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410180010817.jpg

GDP底线再猜想

程凯 2014-10-18 00:27:00

程凯
    国庆长假刚结束时,我在《地平线》专栏中做了一个预测,我猜GDP的官方心理底线可能放在了7%,当然7%上一点点下一点点都是可能的。
    尽管李克强总理一直在强调GDP的目标在7.5%左右,高一点或者低一点都可以,而周小川行长又刚刚表了态,说今年的7.5%左右的目标是能够完成的。但我们知道,今年也就剩下最后一个季度了,既然7.5%左右的目标是可以完成的,那么这个能够说出来的7.5%左右的目标,就远远不及没有说出口的GDP的底线重要了。
    这个底线如此重要,是因为只有正确地评估了中国经济体的潜在增长力,我们才可以有一个标准来制定一个底线,让经济增长不至于浪费潜力,也不至于过于刺激以至于伤害了今后持续增长的能力。这句话可能有点绕口,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增长既不透支潜力,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潜力。
    这就是大家乐此不疲地预测经济增长可能性、分析政府决策者心中GDP底线的原因。
    我在上一次的预测中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推测起点,按照贝叶斯定律的预测方法,首先得有一个起点,然后再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证据来不断修正原始的预测,慢慢地接近真相。
    我的起点结论是GDP的底线应该放在7%左右。逻辑链条来自两个人的分析综合。
    一个是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说中国具备在未来十年保持7%-8%的增长速度的所有优势,但是又说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要保持在7%-8%之间,这是解决每年劳动力市场新增一千万人就业的必要条件。朱部长说法中的底线就是7%。
    另一个是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他明确指出,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这就“需要2011年至2020年年均实际增长7.2%。由于2011年至2013年分别增长9.3%、7.7%和7.7%,则2014年至2020年GDP仅需年均实际增长6.7%,即可实现翻一番目标”。盛松成说法中的底线是6.7%。
    由于底线也不该是一个绝对数,而6.7%和7%又是如此接近,要完成翻一番,6.7%是最底线,所以我说GDP的底线放在7%左右是合适的,高一点低一点都可以,但是不能偏离得太多,几年平均下来7%是可行的。
    为什么要讲底线思维?因为底线要破了就必须刺激,刺激到回到底线之上为止。如果底线没有破而且还有相当的距离,那就不需要过多的政策刺激,可以让市场更多地发挥调整作用,给改革以更大的活动空间。
    这样一个逻辑实际上我已经重复了两遍,但是我还是要不断地重复,因为不断地有新的证据和新的情况出现,我必须不断地修正以提高预测的成功率。所以,今天我是在再一次预测GDP底线,让我觉得很乐观的事情是,今天我的预测还是7%左右,和原来一样,但我今天的这个7%左右,就比上次预测的那个7%左右的概率大。
    概率大的原因,是因为得到了更多更专业人士的分析印证。你可能会笑话说,多一个人说7%就能提高你的预测成功率吗?别笑,从统计规律来说的确如此。如果众多分析者的分析都是独立做出的,而他们都是相对专业的人士,以前有过不少成功预测的经验,那么这些预测者的预测平均值往往就更接近于真相。
    我要加进来做平均的第一个人是林毅夫。经济学家林毅夫这一年来引发的争议很大,但是争议归争议,他的预测成功率就是比那些非议者的成功率高,你不服不行。我们来看他的预测。
    在林毅夫给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文章《中国经济增长的合理目标》中,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详细论证了他的预测,他认为,“综合考虑中国有8%的增长潜力和相对好的内需条件,在外需可能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把明年和在‘十三五’期间的增长目标定在7.0%-7.5%之间较为合适。这样的增长目标有利于稳定就业、降低金融风险和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
    在林毅夫这篇文章刊出之前,在没有看到过他的分析链条的情况下,我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推测方式得到了一个同样的结论,GDP的底线放在7%左右合适。因此,两种完全不同的论证方法得到7%,是可以相互提高预测成功概率的。
    几乎在同时,我又看到了另一个人的分析和预测,瑞穗证劵的经济学家沈建光也是在给《金融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提出“GDP目标6.7%又何妨”?他的分析方法又完全不同。
    沈建光也强调了要有一个底线,因为“定底线避免了预期混乱与政策频繁波动,是保增长与促改革的两全之策。鉴于中共十八大已提出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笔者建议明年GDP底线目标可降至6.7%”。
    沈建光的6.7%和盛松成的6.7%是一样的,而他得到这个数字,同样是考虑了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测算问题,具体方法这里不再赘述。沈建光还强调了这其实是一个底线数字,“虽然6.7%目标低于当前市场预期,但由于其并非预期目标而是政策操作底线,若大部分时间增长在目标以上,宏观调控政策便可以减少动作,为改革创造相当大的空间。而一旦目标有跌破风险,也可迅速行动。”
    一个7%,一个6.7%,按照中国人取整的习惯,我采用7%作为底线预测,再加上正常的波动范围,以及6.7%这个预测值的存在,所以再次预测GDP底线,我的结论还是一样,这个底线应该是在“7%左右”。
(作者为本报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