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405201130280.jpg

沪港通:全球化配置前奏

龙葳 2014-5-20 12:01:00

  “沪港通”问世, A 股与港股市场间的直接互通渠道即将破冰。短期来看,这一政策对两地股市作用有限,但对于两地资本市场互相开放乃至人民币国际化而言,却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内地投资者不仅有更丰富的投资产品选择,也会拥有更广阔的投资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配置。“互通”时代开启,投资新局如何谋划?《CM 华夏理财》深入港深前线,为你带来最新鲜的机构动态及投资思路。

  五一前夕,正当很多人都“忙”着休假之时,港交所与上交所却在4 月29 日“勤奋”地公布了“沪港通”细则,让早先吹自南海的风化成了一股山雨欲来之势。

机构着手布局“互通”产品
  在香港中环的写字楼里见到Hank 的时候,是“沪港通”细则出炉的第二天。他所供职的机构是内地上投摩根基金在香港设立的子公司,目前主要从事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业务。
  谈到“沪港通”,Hank 显得很兴奋,他说:“从机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投资广度增加的机会,大中华投资的概念就可以变为事实。”
  一些没有QFII 或RQFII 资格或足够额度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过去只能通过基金或H 股上的红筹股配置内地资本市场,“这直接导致去年境内外机构投资绩效差别很大。”Hank 很惋惜地表示,“去年A 股新兴产业的成长股表现亮眼,但是很多香港的机构投资者看得到买不到。”
  比起“沪港通”,Hank 更关注另一个备受期待的“互通”领域——基金互认,而在这方面他已经开始在做积极的规划工作。“我们已做过内部的调研,从3 年绩效、基金规模等方面筛选出一些母公司在内地发行的公募基金,建立了基本的产品库。”Hank 向我们透露,“现在只等监管层推出进一步的方案与细则。”
  Hank 表示,一旦政策放开,他们就可以将香港子公司的产品线丰富起来。另外一方面,借助外资背景,Hank 的团队也可以把外资股东——JP 摩根在香港注册的基金引入内地,满足内地基金客户投资海外市场的需求。
  在中环,《CM 华夏理财》记者还见到了一名家族基金旗下QFII 的操盘手——胡兴。他认为,“过去,QFII 资金投资内地股市,退出时有一个月的锁定期限制,这大大降低了QFII 产品的流动性。”胡兴表示,“后来我们通过伞形基金的设计让投资者可以在一个星期赎回,但这仍旧赶不上未来‘沪港通’渠道的资金效率。”
  随着“沪港通”的开通,境外投资者对流动性的需求会更高,“未来QFII 产品很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形态所代替。”胡兴预计。相较于香港机构的热情,内地的机构者更多似乎还处于观望状态。深圳几家老牌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均表示,目前还没有研发基于“沪港通”的产品,投资香港市场还是会通过原有的QDII 额度。
  不过,据在港的业内人士透露,深圳某家基金公司正在积极与富达、道富两家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洽谈,试图在下一步的基金互认中引进强有力战略合作者,实现跨境的产品组合。  由于该合作还在初步洽谈阶段,政策也并不十分明朗,富达和道富方面对此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但富达国际投资亚太区股票首席投资总监John Ford 的态度显得十分积极,他对我们表示:“中港基金互认是正面的消息,突显出香港及中国市场的进一步融合。”
  而鹏华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王咏辉则预计,指数分级LOF 和ETF 基金应该有可能成为首批基金互认的试点。“指数分级LOF 和ETF 绝大部分都是投资于蓝筹股的指数型基金,更受国内外机构投资者青睐,如果成为首批基金互认后,可以提升蓝筹估值, 同时给A/H 股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机会。”

市场互通后的投资变局
  从市场层面看,“沪港通”政策公布以来,无论在A 股还是H 股,均未掀起令人振奋的行情。有分析人士甚至打出了这么一个比喻:“沪港通”只是告诉打水人可以到对方的井里打水,但其实两边都是枯井,最后打水人还是一场空。
  不过,胡兴向记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市场互通的关键并不在于两口井相互找水喝,而是如何把外面的水引进来。” 他说:“市场开放后,一旦宏观经济企稳,吸引来海外资本,两地股市都会受益。”
  同时,两地股市的互通,也会倒逼A 股估值体系更趋于国际化。在这点上,从海外市场回归的王咏辉深有感触,他表示 :“股市互通后,两地股票差价会进行重估,有利于A 股蓝筹股价值的回归。”
  所以,有分析人士也指出,短期内A 股中上证180 或380 指数内低估值的股票存在一定估值修复的机会。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相关指数或ETF 会是较为便捷的投资方式。
  从投资标的来看,市场互通则会给普通投资者带来更多投资机会。据资料显示,“沪港通”机制下内地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可投资香港266 只股票,而香港投资者可投资沪市股票逾500 只。“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两地股票投资者的可选范围,”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曲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中,两市差异化的标的机会会更大。”
  在对诸多机构投资者的采访过程中,每当提及“差异化”标的,H 股中的腾讯、中移动等内地龙头企业的个股均会“榜上有名”,而A 股中的诸如茅台一类的绩优蓝筹股及新兴产业方向的个股则是香港投资者所渴望的“香饽饽”。
  除了个股之外,一旦基金互认政策落实,两地市场间的基金标的也会极大丰富。对内地投资者而言,未来投资海外,除了通过QDII 基金外,还可以直接选择海外背景的基金。而香港具有中资背景的RQFII 机构也会把优选的内地基金拿到香港,与香港本地或全球基金一决高下。
  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未来会让人头痛的不是没有投资标的,而是如何选择投资标的。对此,专业人士也给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建议:中资背景的基金,在国内有成熟的投研团队,相对更了解国内市场,所以他们所发行的大中华概念QDII 或RQFII 会更具优势;而投资欧美市场或金融衍生品的基金,则更应优选具有海外背景的全球基金。

投资文化或遇“互通”困境
  对于A 股的个人“大户”来说,他们更注重选股和波段操作的思路,到港股市场中一定也会更看重那些低估值的新兴产业股票;而大部分港股投资者的判断标准则不一样,在A 股中,高分红的股票以及诸如茅台一类的稀缺标的会更具吸引力。
  虽为内地基金的基金经理,曲扬管理着南方基金的国际业务,深谙香港市场。他分析表示,新的投资文化是否会对原有的投资文化形成大的改变,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看资金规模是否足以产生影响;第二是看进来的投资者会买什么类型的股票。他认为,进入A 股的投资者应该还是机构为主,机构的理念是不会被国内的短线理念所扰乱的,他们会坚持原有的价值投资理念,在A 股选择更有性价比的投资标的。如果这些机构在A 股上选择的品种足够多,持有的量足够大,定价权自然会转移,投资文化也会倾斜。
  “反过来,A 股的文化却很难影响港股市场。”曲扬解释说,“从比例上来说,国内去港股的投资者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散户,由于港股是有做空机制的,价格很难单边持续向上,他们带着国内的操作思路过去,很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不过,对于香港的个人投资者北上“淘金”,香港的机构也表示出了担忧。Hank 坦言,香港股市的监管层对个人投资者保护比较多,有很完善的风险披露机制。尽管市场上也会有炒作,但是大部分投资者都习惯于投资金融、地产一类蓝筹股。
  “香港的个人投资者到底对A 股的个股有多少了解,这还是待解的疑问。”Hank 表示,“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们有责任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一些适合长期投资的股票清单。但就目前而言,我们也暂时拿不准这份清单中的候选个股,还有待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