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一场不可逆转的币制改革

沈山 2014-10-31 23:34:00
华夏时报记者 沈山 北京报道
    1949年初,后来成为中国官方经济学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的薛暮桥,在其所撰《货币问题与货币政策讲话》中,分析了当时国统区发生惨烈通货膨胀及经济灾难的原因。
    “……财政亏空日益巨大。通货膨胀虽然暂时弥补了财政亏空,但因物价高涨而使财政亏空更加扩大,不得不大量增发货币。”
    薛暮桥写下此文的大约半年前,时年38岁的蒋经国,拿着一纸命令,以及经济副督导员的任命,来到上海,准备在已危及时局的宏观经济及金融领域大干一场。蒋经国最大的优势当然是其“太子”身份,手握尚方宝剑,下面一众干部也基本都是亲手调教出来的,可除了这些,蒋经国手中一没有钱,二没有物资,可谓除了人之外,就一无所有了。但他踌躇满志,发誓要在上海为其父稳定经济,挽狂澜于既倒。
    近期热播的国产剧《北平无战事》即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当时北平的谍剧传奇。由于演员阵容强大,剧情跌宕起伏,故事以史为鉴,其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又紧扣当下现实,电视剧开播数日即迎来收视狂潮,网络及各类媒体上的话题热度持久未衰。
    众所周知,历史上这段“经国打虎”的故事,最终以失败告终,蒋经国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打虎运动草草收场。但客观来看,蒋经国输给的不是“老虎”,而是输给了一只看不见的手,输给了因内战而不可逆转的物质匮乏,输给了当时独裁体制下几乎举国性的贪腐。
    《蒋经国传》对当时大城市的经济及社会生活状况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由于上海以外地区物价迅速攀升,商人和民众拥入城里,买尽一切商品、物资。虽然当年秋天浙江、江苏省谷物大丰收,上海却严重缺粮。原料也一样缺乏,生产商遂停止生产。
    蒋经国当时的经济使命,除了反腐,另一个就是为蒋介石助推金融及币制改革。所谓“币制改革”,其核心内容即以金圆券替代法币,但就本质而言,新发行的金圆券与原来的法币其实没有太多差异。法币和金圆券一样,都是以美元为储备金的货币,外部条件没有任何变化,内部经济条件及金融体制又没有明显调整,那么既然法币会发生贬值,金圆券凭什么就能保持稳定呢?
    当时发生在国统区的严重的金融灾难究其实质是经济崩溃,经济崩溃的实质则是物资供应不足,而物资供应不足自然是战争所致。正因为如此,《北平无战事》中由廖凡主演的金融专家梁经纶一语中的:这场以发行金圆券为主导的币制改革无论如何都将失败。作为经济学家,梁经纶能意识到这一点,殊为不易——他认识到了此时问题的根本不在货币,而在政治,政治问题不能解决,币制改革也无助于挽救国民政府败亡的命运。
    因连年战乱,当时的国民政府,无论农业还是工业生产均面临极大的困境,缺钱缺物是其最真实的写照,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不过是这一社会经济状况的结果,而非其因,因此任何金融、币制改革如果不能以改善经济基础状况为前提,结果都注定徒然,而就当时的国民政府而言,因战局溃散,实际已根本无力改善经济基本状况。
    国共两党间的战争进行到这一年,东北、华北、华东大片产粮区已落入中共的控制,造成国统区粮棉等物资缺乏;山东、江苏丧失了大部分盐场,让国民党政府的盐务税收大打折扣;津浦线、平汉线、陇海线三条铁路线的中断造成了物资运输困难,运费高昂,本来就少的物资更难周转……战场上这一连串突如其来的惨败及其经济后果,让此前半年多还因占领延安等地而沉醉于“剿共成功有望”的乐观情绪中的国民党当局根本就无力应对。
    战争每一分钟都在吞噬着大量的资源。南京政府不断消耗着日渐消瘦的外汇储备买来各种各样的物资,供应前线及应付国家的运转,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
    还是在那篇《货币问题与货币政策讲话》中,薛暮桥写道:
    “由于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严重失败,财政经济的危机也发展到空前严重的程度……‘金圆券’来代替旧‘法币’,规定‘金圆券’每圆换旧‘法币’三百万元,‘金圆券’四圆换美金一元。但这种‘金圆券’既不能够兑换金银,又不能够自由购买外汇,与旧‘法币’几乎毫无区别……以此方法来掠夺持有旧‘法币’的人民,并便于实行更剧烈的通货膨胀。同时他们又借口‘货币改革’强制人民以其辛苦积聚的金银外币,去兑换不值钱的纸币(金圆券)。”
    由于物资紧缺,再加上严重的官场贪腐,币制改革推行后,“通货膨胀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加速度的进行”(引薛暮桥著《货币问题与货币政策讲话》)。币制改革前,法币的流通总额,国民政府官方宣布相当于金圆券二亿元,在金圆券发行后的两个月中,金圆券的市场流通额度一般估计即达二十亿元,而到1948年底已达八十亿元,短短四个半月,货币发行数量又已增加四十倍。
    面对空前严重的通货膨胀,国民政府只有动用武力来阻止物价上涨,他们宣布“冻结物价”,对擅自涨价者均予严厉惩处。但物价冻结的结果,必然就是大量商品逃避公开市场,转入黑市交易。当局随之又用查抄仓库、没收存货的办法,强制各业商人抛售存货,维持物价,但查抄和没收的结果,又迫使商家不肯进货,反把存货偷运到当局无法控制的乡村中去。这就导致物资更加紧缺,物价更难维持,如此恶性循环,使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可怜当时的市民们为购买所需物品,不得不昼夜排队,到处抢购,即使手里拿着日益贬值的货币,也无法买到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其间痛苦不难想象,国民党政权也正是在这种民众及自身的痛苦中结束了在大陆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