。他释放了南安普敦,恢复了他的宫廷地位。莎士比亚的第107首十四行诗可以被理解成对伯爵重获自由的如释重负。
《圣经》结下的一个果子
    莎士比亚“中年戏剧时期”始于1601年悲剧《哈姆雷特》,结束于1608年喜剧《泰尔亲王佩里克里斯》,成为他创作成果的高峰。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表达了他的戏剧思想,也表达了他对正在兴起的敌手本·琼生以及黑僧剧院重视机智和时尚戏剧的反映。
    尽管作为戏剧家的莎士比亚既非基督徒也不是道德家,但《哈姆雷特》是来自《圣经》的启迪。他把《创世纪》中上帝创世后两个对人类未来影响深远的《圣经》意象,巧妙而自然地转化为《哈姆雷特》的剧情。
    蛇,幽灵向王子详述被谋杀的经过时说:“高贵的青年啊,你要知道,那害死了你父亲的毒蛇,头上戴着王冠呢”;“该隐杀弟。”《哈姆雷特》中把这手足相残的情节改成了弟弟杀兄;当克劳迪斯祷告时,哈姆雷特可以轻易杀死他,一剑完成复仇,但他想的是,父亲的幽灵来自炼狱——这里,尽管国王的确犯了杀兄之罪,但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不经审判而自己动手杀他仍是件罪恶。所以,在哈姆雷特心里我们可以看出基督徒与自然人的斗争;最后,哈姆雷特的母亲格特鲁德王后得知了真相,饮毒酒死去前,表示出善的忏悔:“你让我的双眼看到了自己的灵魂最深处,看到了灵魂里那些如此邪恶、永远也洗刷不掉的污点;”克劳狄斯唆使的雷欧提斯更是在中了自己的毒剑后,乞求:“让我们彼此宽恕吧;我和我父亲的死,不是你作的恶;你的死,也不是我犯的罪。”
    要阐释这个忧郁王子既有焦灼不安,又有诡奇的博大宽厚的世界很难,但有一点是可以说的,哈姆雷特的个性是所有虚构人物中最具有莎士比亚意识的,确切地说,哈姆雷特是内在性的一个奇迹;莎士比亚找到了各种方法来暗示心理活动的丰富多彩,这使我们困惑不已,直到我们转向哈姆雷特,想倾听他讲述让我们迷惑的宇宙中的每一事物。
伟大的悲剧 具有向善的趋势
    继《哈姆雷特》后的《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中,有证据表明,那时莎士比亚的精神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他不再对人和事物抱有幻想——也许这时的心情最适宜写悲剧。
    1604-1608年,莎士比亚五部悲剧《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和《科利奥兰纳斯》相继问世。
    《奥赛罗》表现了情感的渐进和急剧变更——由于种族歧视造成的极度自尊心理,挑起奥赛罗的嫉妒情绪,使他在幻灭的绝望和嫉妒的冲动驱使下,害死自己最爱的人。但奥赛罗伟大的性格也在于,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便毫不犹豫地以自我来赎罪。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生活的同一侧面将英雄和可怜虫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科利奥兰纳斯》刻画了一位居功自傲的罗马将军为泄私愤竟帮助敌人攻打罗马,表现出对作为“乌合之众”的市民的蔑视态度。 
    《麦克白》表现了行动的敏捷和想象的奔放,麦克白闻听夫人死讯的独白:“生命是个行走的影子,也是个可怜的戏子——如痴人说梦,充满喧嚣和骚动,没有一点意义”,震撼人心。
    《亨利八世》是收官之作,终于又回到了以英格兰为背景的历史剧中去了。他的历史剧,从《亨利五世》和《理查三世》开始,最后以《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的出世告终。大主教坎特布里就这样祈祷:
    这位皇室的公主——愿上帝永远在她周围保护,她——
    虽然还在襁褓,已经可以看出,
    会给这片国土带来无穷的幸福……
    这是伊丽莎白时代到来的预言。它提供给莎士比亚一个赞颂女王的极好机会。在女王1603年逝世的时候,他没有献上他的颂词,现在有机会总结伊丽莎白时代的特征了。正如A.L.罗斯在《莎士比亚传》写的那样:“这也是莎士比亚的结局,像一条色彩斑斓的巨蛇“蜷曲”着身子,闪闪发光——象征智慧与永生——他的著作等身,完美超群。”
(作者为诗人、《空中生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