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江兵
如同鼓噪取缔余额宝的人当时根本不知道余额宝是个啥一样,呼吁大幅降准的人估计还没真正明白存款准备金的本质。一批投行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拿“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世界罕见”施压人民银行全面降准也是一知半解。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与其他国家本质不同。降准不在迫不得已情况下,切勿乱用。其实,在高存款准备金率状态下,央行已经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一周向市场投放1200亿元人民币;向国家开发银行再贷款3000亿元等。
存准对冲外汇占款
央行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商业银行存款大约21万亿人民币;而中国外汇储备约4万亿美元,在24万亿人民币之上。
存款准备金(按中国人民银行解释为准,下同),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而设置的准备金。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存准备,即库存现金;另一部分是法定准备,即根据银行法,商业银行将其存款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比率转存中央银行部分。
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照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总额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这项准备金一般是不准动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的部分,是超额准备金。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由于中国的本币人民币并未实现可自由兑换,外贸顺差、对中国直接投资等外币进入中国,央行必须收购,央行通过负债购买这些外汇,央行举债就是靠发行基础货币,也就是俗称印钞,购买的外汇是央行负债性资产。
这样就形成了外汇占款。所谓外汇占款,就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
假设没有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冲,将这21万亿人民币全部释放,仅按目前货币乘数计,就会创造80万亿元以上的货币。会造成多高的物价,怕没人想得到,房价60万元一平米,真可以马上实现。这是理论上的,实际情况不会那么糟糕。
造成用存款准备金对冲外汇占款是中国特色的货币工具,这招,其他国家很少这么玩,其他国家由央行发行本币收购外汇量跟中国也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因此,准备金率的高低取决于外汇占款变化情况,而不是国内经济状况,更不是谁拍脑袋或施压而定的。
大幅降准为何没用?
假设不考虑外汇占款,央行把存款准备金全额还给银行。银行就能全部放出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即便央行不冻结商业银行一分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还得乖乖地自我冻结25%存款准备金(或以其他形式存款),这比大型银行20%存款准备金率还要高5个百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第二款: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
笔者已经多次撰文提到这一重要的法律规定,未见求降准的“专家”重视。在公布的一季度上市公司银行中只有农业银行贷存比最低60%,四大行中另三家一家超过70%,另两家接近70%。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接近了贷存比75%法律红线。
大规模降准会有什么后果?最有可能的后果是,商业银行还是把钱存央行。根据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王健在其《还原真实的美联储》一文中有描述,大致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主动给商业银行借钱,而商业银行又把钱存入美联储。
中国法律规定了银行贷存比不得超过75%红线,银行能做的是把资金用于同业拆借,因为,银监会将从严治理银行把表内业务搬表外。鉴于资金十分充裕,可以预见同业拆借利率一定会远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甚至比现在央行给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62%还低,甚至会低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0.75%,加之存入央行最安全,何乐而不为?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最高、农村信用社最低,前者比后者高出约6个百分点。根据央行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8%。其中,农村信用社为3.6%。
即便外行为银行流动性担忧的同时,人家还有一两万亿闲钱主动存入央行呢!农村信用社为何超额准备金率那么高?因为其向央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要低。
农村信用社就是大幅降准的缩影,你以为降低存款准备金银行就傻乎乎地放款了?
大幅降准钱会去哪?
房地产。通胀。
2008年底之后,实施了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只有在2009年一季度风光一阵子,便继续萎靡不振至今。
降准表面能释放很多流动性,谁愿意投入股市?历史上降准或提存跟股市涨跌从来没有关联过。
宽松货币必然带动房价无节操上涨。2008年,房价的确出现了下调的拐点,被后来经济刺激政策扭转了方向。一方面,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银行一般都会垒大户,投向原本不需要资金的国企、央企,这些国企央企拿着这么便宜的贷款一般只会干两件事:反过来找银行做理财产品——收益高于贷款利息,吃息差,真正躺着赚钱的是这些轻易获得便宜贷款的大国企、央企。
这些大企业另一个要干的就是买地。国际金融危机后,北上广深等地,地王频出,仔细分类不难发现,这些地王都是国企央企,钱实在太多了,做理财根本用不完,于是高价拿地。高价拿地决定了房价的不可下跌。
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胀,这点你们不怀疑吧?房价上涨就有其必然性了。第一,只见房价涨、未见房价跌,闭着眼睛买房子就对了;第二,房子被公认是抵御通胀的有效工具;第三,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来源于卖地皮,房价上涨会出台变态的催涨政策——当然是打着宏观调控的旗号,比如限制土地供应等。
2008年之后,被证实过一次,要不要再来一次?
中小企业贷款难用降准根本解决不了,不然,韩国专门成立为中小银行提供信贷服务的银行干吗?
打着拯救实体经济求降准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无知。真要救实体经济,一招就行了:减税。这个可以直接优惠到实体经济。
何况我们财政税收增长得太快了。《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转引《中国统计年鉴2013》:1979到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9.8%,14.6%,7.4%,7.5%;1991到2012年,四项指标年均增速分别为10.2%,18.2%,8.3%,6.2%;2001到2012年,四项指标年均增幅分别为10.2%,19.8%,9.6%,7.7%。
今年至今,财政收入依然保持高于GDP两个百分点增长。农业税免了,财政没有出现亏空;个税所占比重不到6%,减一减会死人吗?对中小企业税收,总是停留在口头。乱收费能不能一刀切全部取缔?减税后,企业焕发活力,能提供更多的税源也不一定,为何不停止杀鸡取卵?
求降准的无聊专家是要求央行放水稀释老百姓自己的财产;有那闲工夫呼吁减税才是正道。
未来,为中小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也许还有根本不用再降准的农村信用社定向降准,表面是为支持中小企业、三农,实质是防止为余额宝类同业存款缴纳存款准备金后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防止县域融资平台违约。
要真为支持“三农”计,农业银行是最应该定向降准的,这是唯一一家在全国县域设有存贷网点的金融机构(不计邮储银行、西藏没有农信社)。
(作者为《华夏时报》总编助理、金融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