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405212206844.jpg

悬崖边的同业业务

钱秋君 刘飞 2014-5-22 16:06:00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刘飞 北京报道

  为银行赚得盆满钵满的同业业务,却给资本市场留下一地鸡毛。

  针对同业业务的规范通知127号文、140号文终于靴子落地,5月19日周一,银行股开盘领跌全线飘绿。随后两日,银行板块企稳,但仍没有一家银行股票走出破净的泥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非标灭,能否成就债市兴?理论上看,规范同业可能会令一部分“非标”投资需求转向标准化的债券,开启债市繁荣,但随后的19日、20日银行间债市收益率跌落回稳,市场表现利好短期刺激并不强烈,后续更长时间的影响,仍需继续观察。

  那么,在资产证券化大门还未完全开启的情况下,未来21万亿的同业资产能否降温?央行又将如何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业非标冲击波:资本充足率隐忧

  127号文规定,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省内二级法人社及村镇银行暂不执行。

  这一条主要卡住了两家银行。兴业银行一季报显示,其同业负债占该银行总负债的比例达到37.3%,宁波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也达到35.12%,南京同业负债占比29.6%。

  如此,将被同行冠以“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尽管截至发稿前兴业银行并没有给出回应,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会本着“法不溯及既往”的精神,对存量业务维持原状,但到期不得续做。“这让市场松了口气。”其他的银行基本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中金对127号文和140号文要点归纳为:一是买入返售业务“回本质”:买入返售非标业务实质性被叫停;二是资本与拨备计提与风险匹配: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的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三是设置集中度和规模上限;四是同业业务经营权上收。

  其中前两点影响冲击力度最大,尽管从8号文到传说中的9号文,三令五申下,但部分中小银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仍在狂飙突进。

  由此,导致了127号文对买入返售的业务作出明确限制,设置了同业业务期限和风险集中度要求。

  127号文要求,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不得超过该银行一级资本的50%。

  “两类科目风险权重不同,如果信托受益权在买返科目中,则风险权重为25%,如进入应收款项科目中,风险权重为100%。这将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国信证券分析,这次127号文,明确了买返科目中不应该含有非标资产,即信托受益权。如此一来,以前在此科目中的信托受益权将有可能纳入投资科目,则风险权重将瞬间扩大到100%。

  如此,按中金公司分析,上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下降16bp;其中股份制银行平均下降49bp,兴业下降133bp。

  “应收账款投资”

提前接棒

  但“创新”仍无处不在。

  一家股份制银行业务人士告诉记者,说白了就是把非标,特别是信托受益权从同业科目下挪走,相对来说,应收账款投资受到的资本约束要大一些,可能风险也要小一些。

  据本报记者了解,应收款项类投资通常有三种情形:一是银行自己买自己的应收款项;二是银行买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托受益权;三是银行帮助别的机构代持,然后再卖回被代持的机构。

  不过,每家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不同,相应的不同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如果银行不良率上升很快,买自己的应收款项就会多一点;买信托受益权涉及的是杠杆,不断借同业资金,通过利差套利,风险不可控;代持基本上小银行不敢去投资,就做一些比较稳当的业务。

  而根据已公布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显示,“应收款项类投资”增量2.5倍于“买入返售资产”增量,表明银行“非标”资产配置思路已发生改变。

  “包括信用挂钩收益互换产品(TRS)、定期存贷质押+额外直接授信、委托定向投资以及海外租赁通道四种模式,是银行配置应收账款类投资的主要思路。”招商证券认为。

  而目前来看,“定期存款质押+额外直接授信”模式是提前接棒。

  一个股份制银行参与发行的案例是,首先,一家融资企业A在授信银行B存入一笔定期存款,例如1亿元。然后,一家信托公司以存单质押增信或第三方出质人提供质押物的方式发行“贷款单一资金信托”,应注意的是,该信托计划的募资规模是1个亿。

  随后的路径则是,银行A与信托公司配合,找到一家过桥企业E购买前述信托计划,而后引入过桥银行C,用理财产品资金投资过桥企业持有的信托受益权,绕开银行理财产品不能直接投资信托贷款的限制。而后,授信银行B用同业资金或理财资金对接过桥银行持有的信托受益权。

