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君强 北京报道
顾雏军想给自己翻案,却迎来了二份诉状,这次是来自香港。
6月20日,香港证监会一纸诉状将顾雏军告到香港高等法院,要求法庭冻结顾雏军的约15.9亿港元的资产,其中包括由代名人持有的约1.07亿股海信科龙股票。
25日,香港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公布了香港证监会的起诉书,对顾雏军及其他高层人员展开研讯程序,追究他们在此期间涉及的市场失当行为,指包括顾雏军在内的格林柯尔科技高管在2000年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涉及严重夸大公司财务数据的市场失当行为。
顾雏军“喊冤”之路陡然生变,出狱后一直强调自己是“受迫害”的他,将再次面临一笔巨额民事赔偿,香港证监会要求其向超过1300名少数股东作出损害赔偿。此前,国内多家债权人已开展多起针对顾的民事诉讼,并已基本取得胜诉。
不过针对指控,顾雏军表现“强硬”。6月24日,顾通过个人微博发布声明称,对香港证监会的指责予以彻底否认,认为这是构陷,并声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已启动了再审程序,于2014年5月19日开庭审理了他的刑事申诉案,不久将会作出判决。
记者从接近广东省高院的人士处获悉,广东省高院只是在今年1月受理了其申诉申请,目前尚处于再审程序中的立案审查阶段,顾所说的开庭及判决完全是偷换概念。
不过,关于顾出狱以来的是非及当年未解的诸多谜团应该很快会随着两地法院的审理而大白天下。
耗时七年的起诉
6月23日,香港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对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格林柯尔)前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顾雏军以及其他高层人员展开法律程序和研讯程序,并寻求法庭颁布强制令,冻结顾雏军实际拥有的价值约15.9亿港元的资产,以及颁令向超过1300名少数股东作出损害赔偿。
此时,顾雏军出狱已2年。顾雏军一手打造的格林柯尔科技于2000年7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筹得资金7000万美元。顾通过其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个人全资公司格林柯尔资本有限公司持有格林柯尔62.6%的股份。2005年8月格林柯尔停牌,2007年5月被撤销上市公司资格。
上市一年后,格林柯尔凭借亮丽的业绩引起市场关注。2000年格林柯尔年报数据显示,当年收入是1998年收入的3300倍,实现利润2.69亿元,当年纯利润率约70%。这引起市场广泛质疑,多家主流媒体通过调查,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数据,格林柯尔在造假。
香港证监会通过调查认为,顾雏军于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串通公司其他8名高层,批准格林柯尔及其子公司向市场发布多份经审核账目及全年业绩。其中部分账目内容属虚假及误导,包括夸大公司所持的存款及隐瞒部分债务,上述年度的资产净值分别被夸大人民币4.87亿元、人民币6.53亿元、人民币9.82亿元、人民币10.62亿元及人民币9.04亿元,相当于格林柯尔在上述年度的总净资产值的43%至80%,格林柯尔的收入和盈利因此被高估。
这也与顾雏军在科龙电器上虚假记载等违法手段类似。根据证监会2006年对顾雏军等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02年至2004年,科龙电器采取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导致三年分别虚增利润1.2亿、1.18亿和1.5亿元。
这项调查历时7年,涉及多个辖区,香港证监会称“这是证监会在这段期间内最复杂的调查工作”。据记者了解,香港证监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并花费不菲。
除了财务造假外,顾雏军还被指秘密持有1.07亿股海信科龙股份(原科龙电器)。
香港证监会在诉状中称,已经识别出有16个公司或他人户口为顾雏军代持约1.07亿股H股,并向法庭要求委任管理人接管该批股份。
1.07亿股H股约占海信科龙已发行H股4.59亿股的23%。按照6月23日海信科龙的收盘价8.83港元计算,这部分股权市值约9.45亿港元。
