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宝宝时代,江湖风云再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产品不仅掀起了一股全民理财热潮,也让一向“高大上”的传统银行有点坐不住了。为了挽留日渐流失的存款, 银行大佬们也开始放下身段,推出各具特色的宝类产品。
余额宝腹背受敌
从诞生之日起,“余额宝”们凭借着灵活支取的特点和较高收益率吸引了大量银行活期存款“搬家”。去年下半年,类余额宝产品的7 日年化收益率甚至一度超过7%。而同一时间段发行的三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在5% 左右。于是,许多银行理财客户选择将购买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放入余额宝内。
不过,好景不长,春节之后,银行协议存款收益下降,“余额宝们”的收益率也开始跌跌不休。5 月5 日,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下跌至5.022%。其它互联网货币基金E 钱包、理财通、现金宝等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都在5% 左右徘徊。
除了收益率,对持有人影响最大的还有快捷支付限额的下调。3 月底,工、农、中、建四大行纷纷下调快捷支付限额,最低下调至单笔5000 元、每月50000 元。对于此举,银行方面的说法是为了防范风险,但是对于习惯通过快捷支付几步完成存入余额宝操作的用户来说,着实不方便。对此,支付宝内部人士向《CM 华夏理财》表示:“支付宝正在跟监管层和银行进行沟通。”但他并不愿意透露沟通的具体情况。
近日,银监会和央行联手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 下称10 号文),其中要求银行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以此确定客户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关账户的关联、交易限额等。业内人士将此解读为监管层将权力下放给银行,同时也意味着之前银行下调快捷支付限额的行为获得认可。
虽然遭遇重重阻碍,但余额宝规模的增长仍在持续。一季报显示,2014 年一季度,余额宝对应的货币基金——天弘增利宝以3559.33 亿份的净申购遥遥领先其它货币基金。单季度申购总量达到9297.83 亿元。
银行类“宝宝”大反攻
“宝宝大战”激战正酣,余额宝们初现疲态,而银行系“宝宝”却越战越勇。最近,中信银行低调上线“薪金煲”业务。《CM华夏理财》了解到,中信银行“薪金煲”是中信银行与嘉实基金和信诚基金联合推出,与该业务对接的是两家公司新成立的两只货币基金——嘉实薪金宝货币基金和信诚薪金宝货币基金。
“薪金煲”被称为是中国版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与其他类余额宝产品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全自动申赎。客户在签订“薪金煲”协议时,可以设定一个保底金额,超出这一金额的部分将自动转为货币基金,当客户需要使用资金时,无需申请,在ATM 机上取现或者直接刷卡消费就可以。
简而言之,如果“薪金煲”的功能能够全部实现的话,实际上是实现了货币基金与活期存款账户的无缝对接。这背后,是银行在支付功能上的全力配合,但其中的隐性成本也着实不小。
《CM 华夏理财》调研中信银行北京部分网点后了解到,目前到银行咨询办理“薪金煲”业务的客户并不多,银行工作人员对于“薪金煲”的具体功能也并不十分清楚。对于想办理“薪金煲”业务的要求,工作人员建议等到6 月份再来办理,“因为现在办理,一直到5 月中旬封闭期结束,在此期间资金不能赎回。”
虽然目前业务尚未正式展开,但是“薪金煲”已经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有业内人士甚至将其称为“银行拿出壮士断腕勇气对抗互联网的宝宝”。
其实,在“薪金煲”推出之前,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都推出了类似“余额宝”的各类产品。但是实质与互联网“宝宝”并没有太大区别。这直接导致收益比拼成为各家“宝宝”争抢用户的重要指标。对此,安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薪金煲”推出之后,从产品特点上来看,未来其他银行系T+0 货基产品也将跟进,这意味着以往因交易性需求而存在的活期存款所面临的颠覆将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