  在整个链条里,作为单一资金信托,该信托计划的最终出资人是B银行同业资金。当然B银行并不是直接用同业资金去买,而是通过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的方式,投资了这一信托计划,中间引入过桥企业、过桥银行。

  “这是常见的银行同业模式之一,不足为奇。”一家股份制银行同业部门人士坦言,但值得注意的是,前述信托计划的信托经理透露,实际上B银行除了通过信托计划,利用同业资金或者理财资金“贷”给企业1亿资金。

  至此,整个操作链条结束。其中,对于融资企业而言,表面上是获得了信托融资和银行授信共2亿元的资金规模,但由于需要事先存入规模为1亿元的定期存款,因此企业也只获得了规模为1亿元的净现金流,同时付出的融资成本约为“信托产品成本(约9%)+存贷利差(约3%)”,即12%左右。

  换句话说,用12%的成本获得1个亿的资金。企业减去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3.5%,这一个亿资金的实际融资成本约在10%左右,明显高于银行普通贷款的利率。“虽然高于普通贷款利率,但是对于融资限制或不满足银行授信评级的企业而言,这也是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招商证券认为。

  这对于银行来说,最直接的是银行实际赚取的利差增加了。根据招商证券的数据显示,在上述模式中,银行获得收益为“存贷利差(约3%)+信托产品收益(约9%)-同业资金/理财资金成本(约6%)”,合计约为6%。若银行用同业资金对接,则计入买入返售项下;如果用理财产品对接信托计划,则计入应收款项投资(保本)或表外(非保本)。

  “对于银行来说,直接授信只能获得一个存贷差的收益。而上述模式下,除了一个存贷差,又多获得一个信托贷款利率-同业资金成本/理财资金成本的收益。”招商证券认为,银行的算盘就在这里。

  而这恐怕并非银行唯一的算盘。“比较以往银行直接贷款给企业来说,通过上述模式,银行既可以在新增贷款项下新增一个亿规模,而存款项下也新增一个亿。”上述人士坦言,新增的存款为银行放贷腾挪出空间。

  “从银行财务报表来说,银行同时获得存款、贷款以及中间业务项下三个规模的增长。”上述股份制人士透露,这成为银行乐此不疲对同业业务如此疯狂的原因。

  但问题是,控制风险也是一道不能轻易跨过的门槛。记者采访了多位银行人士,他们认为通道业务主要把握客户选择,一般行内优质客户才是首选,以大型国企、央企以及房地产企业为重。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筛选条件是十分苛刻的。

去杠杆新模式:严监管、宽货币

  事实上,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5月10日的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曾提示过央行对同业业务扭曲的不满,“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的扭曲,突出表现在各类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理财业务。”

  目前金融机构间将利率层层加水,每个环节都扒皮、加码的做法,“直接抬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毫无贡献,而且是会把一个民族,把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带入极具赌博心态的短期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人拿钱去买股票,因为股市有风险,由于刚性兑付存在,买理财、同业稳赚不赔,这是非常糟糕的一个结果。”

  众所周知,非标主要对接项目是房地产、基建以及产能过剩行业。此前,受调结构严格限制,这些行业被卡在信贷规模门槛之外,2012年之后,非标业务大发展,成为房地产、基建、产能过剩行业的“提款机”、“高收益低风险”的代名词。

  尽管楼市降温、基建萎靡不振、出口乏力、产能过剩泡沫仍未出尽,GDP增速已然出现下滑,但仍未阻碍政府出台措施整顿非标同业步伐,足以表明去杠杆的决心。

  中信证券固收部研究报告认为,2013年以来,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融资成本增加,但中国2014年的特征将是“严监管,宽货币”。

  事实上,在“严监管”逐步实现之时,央行货币政策实施价格型宽松,2014年资金利率保持低位盘整。未来同业资产规模收缩导致负债端收益率下行,货币市场将长期维持宽松。

  随之而来的是,当货币市场利率宽松长期化,二季度市场开始认可央行货币政策转变,导致二季度十年期国债利率出现大幅下行。

  如此,传导至长期限融资成本利率将下行,在限制高融资成本行业融资的同时,必然降低全社会整体利率水平和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对其他实体经济采用市场化的方式优胜劣汰,而只有直接融资才能实现这一功能。监管层在“堵邪路”的同时,也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正门,如《通知》第十五条鼓励银行“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和“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单业务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