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除了建设银行,四大行共取得了3825亿元净利润,若加上建行,约占银行业上半年净利润8583亿的一半。
但四大行上半年的新增不良贷款也到了387.21亿元。从大行的不良贷款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钢贸、小微企业等不良的暴露,而地区也主要集中在沿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小企业、过剩产能、资源型聚集的区域。
面对着银行净利润增长进入新常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压力以及不良率微升的趋势,大行则积极布局国内银行系电商平台,将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大数据等得以实施。与此同时,大行也不断布局海外业务这片蓝海,淘金海外且都制定了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发展战略。
不良贷款的上升期
2014年逐渐进入宏观调控的“新常态”,上市银行的半年报也陆续露出真容,净利润占比全行业一半的四大行暴露出来的不良贷款则更加引人关注。
国有大行第一家披露半年报的交通银行,其上半年不良贷款增加44.4亿元,而不良贷款率也升至6月末的1.13%。之后,中行、农行、工行分别发布中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新增不良贷款分别为125.89亿元、96.92亿元、120.52亿元。
8月28日工行发布中报,工行行长易会满解释说,6月底,工行钢贸贷款余额420亿,一年来压缩20%以上。由于各种原因,钢贸贷款不良贷款的比例高,工行钢贸不良贷款有65.9亿。有色金属贷款整体健康,青岛港口金融违规融资涉及到工行的风险敞口不到2亿美元。但就不良贷款区域来讲,小企业、产能过剩行业、大宗物资特别是资源型聚集的区域,不良贷款暴露较多。
交通银行中报也显示,交行资产质量变化受钢贸业务和民营中小企业风险扩散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的零售业务,带有较为鲜明的区域和行业特色。
与此同时,农行也指出,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的不良贷款较多。
为了应对不良贷款的上升,各家商业银行也加速了不良贷款的处置,核销、转出、现金清收等多管齐下。
在工行发布会中,易会满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工行上半年核销不良贷款127亿元,批量转出40亿元,批量处置的变现力为59.4%。
“农行上半年核销69亿不良贷款,打包出售83亿,下半年不良贷款处置还有一些计划再安排。”农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田继敏讲道。
同时,交行清收不良贷款129.22亿元,累计核销不良贷款40.39亿元。
一位银行人士认为,最近一两年,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规模已经达到了近些年的高点,显然还处于上升阶段,目前依然处于风险暴露期,不得掉以轻心。
在不良贷款压力趋增的态势下,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地寻找能够补充资本的方式,而今年优先股开闸使得商业银行纷纷申请并计划发行优先股。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讲道,工行资本结构核心一级资本比较高,但是缺少其他的一级资本,计划在2015年末之前发行总额不超过800亿元的优先股,最终规模还需股东大会以及监管层审批。并且在2014年内在境外发行350亿优先股,并将募集资金留在境外帮助走出去企业人民币融资以及促进人民币结算贸易。
而在8月14日,银监会则审批中行和农行发行优先股的申请,分别发行不超过1000亿和800亿元优先股。
海外淘金
随着经济国际化、国内企业走出去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国内大型银行不断在海外开疆拓土,同时海外获得的利润,也相应减轻了商业银行在国内的经营压力。
五大行中,中行则是首批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境内银行。截至6月末,中行海外资产总额7652.9亿美元,实现税前利润44.12亿美元,利润贡献率22.22%。
同时2013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工行也不断加重海外布局。工行指出,“境外拓展重点由填补空白市场,转移到推动境外机构本土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上。”
根据工行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海外资产规模为2325亿美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41%,大幅超过境内机构的利润增速,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源。
同时,作为国内第二大银行——建设银行,近几年来也快速推进海外战略布局,在建行海外布局中,机构自设与收购无疑都是重要的“棋子”,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银行的战略愿景,采取“做强亚太地区,扩展欧美网络,开拓新兴市场”的策略。
而交行也提出,完善境外经营网络,“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拓展全球布局”的海外发展战略稳步发展。推进海外行、子公司经营稳健发展,不断提升跨境跨业跨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境外银行机构、控股子公司对集团利润贡献度同比提升0.98个百分点至9.51%。
随着大行不断布局海外金融市场这片蓝海,不同大行根据其特色又有各自的战略思考。
易会满表示,工行将推进国际化战略,抓住机遇,真正成长为一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银行。坚持服务于中国经济全球化,使境外机构布局与我国贸易投资格局更加匹配。坚持本土化发展方向,积极参与所在国经济建设。坚持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线以及坚持把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放在首位等。
“海外业务是中行竞争的蓝海。”中行副行长岳毅表示这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战略。
岳毅解释道,一是以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为抓手,力争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业务服务商。二是密切关注和积极跟随跨境经营的国内外企业。三是巩固和发挥贸易金融业务的传统特色与品牌优势。四是继续以自建为主按计划推进海外机构延伸。
积极触网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积极推出银行系电商平台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对其的压力。
建行推出“善融商务”平台,中行推出“中银易商”,工行的“融e购”,农行的“磐云”平台以及交行推出的“交博汇”,而大行推出电商平台又囊括了银行融资、支付、理财、清算、信息等各项综合金融服务。
姜建清表示,“融e购”在上半年的发展速度令集团满意,面对其他电商的竞争,银行发展电商平台有银行的特色,能让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预计全年交易额能够达到300亿元,按照去年的交易额,“融e购”能够进入内地排名前十的电商。
“未来工行会积极创新,从商业角度思考来打造全新平台。主要包括,建设电商平台、直销银行平台和即时通信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支付融资和投资理财产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以及建立大数据应用,并将此运用在融资和支付方面。所有产品希望能在年内全部推出。”姜建清透露了工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下一步战略安排。
去年下半年,中行则推出“中银易商”,也成为了新成立的网络金融部等着力打造的网络金融品牌。“中银易商”的主要业务定位是渗透互联网,其核心竞争力依旧会锁定在金融服务能力上。
中行则为“中银易商”提出了易金融、泛金融、非金融及自金融四个发展维度,将借助开放的技术与业务平台,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中行解释称,所谓易金融,指利用互联网工具解决传统金融服务中“烦”、“慢”的问题;泛金融则指与大量组织机构合作,发挥各方优势,跨界融合,共同拓展电商领域;非金融即中行参与到非金融服务领域中,与相关产业进行深度的融合;自金融则是中行搭建开放平台,为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定制。
农行行长张云指出,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磐云”也正在推进之中。与其他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农行有着2.36万个物理网点,在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依托于现有的物理网点,打造新的渠道和平台,将物理网点和网上优势即线上和线下的优势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