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学光 北京报道
ST宜纸(600793.SH)的大股东想要和小股东谈钱的问题,而小股东则要和大股东谈权的问题,最终还是没能谈得拢。
大股东认为,目前上市公司正在新址搬迁的关键时期,如果无法通过定向增发融得资金,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影响新区的如期投产;可是小股东不管这些,他们认为目前公司老厂区的土地出让还未完成,公司的资产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个时候以如此低的股价增发,大股东还要参与认购,明显是在占上市公司和小股东的便宜。
7月2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10亿元增发方案在大股东回避表决的情况下被小股东否决,这让ST宜纸大小股东之间的对抗摆在了桌面上,同时,也给上市公司摆下了一场难解的资金困局。
借钱“先斩后奏”
在目前A股的2500多家上市公司当中,只有10亿元市值的ST宜纸排名几乎垫底,而公司从2006年以来主营利润已经连续8年亏损,眼下,公司的新闻纸生产已经停产3年,每年只能依靠着各种财政补贴维持生计。
一直以来,中小股东都对ST宜纸的资产重组报以期望,盼着能和其他A股上市公司一样,依靠卖壳使得股价一飞冲天。
然而,作为ST宜纸的大股东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简称宜宾国资)和二股东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五粮液集团)并不这么打算,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将ST宜纸迁址重建。
2011年,ST宜纸开始启动整体搬迁工作,在距离宜宾市50多公里外的南溪县麻柳坝另建新厂,产品将从新闻纸转向食品纸和文化纸,规划的产能为20万吨。
然而,整体搬迁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问题,后来,在政府3亿元财政借款的支持下,新厂才在2012年“十一”之前开始动工。
到了2013年的9月份,再次面临建设资金短缺的ST宜纸只好向大股东宜宾国资伸手,获得了3亿元的委托贷款,这笔向关联方的借款事项是在10月14日的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的,但是按照公司当时披露的三季报数据,在9月30日之前这笔钱就已经到了ST宜纸的账上。
上市公司的这次“先斩后奏”引发了一些小股东的不满,这也为后来第二次否决向关联方借款埋下了根源。
今年的6月12日,ST宜纸的董事会再次通过决议,计划向大股东宜宾国资借款1.5亿元,用于公司整体搬迁购买设备、资金周转等新区项目建设,结果,在随后6月30日的股东大会上,这份决议在大股东和二股东回避表决的情况下,被中小股东以60.42%的反对票否决。
小股东为何否决
中小股东之所以和大股东之间产生如此强烈的对抗,除了去年那次“先斩后奏”的借款之外,更重要的是公司在今年5月份推出的非公开发行方案。
按照这一方案,ST宜纸计划以每股9.15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1.21亿股,募集的1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整体搬迁技改项目一期工程,也就是公司目前正在建设的新厂区工程。
按照公司的测算,这一项目达产之后,可以实现年销售收入13.52亿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2.38亿元,“公司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不过,小股东似乎对这一项目始终持有偏见,认为公司在造纸行业不会有太大的前途。
对于上马新造纸项目,小股东所表达出来的只是不看好,因此,在此前的历次股东大会上并未表现出强烈的反对,但是,ST宜纸此次忽然抛出非公开发行计划,却引发了中小股东的极大不满。
原因是ST宜纸目前的总股本只有1.05亿股,如果这一增发方案获行,意味着公司的股本将增加一倍,而公司的每股权益自然也被稀释到原有的一半。而在这一方案当中,公司大股东宜宾国资表示将以不超过5亿元不少于3亿元的资金参与此次认购。
无论是公司此次推出的增发方案还是大股东参与认购,小股东都认为这是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犯,在他们看来,公司在未能完成老厂区土地转让就启动非公开增发,目前的股价并未能够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每股9.15元的增发价也太低,如果按照这一发行价增发,不但小股东利益受损,同时大股东参与认购也有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之嫌。
按照最初的规划,ST宜纸是打算拿处置老厂区资产的资金用于新厂区建设,然而,老厂区的资产处置进展缓慢,直到2013年的9月份才完成资产评估工作,账面价值3.8亿的设备资产最终评估值只有7125万元,但是,最为重要的原厂区土地出让,直到目前还在进行规划调整。
在7月2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大股东宜宾国资和二股东五粮液集团因关联方而回避表决,最终,仅持有2190万股的中小股东对非公开发行方案投出了1601万股的反对票,使得这一方案被否决。
难解数亿资金困局
“一旦定向增发失败,公司的资金将出现严重问题。”ST宜纸方面在此次股东大会之前,就曾多次告诫中小股东,如果未能如期获得增发融资,新区建设资金链可能出现断裂,新区项目无法按计划完成,而公司也将不得不采用发行信托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这将导致公司经营成本大幅增加,最终影响到股东利益。
更麻烦的是,截止到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97.85%,账面净资产只有3100万元,这也意味着公司已经很难通过资产质押的方式获得融资。
而唯一不需要资产质押的融资渠道就是从大股东处获得财务资助,然而这一渠道也已经被小股东的否决票封堵,留给上市公司的是一场难解的资金困局。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倒逼公司加快原厂区土地的出让。”一位小股东表示。
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压力显然不止这些,由于是举债施工,公司今年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去年9月份向宜宾国资借贷的3亿元的委托贷款即将在今年9月份到期,而另有消息称,公司在二季度大量追加了新厂区建设项目的投资,但这些资金的来源尚未披露。
在今年6月份有当地媒体爆出消息称,“ST宜宾整体搬迁项目已完成食品纸厂、热电厂、碱回收厂、化学浆厂主体工程建设,正在开展设备安装调试,累计完成投资166322万元,占总投资的72.71%。”
但是按照ST宜纸截至一季度末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的在建工程余额为6.02亿元,这就意味着如果上述消息属实,公司有可能在二季度追加了10亿元的投资,那么,这些资金的来源就成为股东关心的问题。
对于上述消息的真实性,记者曾致电ST宜纸求证,但是未能获得回应,而本报记者也将继续关注ST宜纸接下来如何收拾这一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