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就像把大象放进了游泳池,全球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与市场接受度正在被过度扭曲。”6月30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其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提醒全球投资者。
面对全球金融市场——从股市到债市再到大宗商品市场在2014年上半年所呈现的繁荣局面,BIS在其报告中所表达出的却更多是担忧之情。
“总的来说,人们难免会产生这样一种困惑,即市场的上涨行情已经与全球经济的基本面‘脱节’。”BIS在其报告中写道,“全球市场只是被央行和央行史无前例的货币政策施了‘魔咒’。”
为了让这种“脱节”现象引起重视,BIS在其长达246页的年度报告中用6个章节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劝告。但是对于正处于“亢奋”状态中的全球市场来说,真正听劝的人似乎寥寥无几。
虚假的安全感
成立于1930年的BIS,其成员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央行,每两个月全球各主要国家央行的行长都会在BIS总部进行会晤,对各自的货币政策予以说明和协调。BIS也被称为“央行的央行”。因此在其所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对全球主要央行目前所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进行劝导成为了BIS的首要工作。
在报告中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BIS对目前各发达经济体所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风险提出了警告。BIS警告称,金融市场近期表现“过度活跃”,已经脱离了尚未彻底走出金融危机之后的萎靡现实。BIS同时还呼吁各国央行应该抛弃可能助长不可持续的资产繁荣的货币政策。“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7年,但是此次危机的阴影依然投射在世界经济之上。”BIS行长海梅·卡鲁阿纳在当天的演讲中说,“从历史标准判断,到目前为止,本轮复苏令人失望,但这并不出人意料。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全球消费者、银行和企业还在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并竭尽全力应对债务负担,全球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债务还在增加。在繁荣时期曾被错配的大规模资产现在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让这些资产流入新的合适的领域。”卡鲁阿纳认为,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复苏上所产生的效果已经消退,各国政府应该出台的更多是关于结构性改革的方案。
长期以来,BIS一直对超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能够产生的作用持有怀疑态度,该行一直担心,巨额的流动性只会给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带来脆弱的反弹,而在实体经济层面则可能见效甚微,后患严重。
这种担忧也充分体现在了BIS此次的年度报告中。BIS在报告中表示,各主要央行不应落入“太慢和太迟”加息的陷阱中。BIS呼吁政策制定者阻止世界各国债务负担持续攀升,并着手实施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的改革。金融危机结束以来,G7国家的公共债务综合增长了40%左右,占其GDP综合比例达到了120%。“超低利率蒙蔽了政府和市场,使他们处于虚假的安全中。”BIS在报告中警告称,“政策制定者应该抓住目前复苏在全球经济中的优势,降低货币刺激政策的作用。时间太长,将会产生严重的破坏性后果,将会使得投资者担负更大的风险。”
在BIS发出上述警告前一天,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刚刚撤回了此前有关会在2015年加息的暗示,称就业市场疲软及薪资增长乏力不利于很快加息。而美联储主席耶伦也在6月的议息会议上表示,美联储无意加快退出节奏,资产负债表也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庞大规模。而就在BIS发布报告后一天,7月1日,澳洲央行依旧做出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低位的表态。
面对BIS的警告,全球各主要央行似乎并未“走心”。
隐藏的弱点
发达国家面对BIS的谆谆劝导或许可以我行我素,但是受这些国家货币政策牵制的新兴经济体却并没有这样的“自由度”。
BIS在报告中警告称,受未来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收缩影响,新兴经济体可能会遭遇一场债务危机。据BIS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新兴市场企业通过发售以美元计价的债券从国外贷款超过2万亿美元,而这些公司应对资金迅速蒸发的能力却可能极为脆弱。由于全球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2014年以来新兴市场公司纷纷发行了以美元计价的企业债券,从而吸引到了大量追求比本国债券市场更高收益率的西方投资者的青睐。Dealogic数据显示,其中获得最多“仰慕者”的是中国和韩国公司。这两个国家的公司今年以来总计发行的债券规模已经创下历史纪录。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发行了50亿美元的债券,为该地区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美元债券发售。除企业债外,各国政府也积极投身其中,从印尼到斯里兰卡,从越南到俄罗斯的财政部都在积极利用这个人气旺盛的时期发债筹集资金。印尼筹集到了40亿美元,发行了亚洲除日本外史上最大规模的美元计价主权债券。
然而,一旦西方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开始反转,这些“仰慕者”的忠诚度有可能经不住考验。2013年5月,当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第一次发出“撤退”信号时,新兴经济体就曾遭到“抛弃”。“这些高额的企业债有可能为这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带来一连串的问题,而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善,都有可能威胁到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健康。”BIS货币和经济部门负责人克劳迪奥·博里奥说。
BIS在其报告中提醒称,由于新兴市场的公司发售企业债大多是以极低的利率通过在伦敦或香港发债借入美元的形式实现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有可能规避掉其国内监管机构的监管,从而让监管机构无法准确估算外国直接投资的真实规模,使之成为一个“隐藏的弱点”。 而一旦这些企业债到期或遭遇抛售,那么为了偿还外部债务,这些企业不得不利用其国内银行的存款进行偿还,从而挤压其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而在归还企业债的过程中,这些企业还有遭遇到汇兑风险的可能。
尽管新兴市场正在努力寻求使自己的经常账户盈余更具弹性,外汇储备更为充裕,汇率更为灵活,但是这种“隐蔽的弱点”为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所带来的风险仍应引起监管者高度的警惕。“一次又一次的债务危机提醒我们,即使当前看来有着很好的账户余额,但它有可能代表的却是大量的外部债务。而余额与债务的转化也许瞬息便可完成。” 博里奥说。
虽然,BIS对于全球央行的宽松政策保持高度警惕,然而,它对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劝导却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议大相径庭。后者在其半年报中均表示,假如经济面临紧缩威胁,那么央行应该扩大或保持现有流动性规模。
谁给出的劝导更有远见,目前仍难判别,但是国际机构对于全球经济复苏所给出的南辕北辙的建议,也许恰恰折射出了目前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左右为难的困局。
“从异乎寻常的货币宽松到更为正常的政策设置的转变需要能灵活把握时机,熟练驾驭经济、金融和政治因素,无论在沟通方面付出了多少努力,驾驭这种转变可能都是一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BIS在报告的最后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