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张学光 北京报道
12月9日,中科曙光(603019.SH)完成了连续22个涨停板之后,创下了59元/股的高位,此时,距离该股当初的5.29元/股发行价已经上涨了10倍多,滚动市盈率也创下了161倍的高度。
如果不是受到12月9日上证综指暴跌5.43%的影响,中科曙光极有可能超越此前由兰石重装(603169.SH)创下的连续24个涨停板的纪录。
对于这几个月来疯狂的新股涨势,有股民在自己的微博中调侃道:“这年头,如果不拉出10个涨停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股。”也并非股民说笑,根据Wind统计,在11月份之前挂牌的56只新股,区间内平均涨停板数量刚好是10个。
在A股进入到万亿交易额的新常态之下,对于每个月不过10余只新股释放出来的20亿至30亿元流通市值,新股炒作的泡沫越吹越大,然而,随着证监会发行节奏承诺的到期,新股炒作也将步入最后的狂奔。
“妖股”中科曙光
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科曙光所属为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根据中证指数公司所公布的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为53倍。
在10月下旬中科曙光上市时,这一数值为50.3倍,而公司当初所定的每股5.29元的发行价,对应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只有不到23倍。
按照这一发行标准,中科曙光新发的7500万股新股对应的流通市值只有不到4亿元,而目前A股已上市公司当中,流通市值最低的万福生科也有7.57亿元的市值。
如此低的流通市值,而面对的是超过680亿元的打新资金,导致当初机构的认购倍数高达1300多倍,中签率也只有0.524%,供需失衡可见一斑。
更大的失衡在后面。11月6日,当中签者手中握着这4亿元市值的流通新股上市后,当天沪深两市的交易额是3500亿元,随后,沪深两市交易额开始放量,在冲破1万亿元之后,12月9日冲破了12000亿元。
12月3日,在中科曙光拉出20个涨停板之后,中科曙光的流通市值已经被推高至35亿元,而此时该股每天的成交量仍旧不过1000多万元,换手率不超过1%。
“持股者越不想卖,市场就越想买,这种供需失衡就会越严重。”上海一家券商的投资顾问也在盯着这只疯狂上涨的新股,在他看来,这只新股已经无法用基本面来分析,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炒新者的资金博弈。
12月5日晚间,中科曙光发出了上市以后的第7份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不同于此前的6份,在这份公告当中公司列出了目前面对的六大风险,除了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之外,还包括了国家科研项目持续的风险、政府补贴持续的风险、实际控制人变更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以及应收账款风险。
在这份公告发出之后,有力打击了炒新热情。12月8日,当天中科曙光的换手率达到了12%,紧随其后,12月9日A股暴跌,公司当天的股价早盘拉高至59元的高位之后就开始一路回落,受到冲击的中科曙光持仓者纷纷获利出逃,当天该股的换手率达到了55%,交易额也将近22亿元。
不过,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在12月9日和12月10日两天,连续有机构席位于买入席的第一位,合计买入金额在1.46亿元,而当大量的流通股被机构“凝固”之后,市场上出现了新的供需失衡,12月11日,中科曙光的股价再次冲击涨停板。
股价越低涨停越多
中科曙光并非个例,在其之前有过天和防务(300397.SZ)和兰石重装,而在其之后,12月初上市的11只新股当中,还有7只新股没有打开涨停板。
根据Wind统计数据,今年6月26日重启IPO以来,挂牌的67只新股当中,已经有32只新股的涨停板数量超过10个,其中,最高的兰石重装创下了24个涨停板的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
至于这些新股在上市后究竟能拉出多少个涨停板,正如此前记者所采访的一位投资顾问所分析的那样,已经严重偏离了行业属性和公司基本面,完全成为炒作资金博弈的游戏。
记者在对这67只新股进行数据整理时发现,新股上市后的流通市值与这只新股的涨停数量几乎成反比,也就是说,公司上市后的流通市值越低,随后的涨停板数量越多,资金尤其关注那些发行价几乎是个位数的新股。
此次被热炒的中科曙光,发行价格只有5.29元/股,此前被炒作的兰石重装,新股发行价格只有1.68元/股,而节能风电(601016.SH)和合锻股份(603011.SH)的发行价也只有2.17元/股和4.26元/股。这4只新股上市后的涨停板数量都超过了15个。
新股,已经成为目前A股估值的一块新高地。
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挂牌的67只新股,目前的市值总额已经接近5000亿元,而这些新股今年前三季度所创造的净利润总额也只有71亿元,对应滚动市盈率在47倍左右,而如果对应2013年这些公司所赚取的净利润,静态市盈率为52倍。
多数新股目前的市盈率已经严重偏离行业平均值,其中兰石重装、节能风电和合锻股份三只新股目前的市盈率已经高出行业平均市盈率100倍。
新股炒作最后的疯狂
而当A股每天的交易资金开始突破万亿元的时候,炒新资金也水涨船高。
根据记者所统计的数据显示,在今年6-10月份的4轮新股申购当中,除了9月份资金冻结量达到8000亿元之外,其余几轮新股申购的资金冻结量都只在5000亿元到6000亿元规模,而11月底的这一轮新股申购,资金冻结量瞬间突破11000亿元。
对于这些被资金推高的新股,此前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将其归为“黑五类”之列。
“大家现在对于新股的投机炒作,不就是基于证监会年内发放100家的预期吗?其基础是非常脆弱的,也根本不符合投资的逻辑。”在他看来,随着注册制的实施以及蓝筹股的价值回归,这些股票的泡沫将会破灭。
至于这个泡沫什么时候破灭,李大霄提道,随着时至年底,证监会此前承诺的新股发行节奏也将终止,接下来,上层将会有一个“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股发行速度来适应2015年的市场需求”。
而记者也注意到,进入到12月份以来,证监会在新股发行批文的发放速度上明显加快。
12月10日,证监会在距离上一轮新股批文发放还不到一个月,就再次发出了12张上市批文,除了在新股数量上超出此前几轮,在融资额上也推出了国信证券这样募集资金接近70亿元的大盘股,而在11月底发放的那一批新股当中,就已经一次性发放了海南矿业(601969.SH)、华电重工(601226.SH)和三环集团(300408.SZ)3家融资额超过10亿元的新股,这样的发行节奏在今年的历次新股发行中是少有的。
在李大霄看来,这些新股没有经历过全流通、注册制、退市制度、双向交易以及国际化的五重检验,而现在的估值已经超过了老股的5-6倍,这明显就是赤裸裸的投机,是短期内供需失衡导致的泡沫。