据了解,购买这些股票的资金很可能来源于内地。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2月,香港证监会就怀疑格林柯尔高管涉嫌将科龙及格林柯尔控股两家上市公司的资金,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至香港并用于购买股票的情况,香港证监会当即提示海信科龙寻求对该1亿多股股票进行保护。随后,海信科龙向高等法院申请了冻结令。
2013年9月,顾雏军私人司机张俊因为“洗黑钱”被香港区域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9个月,而涉案财产即是顾雏军实际拥有的约1099万股海信科龙的股票。
香港区域法院的判决书显示,张俊以每股0.89港元从“海信科龙”相关人士购入1100万股海信科龙的股票,并以相同价钱向其他6名人士出售541万股的交易,绝对不合理。而彼时,海信科龙的股票价格为每股7-8元人民币。
法院认为,被告人月入不足15000元,却拥有财力以近1000万元从和“海信科龙”有关的人士取得以顾雏军为最大股东及董事局主席的“海信科龙”近1100万股的股票,这些股票就是“黑钱”。
据记者了解,香港有史以来金额最大宗的洗黑钱案主角余德健于2010年获刑7年半,其罪行之一就是科龙资金从深圳通过地下钱庄转入香港。
截至记者发稿,香港证监会并没有回复本报要求置评顾雏军言论的申请。
高调喊冤的真相
香港证监会的起诉,使得“后顾雏军案”再添变数。
2001年,顾雏军旗下火线注册成立的顺德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电器26.43%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此后,顾雏军又接连收购了美菱电器、亚星客、襄阳轴承,雄心勃勃要打造格林柯尔系。
不过,随后科龙及格林柯尔系一系列财务问题引起国家审计署、深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的高度关注,社会舆论也广泛质疑,最终导致监管层介入,2005年顾雏军案发。
2009年,顾雏军以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以及挪用资金罪被终审判决10年有期徒刑。
2012年,顾雏军提前出狱,高调喊冤。在北京安徽大厦举行记者招待会,面对百余家媒体,顾雏军头戴“草民无罪”的高帽出场,引起轰动。
今年年初,顾雏军方面透露,当年的“冤案”已得到中央有关高层重视。随后,2014年1月17日,广东省高院发出受理通知书,正式受理顾雏军申请再审的诉求。按照法律程序,广东省高院下一步将对顾雏军案是否符合再审立案条件进行审查。
在申诉中,顾雏军及律师向广东省高院提供了15份新证据,自证其无罪。
但记者通过查阅梳理当年众多权威资料发现,顾雏军所提供的新证据难以言“新”。
对于虚假注册罪,顾雏军拿出来的新证据是广东格林柯尔公司2003年获得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顾雏军认为,按照广东省规定,这类企业可以按70%无形资产注册,这可以证明他不存在虚假注册罪。
记者发现,当年收购科龙电器时,顺德格林柯尔注册资本金12亿,其中无形资产出资高达9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75%,这远远超过当时《公司法》设定的20%条线。
但当年控方在起诉顾时并没有纠结于比例问题,而关注于其后来的虚假注资行为,在股权顺利转让后,顺德政府要求顺德格林柯尔现金或者实物资产必须达到9.6亿元,这意味着还需要再缴纳6.6亿元的出资额。迫不得已,顾雏军利用科龙资金,通过来回倒款的形式,制造了天津格林柯尔向顺德格林柯尔投资6.6亿元的假象,最终用相关虚假资料骗取了顺德工商部门的变更登记。
针对判决书认定的虚增科龙业绩,顾雏军反驳,压货销售是制造业普遍采取的销售模式,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更非虚假销售。
但事实是,科龙仅在2002年就有4亿的销售收入只是开票,并无真实交易,相关存货实物封存于科龙电器的仓库未发送给客户,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这不能确认为当期收入。而2003年底注册成立的安徽合肥维希公司和武汉长荣公司,最终经调查证实是顾雏军为了虚增销售收入而专门设立的,这两家公司在顾雏军通过压货进行作假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于侵占资金罪,顾雏军出示了毕马威会计师针对江西科龙和江西格林柯尔之间的2002年7月到2005年4月之间的财务审计报告,显示科龙流入资金为13.36亿,流出为9.74亿,科龙顺差为3.62亿。顾雏军据此称,是格林柯尔在向科龙“输血”。
