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光大集团重组方案获批、3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交行公告称正研究银行版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方案,又一波热火朝天的银行改革正在袭来。
这让市场立刻闻风而动,以交行为首的银行股在7月一马当先,上涨的催化剂正是交行公告了目前正在探讨混合所有制方案。
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崛起、金融脱媒、行业准入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增多,加上存款增长放缓、利差进一步收窄、风险压力上升、资本补充压力加大……扑面而来的都是负面消息,似乎混合制改革才是新生的灵丹妙药。
而目前国内的上市银行都已兼具国有和私有资本,商业银行在股权结构上也已有混合所有制之“名”,但尚未完全达到混合所有制之“实”,离充分市场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有较大差距。
此次确实是“实”机?
谁能成标杆?
在银监会最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被提及。
随后就有消息称交行或已上报“实施混合所有制”方案申请,正“等待相关部门的批准”,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反应,交行股价在A股市场连续飙涨。
7月28日,交行发布公告,表示正在积极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可行方案,“交通银行已形成了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结构,具备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特征”。
这是继交行董事长牛锡明5月20日公开表示“交行在股权结构上已均衡化与多元化,具有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征,下一步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保留外资银行股份则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对外开放水平”之后,交行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又一正式表态。
可是,在2006年轰轰烈烈的银行改革后,绝大部分银行不是已具备国有资本、外资和私有资本的混合所有制吗?
但争议纷至沓来,牛锡明总结为:“目前银行业虽已有混合所有制之名,但尚未达到混合所有制之实。”这离充分市场化、商业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有差距。
故市场冀望于此次能坐“实”,一时间,潜在的试点对象都纷纷表现:7月交行上涨了27%,而兴业银行则收获了15.76%的涨幅,华夏银行上涨了13.32%。
显然,交行更被冀望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标杆。
国有银行改革中,交行首先引入外资战略合作伙伴并率先上市。在五大行中,交行也是混合所有制特征最为明显的商业银行。截至2013年末,除财政部持有27%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之外,汇丰银行也持有其19%的股份。交行已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结构。
而最先披露半年报的华夏银行则是另一个有力选手。
8月6日,华夏银行公布的业绩超出预期,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86.7 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二季度业绩同比增长13.75%,环比增长33%。上半年核销力度显著大于去年同期。
中金公司推荐的理由是,北京国企改革方案有望于近期出台,华夏银行可作为国企改革潜在标的。
而华夏银行也具备了“地方国资+中央国资+外资+民营资本”的元素,拥有了混合制的各项优势,如地方国资为首钢集团,中央国资为国家电网,外资为德意志银行,民资为恒大地产和生命人寿。
除了“底子”具备,其受制更深也是原因。招商银行(1988年)、中信银行(1988年)、光大银行(1992年),和华夏银行(1992年)同一批成立,但华夏银行资产规模和营收等指标远落后于其他三家。在上市16家银行中,华夏银行总资产和营业收入排在第13位,仅列三家城商行之前。
华泰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罗毅认为,从股权结构看,华夏的十大股东里中央国资和地方国资占比超过了总股本的44%,比外资和民资的总和高出接近20个百分点,国资影响力强大。从高管结构看,华夏的主要经营决策层均为国资背景,国有控制权过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华夏银行的市场化进程,使华夏银行无法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的优势。
简而言之,若国资改革与简政放权,将帮助华夏银行破茧而出,进一步打开民营注入和外资操作的空间,充分利用股东资源,引入更具市场化的管理机制。
还有一位选手兴业银行也与华夏银行类似,地方财政坐镇第一大股东、有人保财险和中国人寿的央企背景、外资银行是恒生银行。此外,兴业银行的前十大A股股东中也不乏民营资本的身影。
怎么“混”猜想
试点选手无论是谁,关键是怎么“混”。
一般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将国有资产盘活,从相对效率较低的领域退出,并通过杠杆效应将资金引入到经营效率更高的领域。
但这在金融领域并不适用。2006年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国有大行持续保持着2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有哪个行业能与之相提并论?
所以,市场更希望的是,此次能政企分开,让银行更能像股份制公司行事。
根据平安证券的数据,截至2014 年一季度,上市16家A股银行前十大A股股东为4类, 一是国家机构直接控股,例如汇金、财政部或社保直接持有并控制的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二是,国家股东的企业集团控股,例如招商、光大、华夏、中信银行;三是地方政府控股,例如浦发、兴业、南京、宁波和北京银行;四是民营股东控股,例如民生和平安银行。持股的国家机构主体目前主要包括财政部、社保和中央汇金。然而,财政部容易被诟病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其对于财税、坏账核销、会计处理等问题的规定都会对于银行形成重大的影响。
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设想,牛锡明曾展望:“要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的公司治理,形成董事会与管理层相对独立运作、互相制衡的机制,让董事会在战略管理、高管人员管理、薪酬管理和业务风险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曾撰文建议要抑制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促进竞争,建议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保留4家,逐步减少国有股权的比例(工农中建的国有股份比例可以下降至30%,交行则可放弃国家控股)。
据平安证券测算称,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财政部分别持有农业银行39.21%、工商银行35.09%和交通银行26.53%的股份。根据目前的股价,持有部分价值分别为 3222亿元、4426亿元和871亿元。若有机构希望接手财政部转让的股权需要持有比例,按照达到5%左右方可进入董事会参与经营决策计算,分别对应资金规模为410亿元、631亿元和164亿元,显然,接盘交行的资金压力最小。
但这对民营资本而言,依旧不容易。2006年那次银行改革民营资本被拦在门外已经颇为委屈,这次混合制改革能否参与更多?而引入民营资本,打破玻璃门,这也是一惯被诟病的金融业“垄断”的论据。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这次可能会引入民营股东,而民资介入方式既可以是参与定向增发,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购入。
而且,当前银行正强调业务多元化,新的股东也有望为上市银行带来新的业务机会,拓展银行经营的领域。
如恒大入股华夏银行。恒大地产集团被冀望在“社区资源、地产产业链融资、多元化业务、新开拓业务”为华夏银行提供相应的金融端口。
显然,董事会成员的丰富有助于完善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新的董事会成员对于管理层可以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
“所谓改革,最直接的是要让公司内部重大战略、人事、薪酬等制度的制定转向由公司董事会决策,但现在很多地方银行的经营受当地政府影响很大。”一家国有银行人士说道。
事实上,国内上市银行曾经尝试高管持股计划。但在 2008年财政部通过《关于清理国有控股上市金融企业股权激励有关问题通知》,明确规定国有控股的上市金融企业不得擅自进行股权激励。已上市的3家A股城商行和招商银行的股权激励获批后再无股权激励方案出台。
但今年5月交通银行多名高管自持股票,被认为是2008年限制之后的一个突破。此次高管购入股票后均自愿承诺所持股份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三年。
或许,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员工持股、高管股权激励等方案会迎来一个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