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411142143684.jpg

OTT冲击 运营商传统业务增长放缓 微信电话本触动运营商利益?

张晓斌 2014-11-15 00:13:00

  华夏时报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腾讯与电信运营商的微妙之痛,总是间歇性发作,这一次,是一款名为“微信电话本”的应用。
  使用很少的数据流量,即可以实现免费语音通话,与此同时,由于与用户手机号码密切关联,这让“颠覆运营商”的市场声音再度甚嚣尘上。电话本的试水,是否会再度引发运营商的不安?在非数据业务流失倒逼之下,运营商与OTT又能否相安无事?
  免费噱头
  手握两大超级APP的腾讯,一举一动都惹人注意。
  继今年4月份首次推出手机QQ免费电话之后,11月12日,腾讯方面开始规模上线新的免费电话应用“微信电话本”,其中iOS版本推出之后,一度跃居苹果应用商店免费下载第一位。
  与手机QQ免费通话限于QQ用户属于自生态循环略有不同,“微信电话本”整合了用户手机号码,其通话模式既可以做到普通语音模式下通话,也可以通过使用Wi-Fi网络环境或者数据网络,免费拨打其他开通免费电话功能的用户,也就是同样下载了“微信电话本”用户。如果使用或者切换到普通语音模式,则是按照正常运营商模式收费;但如果使用“免费电话”则完全免费,或者只消耗少量数据流量,按照腾讯的说法,每分钟免费语音电话,消耗数据流量大约为300KB。
  所谓“微信电话本”,其实是原有腾讯“QQ通讯录”产品的改版。记者也注意到,目前“QQ通讯录”相关网络主页以及应用下载都已经完全切换到“微信电话本”,而针对微信电话本,免费打电话则成为初期最大噱头。
  在免费电话的噱头下,该应用首日下载规模庞大,一度导致登录和验证问题。有消息称,“微信电话本”上线首日就达到3000万规模的下载,不过目前腾讯方面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电话本”或者免费电话等功能并没有挂靠在微信,而是独立成一个APP。对此,有市场分析认为,腾讯可能是为了避免过于刺激电信运营商。不过腾讯方面解释称,独立是因为两者定位不同。
  “微信电话本基于用户通讯录,是独立APP,与微信的产品定位、使用场景以及功能有着明显区别,同时,微信电话本目前除了账号需要微信授权,没有调用微信更多的接口。”腾讯方面表示,后期将会进一步完善“微信电话本”功能,但对于将来是否会有真正的免费电话,腾讯方面则回应,“根据市场发展判断。”
  网络电话之殇
  “这实际上,就是免费网络电话。”野村综研(上海)咨询公司通信战略部副总监陶旭骏告诉记者,尽管微信电话本很火,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新意,网络电话早就出现多年,包括Skype、Whatsapp等,早就有免费通话功能,只不过在中国网络电话(VOIP)是非法的,“为什么腾讯敢做?”
  “腾讯将产品独立,说明也知道问题所在,有所顾虑。不然万一被定义非法,微信也要跟着倒霉。”陶旭骏表示。
  针对监管风险问题,腾讯方面表示,“腾讯旗下的产品一直都与运营商以及主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并强调微信电话通过流量向用户提供服务,与运营商共赢,“同时这也是一款独立移动应用。”
  易观国际分析师庞亿明认为,微信电话本目前是独立出现,长期来看,与微信可以进行战略上的互通、联动,对于腾讯的移动产品生态是一种完善。作为未来移动端通信发展方向之一,尽早布局能抢占市场发展先机。且微信已经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沟通ID,电话本的功能也是对ID的完善。
  庞亿明同时表示,此前已经有很多企业或产品尝试网络免费电话,包括搜狗号码通、手Q等,都推出过类似功能,但未受到广泛关注,原因就在于大部分用户习惯还尚未养成,而且,“虽然名义上为免费,但是仍需要花费流量费用,且受信号的影响较大。”
  在陶旭骏看来,如果只是免费网络电话,其实吸引力并没有那么大。运营商自己也在做,尤其是VO-LTE推出之后,通过套餐的方式,完全可以实现流量电话。“除了免费电话,腾讯还需要点新价值。”
  OTT与运营商难解
  尽管微信电话本后效待观,但OTT与电信运营商却一直是欲盖弥彰的微妙关系。在OTT冲击下,运营商传统业务开始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严重下滑。
  工信部数据显示,每用户月均贡献的移动语音业务量持续下降,移动本地去话MOU值为149.5分钟/月/户,移动长途去话MOU值为45.6分钟/月/户,同比分别下降6.1%、4.8%。
  更为惨淡的是短信和彩信业务。1-9月,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5725.6亿条,同比下降17.9%。彩信业务量479.7亿条,同比下降29.8%。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1%,收入规模减少65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4%下降至4.6%。
  尽管如此,传统业务依然占据运营商相当比重。截至今年三季度,三大电信运营商语音业务比重,依然高达42.3%,非语音业务比重为57.7%,但如果考虑短信、彩信等传统增值业务,实际上,传统语音短信业务,依然占据运营商半壁江山。
  “OTT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在陶旭骏看来,OTT提供了很多免费产品和服务,但实际上在别的出口上会有商业实现,但这却损害了运营商利益。他举例说,就算短信业务量再少,但用户不至于不发。“运营商盘子大,几亿用户一算起来,就是一笔很大收益。此外,很多APP应用、付费通道等其实走的还是运营商通道。”
  他同时表示,尽管电信运营商也看到了转型趋势,但囿于目前机制,还是需要在业绩上对资本市场和国资委有所交代,“在找到更好商业模式前,眼下的日子还要过。”实际上,除了管道运营外,电信运营商多年来也一直在尝试多元化业务,包括渗透到各种互联网应用和服务,但目前看来,“这条路已经被堵死。”
  陶旭骏认为,电信运营商核心价值依然在于做好管道,“再OTT,也不能把移动运营商网络给OTT了,如果打垮了运营商,剩下的就是OTT自己来扛,这是谁都不愿意的事情。”但目前的僵局是,OTT和电信运营商,都不愿意做出太多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