而事实是,毕马威的调查结果时间跨度为2001-2005年,这期间,科龙还同疑与格林柯尔系有关的公司发生了不正常的现金流向。这一部分,科龙的流入资金为10.17亿,流出为19.02亿,而这段时间格林柯尔对于科龙的资金输出是2.93亿,两相相减,该报告最终结论认为,5.92亿元只能代表着科龙公司的最低损失。
此后,科龙根据毕马威的现金流报告向佛山市中院民庭提出多起民事诉讼,据粗略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科龙发起20件诉讼,胜诉标的额为7.2亿。
历史谜团或将解开
出狱后的顾雏军疲态苍老,以弱者示人,赢得了部分舆论的同情,不过香港证监会的指控,却又从正面揭穿了其多个谎言。
顾曾在接受香港证监会调查时说自己决不会炒作股票,但却暗地持有上亿股的科龙股票;他出狱后说资产被全部剥夺,只能靠前下属的接济为生,但香港证监会却向高等法院谋求冻结的资产高达近16亿港元;他还声称广东高院已经开庭审理了他的申诉案,不久将判决,但事实上该院目前只是查审其申诉……
面对香港证监会的控告,顾雏军除了“彻底否认”,并没有给出任何反驳理由。
一位熟悉当年科龙案的原监管层人士向记者称,顾雏军采取断章取义、一知半解地理解混淆是非,采用偷梁换柱、避重就轻的手法向外行特别是一些不懂公司与财务的人士曲解真相,颇具迷惑性。
事实上,顾雏军善用舆论,制造受害者形象,大打悲情牌。
顾雏军2012年9月6日出狱,13日已经熟练使用微博召集记者。在这次发布会上,顾雏军直指广东省现任领导和证监会前高官,在当前社会环境大背景下,“举报贪官、国进民退、迫害企业家”的字眼,每一个都能撩拨起民众的神经。
这并不是顾雏军首次使用举报信,在上世纪90年代,顾雏军创办华曌空调公司生产的“小康空调”的安全性能和制冷性能,多次均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惠州市有关部门联合责令华曌公司立即停产,认真整改。但出人意料的是,顾雏军很快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状告惠州市技术监督局。伴随着起诉的进行,一封题为“一起骇人听闻的打击报复案”的控告信不断飞到各大媒体记者案头。
这一次,顾雏军依然认为,一个势力几乎无所不达的利益集团在陷害他,于是再次祭出当年小康空调被查处时的手法,抛出了一封揭发“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案”的举报信。
这份长达27页的举报信,核心内容就是监管部门收受科龙竞争对手的巨额贿赂,以虚假理由骗取国务院同意调查科龙,进而达到侵占其股权的目的。用顾的话说,他最希望知道的是当初证监会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对科龙电器进行立案调查。
这封举报信曾遭到相关媒体一一辩驳。而记者在翻阅该举报信时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该举报信中称:“一位有良心的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曾给顾的父亲寄过一封举报信揭发科龙案真相。”在这位有良心的证监会工作人员的揭发信中3次提及证监会,但有两次将“证监会”写成了“证券会”。
事实上,顾希望知道的答案早有定论,国务院在2007年的行政复议裁决书中也有过详细回应。2004年,舆论的广泛报道质疑引起监管部门重视,2005年1月,国家审计署将科龙电器涉嫌虚增2003年1.5亿元利润的情况转至证监会处理,当月香港联交所对格林柯尔关联交易行为进行公开谴责,种种迹象无一不昭示着科龙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2月中国证监会作出立案稽查的决定。
只是顾雏军对此视而不见。以至于有媒体这样报道:并不复杂的事实和道理,却似乎仍不足以打破顾雏军的“被害妄想”。
回望历史,真相和谎言都渐渐浮现,但科龙一案依然有太多的谜团。譬如,顾的主要罪责是挪用资金罪,那么这些转移的资金现在哪里去了?香港证监会申请冻结的15.9亿资产,除了近十亿的海信科龙股票市值外,还包括什么?而在历经证监会、银监会、国资委、公安部门查处,国务院行政复议裁决、检方提起公诉、法院经过二审审理后,广东高院又是据何受理了顾的申请?
从目前有据可查的资料中,结合香港证监会最新的信息披露,或许可以初步推断,顾当年挪用的资金很可能转移到了香港,再配合控制科龙和格林柯尔的优势,辅以虚假信息,进行股票炒作,而从中,顾获得了不少收益。但这一猜测有待香港方面的进一步证实。
随着香港证监会发起的诉讼和研讯程序渐次展开,相信这些谜底或将最终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